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地图的相关知识后,小天和晓才约好国庆假期同去景山公园游览实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天从南门进入,向北登山抵达万春亭,发现万春亭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鞍部 D.山谷
2.晓才到东门后,得知小天已经在万春亭,决定经过周赏亭、观妙亭,到万春亭去找小天。当晓才到达周赏亭时,两人所在地的相对高度大约( )
A.5米 B.20米 C.45米 D.90米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矩为200米 B.①处海拔大约为650米
C.②处为山脊,③处为山谷 D.③位于①的东南方向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5.若该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①③两点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
A.1.25千米 B.12.5千米 C.125千米 D.1250千米
图为我国台湾岛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日月潭的海拔是( )
A.760米 B.1060米 C.1360米 D.1560米
7.台北到高雄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5厘米,由台北经台中、台南两地到高雄的实地最短距离是( )
A.100~200千米 B.300~400千米 C.400~500千米 D.500~600千米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山体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易形成河流 B.乙处适合攀岩
C.丙处为山谷 D.站在丁处瞭望范围最大
9.对图示区域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生产的柑橘远近闻名
C.居民区分布在公路沿线 D.若ab两地的图示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20千米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12.从A到B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
A.逐级升高 B.先升高再降低
C.逐级较低 D.先降低再升高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14.图中四地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中A处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广东省清远市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山区开展了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刘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登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画有①②③旅行路线的等高线地形图
(1)在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682米)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活动,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刘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7.1厘米,即实际距离是 千米。
(4)①②③旅行路线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议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A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A 15.B
16.(1)D
(2)陡崖
(3) 西北 4.26
(4) ② 路线②途径的 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行走轻松
(5)这个提议可行;溪流往低处流,顺着溪流、河谷行走就能走出大山;并且有水源,容易找到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