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卤代烃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将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褪色 B.有沉淀物生成
C.生成物属于烃 D.产物含有双键
2.某物质是药品的中间体。下列针对该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成
④在NaOH溶液中加热可以生成不饱和醇类
⑤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⑥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过程最终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
A.C2H5Cl中加入AgNO3溶液
B.NH4Cl中加入AgNO3溶液
C.CCl4中加入AgNO3溶液
D.CH3Cl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直接加入AgNO3溶液
4.将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褪色 B.有沉淀物生成
C.生成物属于烃 D.产物含有双键
5.化学材料助推了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下列所涉及的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制作运动器材比重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
B.轻便吸汗的运动服使用主要的材料——聚酯纤维
C.足球比赛裁判标注点位泡沫的成分——植物油
D.向软组织受伤伤口喷射药品的成分——氯乙烷
6.下列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A.C4H6 B.C6H6 C.C3H8 D.C3H7Br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鉴定有机物结构有关的物理方法有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等
B.提纯粗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过滤,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就可得到纯品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得活泼
D.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8.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溴丙烷的实验。试管①中的试剂为、的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试管①内的换成适量的水,发生的反应相同
B.如无试管②装置,试管③中溶液褪色,也能说明溴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C.将试管③中试剂换成溴水,实验结束后,静置,溶液分层
D.实验后,取试管①中溶液,滴加少量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9.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0.01 mol L 1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 L 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Al3++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 38.6 kJ mol 1
C.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 1,则C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 ΔH=+283.0 kJ mol 1
10.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H2=CH2+Br2BrCH2CH2Br
C.CH3CH2CH2Cl+NaOHCH3CH=CH2+NaCl+H2O
D. +H2O+HCl
11.室温下C2H5Cl是气体,雾状C2H5Cl喷洒在伤痛部位可起到局部麻醉作用。关于C2H5Cl说法正确的是
A.易液化 B.所有原子共平面 C.易溶于水 D.C2H5ClC2H4
1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溴乙烷的球棍模型: B.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C.的结构式: D.(甲基)的电子式:
13.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14.从溴乙烷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制备方案中最好的是( )
A.CH3CH2Br CH3CH2OHCH2=CH2 CH2BrCH2Br
B.CH3CH2Br CH2BrCH2Br
C.CH3CH2Br CH2=CH2CH3CH3CH2BrCH2Br
D.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15.下列各组反应中,只得到一种有机产物的是
A.邻羟基苯甲酸与 NaHCO3 溶液反应
B.甲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的反应
C.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2-氯丁烷与 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16.物质III(2,3 一二氯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用溴水鉴别II和III
B.物质I转化为物质II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物质II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D.物质I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溴苯: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鉴别己烷和甲苯:向己烷和甲苯中分别滴入酸性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
D.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加入溶液共热,再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18.氟利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冷剂,在家用冰箱和空调广泛使用,关于氟利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利昂是饱和烃 B.氟利昂的性质比较稳定
C.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洞 D.氟利昂是卤代烃
19.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石蜡油,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逐渐褪去 石蜡油裂解一定有烯烃生成
B 取少量C2H5Br与NaOH溶液共热,待溶液不分层后,再滴加AgNO3溶液,最终无淡黄色沉淀 C2H5Br没有水解
C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氯化亚铁完全变质
D 将少量铁粉、5mL苯和1mL液溴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20.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存在
B 向食品脱氧剂样品(含还原铁粉)中加入硫酸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含Fe2+
C 一定温度下,向某容器中充入HI气体,一段时间后压缩容器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气体颜色变深 气体压强增大使平衡正向移动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先通入蒸馏水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A.A B.B C.C D.D
2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溶液中加入HCl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有SO
