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卤代烃 随堂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3.1.卤代烃 随堂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1 22: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卤代烃随堂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B.18O结构示意图:
C.N2的结构式: N-N
D.溴乙烷分子比例模型: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B.含有l个中子的氢原子:
C.氯化钠的电子式为
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化学材料助推了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下列所涉及的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制作运动器材比重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
B.轻便吸汗的运动服使用主要的材料——聚酯纤维
C.足球比赛裁判标注点位泡沫的成分——植物油
D.向软组织受伤伤口喷射药品的成分——氯乙烷
4.氟氯代烷()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它进入大气后上升到平流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下列关于氟氯代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有两种结构
C.分子中含有氟原子和氯原子 D.属于卤代烃中的一类
5.某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化合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
B.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和HBr发生加成反应
6.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装置①用于证明1-溴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B.装置②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C.装置③用于石油的分馏
D.利用④所示装置可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
7.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8.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产物相同 B.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产生的官能团不同
9.由CH3CH2CH2Br制备CH3CH(OH)CH2OH,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都正确的是
选项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A 消去、加成、水解 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加热
B 氧化、取代、消去 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
C 加成、取代、消去 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常温
D 消去、加成、取代 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KOH水溶液/加热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2 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几滴CuCl2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Ksp :Mg(OH)2 > Cu( OH)2
B 在火焰上灼烧蘸有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C 将CH3CH2X与NaOH溶液共热后,取溶液用稀HNO3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X为溴元素
D 常温下,测定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酸性:H2SO3 > H2CO3
A.A B.B C.C D.D
11.红辣椒中含有多种色泽鲜艳的天然色素,其中呈深红色的色素是辣椒红。依据下列结构简式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分子式为C40H60O3
12.关于有机反应类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H≡CH+HClCH2=CHCl(加成反应)
B.CH3CH(Br)CH3+KOHCH2=CHCH3↑+KBr+H2O(消去反应)
C.2CH3CH2OH+O22CH3CHO+2H2O(还原反应)
D.CH3CH3+Br2CH3CH2Br+HBr(取代反应)
13.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可经三步反应制取 ,第一步反应类型是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氧化反应
14.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鉴别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Cl-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AgNO3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
C 探究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蒸馏水 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只含Na2O2
D 探究溴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 取2mL溴乙烷、2mL乙醇和少量NaOH固体,在水浴中加热,并把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A.A B.B C.C D.D
1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只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CH3Cl B.
C. D.CH3CH2CH2Br
1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在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至170℃,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生成的气体是乙烯、乙醇
B 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水的沉淀析出 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
C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D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1 :4混合于试管中光照,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甲烷具有酸性
A.A B.B C.C D.D
17.研究物质结构通常有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光谱仪、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常用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B.原子吸收光谱可用来确定金属元素
C.1H核磁共振仪常用来确定物种中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D.欲检验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需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水解后,再加入硝酸银看是否有浅黄色沉淀
1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加热固体 实验室制备
B 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 验证的溶解度小于
C 向2支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将溴丁烷与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 检验生成的丁烯
