14*秋天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季节,它没有春的羞涩,没有夏的袒露,也没有冬的含蓄。但它同春一样可爱,和夏一样热情,与冬一样迷人。它就是秋天,象征成熟,充满魅力的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震(zhèn)落 丁丁(zhēng zhēng) 镰(lián)刀
肥硕(shuò) 栖(qī)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
芦篷(péng) 满载(zài) 归泊(bó) 寥(liáo)阔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肥硕)
(2)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栖息)
(3)高远空旷。(寥阔)
(4)干涸,没有水了。(枯涸)
(5)水清。(清洌)
(6)睡梦。(梦寐)
3.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读“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先学生朗读然后师生一起点评朗读,纠正读音、节奏和重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整体感知
探“秋”: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交流点拨】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交流点拨】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
3.通过这些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语言品析
品“秋”:在诗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并品析下列诗句。
1.伐木声飘出幽谷。
【交流点拨】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交流点拨】“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交流点拨】“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4.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交流点拨】一种理解是诗人故意用倒装,实际上应是以乌桕叶比喻青鳊鱼。另一种理解是江岸上的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很有情趣。
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交流点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交流点拨】“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交流点拨】“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感悟反思
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如:它是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讨论交流,用相同的句式说话,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
【交流点拨】①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②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③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四、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清远
秋 天??? ????霜晨归渔图——游戏——清静
????????????? 少女思恋图——梦寐——清甜
五、拓展延伸
1.请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秋”的古诗词。
【交流】①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引》刘禹锡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③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王维
2.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你的感悟写一段描绘秋景的文字。
【交流】生甲: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像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见一片云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及其绚烂的展开,于是傍晚来临。
生乙: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汽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课件12张PPT。 秋 天 何 其 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作者链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目标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震 落 丁丁 镰 刀
. . .
肥硕 栖 青鳊 鱼
. . .
乌桕 芦篷 满载
. . .
归泊 寥 阔 枯涸
. . .
清洌 梦寐
.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高远空旷。
没有水了。
水清。
睡梦。(zhèn)(zhēng )(lián)(shuò)(qī)(biān) (jiù)(péng)(zài)(bó)(liáo)(hé)(liè)(mèi)(肥硕))( 栖息 )(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朗读诗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1、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
3.通过这些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语言品析1、伐木声飘出幽谷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一种理解是诗人故意用倒装,实际上应是以乌桕叶比喻青鳊鱼。另一种理解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很有情趣。品“秋”:在诗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并品析下列诗句。 语言品析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如:它是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讨论交流,用相同的句式说话,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
1.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2.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3.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感悟反思 板书设计秋 天 农家丰收图——栖息——清远 霜晨归渔图——游戏——清静 少女思恋图——梦寐——清甜 秋 之 歌?1.请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秋”的古诗词。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引》刘禹锡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王维 拓展延伸?2.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你的感悟写一段描绘秋景的文字。(200字以内)
生甲: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像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见一片云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及其绚烂的展开,于是傍晚来临。
生乙: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汽消散,太阳就落尽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