B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 向CH3CH2X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加热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CH3CH2X中含有Br-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A.A B.B C.C D.D
22.化合物Z是合成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
B.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X、Y、Z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均能发生消去反应
D.X、Z分别在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
23.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产生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B 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硫酸铜溶液,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为乙炔
C 向溴乙烷中加入的乙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D 将少量卤代烃与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滴加溶液 有淡黄色浑浊出现 该卤代烃为溴代烃
A.A B.B C.C D.D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Br溶液通入足量氯气后,滴在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氧化性大于I2
B.室温下,分别测定等浓度溶液和溶液的pH,若前者大则非金属性S大于C
C.和KSCN溶液混合后加入NaF溶液,若红色褪去则与的配位能力大于SCN-
D.溴乙烷与KOH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若紫色褪去则气体含乙烯
2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与6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2H5Br+OH-CH2=CH2↑+Br-+H2O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Ca2++2+2OH-=CaCO3↓++2H2O
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1~2滴盐酸:3Fe2++4H++=3Fe3++NO↑+2H2O
D.在H2O2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6H++5H2O2=2Mn2++5O2↑+8H2O
二、填空题
26.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DDT的合成为人类的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研究表明,DDT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入人体内会引起慢性中毒,我国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在生物体内DDT会在某种酶的作用生成毒性较低的DDE,从而使某些害虫产生抗药性。
已知DDT的结构简式为,DDE的结构简式为
(1)DDT的分子式为 ,向DDE中滴加溴水,现象为 。
(2)写出DDT在生物体内转化生成DDE的化学方程式: 。
27.Ⅰ.回答下列问题:
(1)某烃A和苯完全燃烧,烃A比苯多消耗,A分子结构中无支链或侧链,则:若为环状化合物,它能与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加成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 。
(2)如图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4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a、b、c、d四种物质中,4个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填代号)。
a. b. c. d.
(3)烯烃加氢可得烷烃,但有些烷烃不能由烯烃加氢得到,如甲烷、新戊烷等。分子式为的烃有一种同分异构体D,不能由任何烯烃加氢得到,则D的结构简式为 。
Ⅱ.汽车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及材料,它们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机物。其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为了测定有机物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9.2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标准状况下15.68L的和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所示的质谱图。
(4)由图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5)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峰,且峰的面积之比是1:2:2:3,则有机物的名称为 ,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种。
Ⅲ.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6)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的分子式 。
(7)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但没有甲基,则该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
(8)2 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 甲基 1,3 丁二烯和溴单质发生1,4 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请以溴乙烷为原料设计合成乙二醇(HO-CH2-CH2-OH)的方案,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是液体,故B错误;
C.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含有溴元素,不属于烃,故C错误;
D.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没有含有双键,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正确;
②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正确;
③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成,正确;
④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在NaOH溶液中加热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正确
⑤分子中与氯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在NaOH醇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⑥该物质物质为有机物,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氯离子,不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错误;
故选①②③④;
故选A。
3.B
【解析】略
4.A
【详解】A.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是液体,故B错误;
C.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含有溴元素,不属于烃,故C错误;
D.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没有含有双键,故D错误;
故选A。
5.B
【分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几十万的很大的化合物;
【详解】A.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