A.A B.B C.C D.D
19.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2mL0.1mol·L-1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又出现黑色沉淀 Ksp(ZnS)>Ksp(CuS)
B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 铜粉溶解 Fe3+与铜粉反应
C 将25℃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CH3COO-的水解增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
D 取2mL某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溶液并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A.A B.B C.C D.D
2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备纯净的乙炔气体 向放有电石的圆底烧瓶中滴加饱和食盐水,把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用排水法收集
B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氮溶液,并水浴加热
C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取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液适量于试管,先加足量硝酸酸化,再滴入少量溶液
D 欲证明中含有碳碳双键 滴入酸性溶液
A.A B.B C.C D.D
21.滴滴涕是被禁用的有机污染物,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滴滴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属于芳香烃
B.分子中最多有13个原子共面
C.分子式为C14H8Cl5
D.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22.下列有机物的检验或除杂,操作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向混合气体通入过量氢气
B.除去溴乙烷中少量乙醇,将混合溶液加入水中振荡后分液取下层液体
C.将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可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
D.将电石与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是否有乙炔生成
23.反应+CH3CH2Br→+NaBr的反应类型是
A.消除反应 B.亲核取代反应
C.亲电加成反应 D.氧化反应
24.下列事实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A.向2mL某卤代烃样品中加入5mL20%KOH溶液,振荡后加热,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卤代烃含氯元素
B.将石蜡油与碎瓷片混合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C.向溴的溶液中加入分子式为的某有机物,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更剧烈,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比水中氢的弱
25.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应用这一反应原理,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丙烷()的是
A.CH3CH2CH2Cl
B.CH2BrCH2CH2Br
C.CH3CHBrCH2Br
D.CH3CHBrCH2CH2Br
二、填空题
26.A( )的化学名称是
27.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该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 。
判断正误
28.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乙醇发生反应。(_______)
29.苯的取代反应较加成反应更难发生,苯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
30.煤的直接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间接液化是化学变化。(_______)
31.鉴别苯和甲苯既可用酸性高锰酸钾又可用溴水。(_______)
32.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_______)
33.1-丁烯和2-丁烯都有顺反异构。(_______)
34.纯净的乙炔气体具有特殊难闻气味。(_______)
35.丙烯与卤化氢加成产物主要是1-卤丙烷。(_______)
36.乙炔与少量溴单质加成的主要产物1,1,2,2-四溴乙烷。(_______)
37.检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反应之后是否有溴离子生成时,滴加硝酸银之前可以不使溶液酸化。(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核素符号为,故A错误;
B.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其结构式为N≡N,故C错误;
D.溴乙烷分子是由乙基和溴原子构成的,溴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其比例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为,A正确;
B.含有l个中子的氢原子:,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C错误;
D.硫原子呈电中性,硫的核外电子和核电荷数相等为16,D错误;
故选A。
3.B
【分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几十万的很大的化合物;
【详解】A.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
B.聚酯纤维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植物油成分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氟氯代烷属于卤代烃,卤代烃属于有机物,A正确;
B.为的二取代物,因为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4个H完全一样,所以F和取代其中任意两个H形成的结构相同,只有1种结构,B错误;
C.氟氯代烷分子中含有氟原子和氯原子,C正确;
D.氟氯代烷属于卤代烃,D正确;
答案选B。
5.B
【详解】A.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
B.该物质含有的碳碳双键能被酸性溶液氧化,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苯环与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H2反应,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Br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6.B
【详解】A.装置①中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干扰溴丙烷消去产物的检验,A错误;
B.装置②中乙烯能与溴水反应,甲烷性质稳定,故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正确;
C.装置③是分液装置,不能用于石油的分馏,C错误;
D.④所示装置是蒸馏装置,根据沸点的不同,能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但是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在支管口处,D错误。
答案为B。
7.B
【详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
为碳碳双键被氧化生成羧基,得到-Br和-COOH两种官能团;
为碳碳双键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
为溴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一种官能团;
为碳碳双键与HBr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一种官能团;