B.聚酯纤维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植物油成分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分子式为C4H6的烃可能为二烯烃或炔烃等,则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式为C6H6的烃可能为苯或二炔烃或四烯烃等,则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式为C3H8的烃为丙烷,则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分子式为C3H7Br的溴代烃可能为1—溴丙烷或2—溴丙烷,则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鉴定有机物结构有关的物理方法有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红外光谱法等,A正确;
B.提纯粗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滤液进行冷却结晶,重复操作3次就可得到高纯品,B错误;
C.烷烃不能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环使甲基变得活泼,C错误;
D.加硝酸银前应先加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硝酸银观察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A。
8.C
【详解】A.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故将试管①内的换成适量的水,发生的反应不相同,A错误;
B.如无试管②装置,则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溴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B错误;
C.将试管③中试剂换成溴水,溴水和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实验结束后,静置,溶液分层,C正确;
D.实验后,试管①中溶液中有过量的KOH,滴加硝酸银溶液后生成AgOH,AgOH不稳定,分解为棕黑色的Ag2O,影响淡黄色的AgBr沉淀的观察,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NH4Al(SO4)2与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生成BaSO4、Al(OH)3和NH3·H2O,故A正确;
B.因为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 N2(g)和1.5mol H2(g)只能部分反应,无法计算焓变,故B错误;
C.溴乙烷中含有溴原子,溴乙烷是非电解质,没有Br-,因此溴乙烷不与AgNO3溶液反应,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所以C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 =2CO(g)+O2(g) ΔH=+566.0 kJ mol 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D
【分析】
【详解】A.该反应是甲烷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氯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酚,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含义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 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11.A
【详解】A.由已知信息可知,C2H5Cl易液化,A正确;
B.C2H5Cl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C2H5Cl为氯代烃,不易溶于水,C错误;
D.C2H5Cl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的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并加热,D错误;
答案选A。
12.C
【详解】A.溴乙烷的球棍模型为,为比例填充模型,A项错误;
B.的核外电子排布式,B项错误;
C.的结构式为,C项正确;
D.(甲基)的电子式,D项错误;
答案选C。
13.C
【详解】A.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即聚四氟乙烯是混合物,A不正确;
B.聚四氟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正确;
C.正确;
D.四氟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产聚四氟乙烯,所以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C。
14.D
【分析】在有机物的制备反应中,应选择的合成路线是步骤尽量少,合成产率尽量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转化中发生三步转化,较复杂,消耗的试剂多,反应需要加热,故A错误;
B.在CH3CH2Br CH2BrCH2Br的转化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较多,引入杂质,且反应不易控制,故B错误;
C.转化中发生三步转化,较复杂,且最后一步转化为取代反应,产物不纯,故C错误;
D.转化中发生消去、加成两步转化,节约原料、转化率高、操作简单、产物纯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A
【详解】A. 邻羟基苯甲酸中,酚羟基不与 NaHCO3 溶液反应,羧基可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只得到一种有机产物,A正确;
B. 甲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的反应,苯环上甲基邻位氢和对位氢都容易被取代,故不止一种有机产物,B错误;
C.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可发生1,2-加成反应和1,4-加成反应,故不止一种有机产物,C错误;
D. 2-氯丁烷与 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1-丁烯和2-丁烯,故不止一种有机产物,D错误;
答案选A。
16.B
【详解】A.II中含碳碳双键,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III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可萃取溴单质,现象不同,可鉴别,A错误;
B.物质I转化为物质II的过程中溴原子转化为羟基,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物质II中存在亚甲基,类似甲烷结构,不可能所有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C错误;
D.I中溴原子连接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不含氢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制取溴苯应用液溴,不能用溴水,故A错误;
B.为防止酸液的飞溅,应先加入浓硝酸,最后滴入浓硫酸,故B错误;
C.甲苯与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己烷与与溶液不反应,可鉴别,故C正确;
D.应先加入硝酸酸化,否则不能排除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D错误;
答案选C。
18.A
【详解】A.氟利昂是卤代烃,含卤素元素,不是烃,A错误;
B.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它化学性质稳定,B正确;
C.氟氯烃,可以到达大气平流层,并且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C正确;
D.烃分子中1个或者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为卤代烃,故D正确;
答案选A。
19.A
【详解】A.不饱和烃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由操作和现象可知石蜡油裂解一定有烯烃生成,A正确;
B.水解后,在酸性条件下检验溴离子,水解后没有加稀硝酸至酸性,由现象不能说明是否水解,B错误;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说明FeCl2已经变质,但不能说明其完全变质,C错误;
D.溴易挥发,溴与HBr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由操作和现象不能确定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20.D
【详解】A.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能证明食品脱氧剂样品中含Fe2+,故B错误;
C.压缩容器体积为原来的一半,颜色加深,不能证明气体压强增大使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产生的气体先通入蒸馏水可除去挥发的醇,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21.A