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故选B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考查的重点为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种类的判断和性质,注意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卤代烃在NaOH乙醇溶液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能够发生消去的条件为:连卤原子的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1-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CH2Cl+NaOHCH2CH=CH2↑+NaCl+H2O,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ClCH3+NaOHCH2CH=CH2↑+NaCl+H2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产生的官能团相同,均为碳碳双键,产物均为丙烯,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产物相同,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碳氢键断键位置不同,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产生的官能团相同,均为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先A。
9.D
【详解】逆合成分析: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2CH2Br,则CH3CH2CH2Br应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需要的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加热,CH3CH=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1,2-丙二醇,需要条件是碱的水溶液、加热,故答案选D。
10.C
【详解】A.向2 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0.1mol·L-1MgCl2溶液,NaOH有剩余,再加入CuCl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没有发生沉淀的转化,不能比较Ksp,A错误;
B.进行焰色反应时不能用玻璃棒,应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B错误;
C.CH3CH2X与NaOH溶液共热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生成乙醇和HX,加入硝酸酸化后HX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X沉淀,沉淀为淡黄色,说明生成AgBr,所以X为溴元素,C正确;
D.选项中未注明温度是否相等,应测定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C
【详解】A.该有机物中憎水基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大于亲水基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有机物不易溶于水,故A错误;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不含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B错误;
C.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所以该有机物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
D.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40H56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C
【详解】A.CH≡CH+HClCH2=CHCl属于乙炔和氯化氢的加成反应,A不符合;
B.CH3CH(Br)CH3+KOHCH2=CHCH3↑+KBr+H2O属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B不符合;
C.2CH3CH2OH+O22CH3CHO+2H2O属于乙醇的催化氧化,C符合;
D.CH3CH3+Br2CH3CH2Br+HBr属于乙烷的取代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C。
13.A
【详解】①先水解生成HOCH2CH=CHCH2OH,为卤代烃的水解(取代)反应;②若氧化时,碳碳双键也被氧化,则再加成反应生成HOCH2CHClCH2CH2OH,③HOCH2CHClCH2CH2OH被强氧化剂氧化可得到 ,所以第一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选:A。
14.A
【详解】A.盐酸可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样品已经变质,故A正确;
B.加入稀盐酸酸化,引入氯离子,不能检验氯离子,应加硝酸酸化,故B错误;
C.可能剩余的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也可能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则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不一定只含Na2O2,故C错误;
D.挥发的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溴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故D错误。
答案选A。
15.A
【分析】卤代烃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与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的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H3Cl分子中只有一个C原子,没有邻位碳原子,因此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符合题意;
B.是卤代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于该物质分子中Br原子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因此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烯烃,B不符合题意;
C. 是卤代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于该物质分子中Br原子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因此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烯烃,C不符合题意;
D.CH3CH2CH2Br是卤代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于该物质分子中Br原子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因此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烯烃,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6.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乙醇消去生成的乙烯,以及硫酸可能生成的二氧化硫、挥发出的乙醇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乙烯、乙醇,A错误;
B.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银反应,应该将反应后溶液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检验溴离子,B错误;
C.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两者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且生成物可溶于四氯化碳,故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C正确;
D.光照条件下两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错误;
故选C。
17.D
【详解】未加入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8.B
【详解】A.加热分解后,产生的和HCl遇冷后又化合生成,故A错误;
B.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沉淀由白色变成红褐色,说明转化成,从而证明的溶解度小于,故B正确;
C.溶液与溶液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故C错误;