【详解】A.先加HCl可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A正确;
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若c(Cl )×c(Ag+)>Ksp(AgCl),则生成白色沉淀,但Ksp(AgCl)>Ksp(AgI),AgI比AgCl更难溶,B错误;
C.CH3CH2X不能电离出X 离子,向CH3CH2X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不会发生反应,C错误;
D.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实验操作中没有加碱至溶液呈碱性,则实验中不能检验葡萄糖的生成,D错误;
答案为A。
22.D
【详解】A.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X 中 方框内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A错误;
B. 中与氧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单键,可以旋转,因此左侧甲基上碳原子不一定与苯环以及右侧碳原子共平面,B错误;
C.X、Z中与羟基相连接的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消去反应,Y中不含羟基,无法发生消去,C错误;
D.中含有卤素原子,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丙三醇,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然后 在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丙三醇,D正确;
故答案为:D。
23.B
【详解】A.乙醇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会产生含有硫化氢等杂质中还原性的乙炔气体,气体通过硫酸铜溶液可以除去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为乙烯,故B正确;
C.乙醇具有挥发性,乙醇和乙烯都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卤代烃水解后卤素离子的检验应该先用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4.C
【详解】A.NaBr溶液通入足量氯气后,反应置换出,同时由于氯气足量,反应后会残留氯气,无法证明是由还是Cl2置换所得,A项错误;
B.测定等浓度溶液和溶液的pH,其中所对应的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不能比较S和C的非金属性,B项错误;
C.和KSCN溶液混合后生成红色,加入NaF溶液,若红色褪去,说明中的Fe3+被F-夺取,说明的配位能力大于SCN-,C项正确;
D.溴乙烷与KOH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中会混有挥发出的醇,由于醇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则无法证明气体中是否含乙烯,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25.D
【详解】A.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和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2H5Br+OH-CH3CH2OH+Br-,A错误;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即等物质的量的Ca(HCO3)2和NaOH混合,OH-先消耗等物质的量的得到等物质的量的水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再消耗等物质的量的钙离子得到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CaCO3↓+H2O,B错误;
C.I-的还原性比Fe2+强,且由于滴入的盐酸少,H+少,故硝酸根离子只氧化I-:6I-+8H++2=3I2+2NO↑+4H2O,C错误;
D.在H2O2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H2O2被高锰酸钾氧化为氧气,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6H++5H2O2=2Mn2++5O2↑+8H2O,D正确;
答案选D。
26.(1) C14H9Cl5 溴水褪色
(2) +HCl
【解析】略
27.(1)
(2)b、c
(3)(CH3)3CCH2C(CH3)3
(4) 92 C7H8
(5) 甲苯 3
(6) C7H12
(7)
(8)CH3CHBrCH3+NaOHCH2=CHCH3↑+NaBr+H2O
(9)+Br2→
【解析】(1)某烃A和苯完全燃烧,烃A比苯多消耗,A分子结构中无支链或侧说明1mol A消耗8.5mol,若为环状化合物,它能与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1个碳碳双键,说明A的分子式通式为CnH2n 2,根据消耗8.5mol氧气得,则A分子式为C6H10,则A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a.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则是四面体结构,4个碳原子一定不处于同一平面,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乙烯中6个原子共平面分析得到中4个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b符合题意; c.同b分析中4个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c符合题意; d.由于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最后一个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
(3)根据新戊烷不能通过烯烃与氢气加成得到,说明一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碳原子是不能由烯烃加成得到,分子式为的烃有一种同分异构体D,不能由任何烯烃加氢得到,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3CCH2C(CH3)3;故答案为:(CH3)3CCH2C(CH3)3。
(4)由图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将9.2g该有机物(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生成标准状况下15.68L的(物质的量为0.7mol)和水(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碳氢守恒得到C7H8Ox,在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8;故答案为: C7H8。
(5)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峰,且峰的面积之比是1:2:2:3,说明含有一个甲基,则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甲苯,其苯环有3种位置的氢,因此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答案为:甲苯;3。
(6)间二甲苯是两个甲基在苯环的间位,其结构简式;根据键线式分析得到的分子式为C7H12;故答案为:;C7H12。
(7)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但没有甲基,说明两个碳原子中一个碳原子连羟基,另一个碳原子连羧基,则该有机物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8)2 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是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丙烯、溴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BrCH3+NaOHCH2=CHCH3↑+NaBr+H2O;故答案为:CH3CHBrCH3+NaOHCH2=CHCH3↑+NaBr+H2O
(9)2 甲基 1,3 丁二烯()和溴单质发生1,4 加成反应,则2、3号位形成碳碳双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故答案为:+Br2→。
28.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
【详解】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H2=CH2,CH2=CH2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CH2Br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O-CH2-CH2-OH,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