D.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B。
19.B
【详解】A.向2mL 0.1mol·L-1溶液中滴加0.1mol·L-1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发生反应:,再滴加几滴0.1mol·L-1溶液,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发生反应,由此知,A正确;
B.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铜粉溶解,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将铜粉氧化,B错误;
C.CH3COO-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但溶液的pH逐渐减小,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由此可推知CH3COO-的水解增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C正确;
D.卤代烃样品中,加入5mL 20%溶液并加热,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D正确;
故选B。
20.C
【详解】A.由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向放有电石的圆底烧瓶中,滴入饱和食盐水可产生乙炔气体,生成的乙炔中一般含有H2S等杂质,把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用排水法收集,达到的气体中会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不到纯净的乙炔气体,故A错误;
B.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没有加碱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则实验不能成功,故B错误;
C.水解后在酸性条件下检验卤素离子,则取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液适量于试管,先加足量硝酸酸化,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可检验有机物中的溴原子,故C正确;
D.碳碳双键、-CHO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由溶液褪色不能证明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21.D
【详解】A.含C、H、Cl元素,不属于芳香烃,属于芳香化合物,故A错误;
B.2个苯环与中间的C共面时共面原子最多,则13个C、8个H、2个Cl共面,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故B错误;
C.由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14H9Cl5,故C错误;
D.含-Cl,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A.该除杂方法反应条件要求较高,H2的量难以控制,所以不用该方法除去Z烷中混有的乙烯,而是用溴水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A错误;
B.乙醇与水互溶,而溴乙烷难溶于水、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水振荡,静置分层后,将混合溶液加入水中振荡后分液取下层液体即可除去溴乙烷中少量的乙醇,B正确;
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也可使溴水褪色,C错误;
D.电石中混有硫化钙等,则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硫化氢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应先除去硫化氢,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错误;
故选B。
23.B
【详解】亲核取代是指带有负电或弱负电的亲核体攻击(或撞击)并取代靶分子上带正电或部分正电荷的碳核的反应,苯酚钠和溴乙烷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属于亲核取代反应,
,故选B。
24.B
【详解】A.卤代烃中加入K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溶液中含有卤离子,加入稀硝酸酸化可除去多余碱,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AgCl,则该卤代烃含氯元素,故A项正确;
B.石蜡油与碎瓷片混合加强热,碎瓷片作催化剂,使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故B项错误;
C.符合单烯烃或环烷烃的通式,溴的溶液褪色是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故C项正确;
D.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而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比较缓慢,这说明乙醇中的羟基氢的活泼性比水中氢的弱,故D项正确;
故选B。
25.B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的原理,碳溴键发生断裂,溴原子与钠形成溴化钠,与溴原子相连的碳相互成键形成新的碳碳键。
【详解】A.CH3CH2CH2Cl与钠以2:2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H2CH2CH2CH3,故A错误;
B.CH2BrCH2CH2Br与钠以1:2发生反应生成,故B正确;
C.CH3CHBrCH2Br 与钠以2:4发生反应生成带支链的环烷烃,故C错误;
D.CH3CHBrCH2CH2Br与钠以1:2发生反应生成带支链的环烷烃,故D错误;
故选:B。
26.2-氟甲苯(或邻氟甲苯)
【详解】该物质结构中含有苯环和氟原子和甲基,以甲苯为母体进行命名,甲基所在碳原子为1号碳,氟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为2号碳原子,故该物质的名称为2-氟甲苯。或根据习惯命名为邻氟甲苯。
27. 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100% 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详解】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原子利用率等于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原因是氯乙烷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故答案为CH2=CH2+HClCH3CH2Cl;加成反应;100%;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28.错误 29.错误 30.错误 31.错误 32.错误 33.错误 34.错误 35.错误 36.错误 37.错误
【解析】28.钠能和乙醇发生反应,把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置换出来生成氢气,而氢氧化钠和乙醇不发生反应,错误;
29.苯的加成反应较取代反应更难发生,苯在卤化铁催化下可以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30.煤的直接液化是将煤和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是化学变化,煤的间接液化是先将煤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等,也是化学变化,错误;
31.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甲苯,但不能用溴水鉴别,错误;
32.甲苯分子中有甲基,甲基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它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构成了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错误;
33.1-丁烯的1号碳原子上连有2个H,没有顺反异构,2-丁烯有顺反异构,错误;
34.纯净的乙炔气体没有气味,从电石制取的乙炔因为混有硫化氢、磷化氢等具有特殊难闻气味,错误;
35.丙烯与卤化氢加成时,卤素原子主要加在含氢少的碳原子上,所以产物主要是2-卤丙烷,错误;
36.乙炔与少量溴单质加成的主要产物是1,2-二溴乙烯,和足量的溴单质加成才生成1,1,2,2-四溴乙烷,错误;
37.检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反应之后是否有溴离子生成时,滴加硝酸银之前必须将溶液酸化,否则硝酸银会和可能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分解为棕黑色的氧化银,影响卤化银颜色的观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