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溯源、语境运用、联系生活等方式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漂”。
2.在情境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正确书写“骨”字,书写时能注意结构的特点和笔画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字理溯源、语境运用、联系生活等方式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漂”。
2.在情境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正确书写“骨”字,书写时能注意结构的特点和笔画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2.学具:实物贝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字导入
1.(屏幕出示课后第三题的图片和词语)同学们,在《神州谣》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玩过猜字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玩玩这个游戏。认真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预设:“镜”的“钅”字旁和金属有关,因为这是一面铜镜,铜是金属的名称。“珠”的偏旁与珍贵的玉石有关,因为图片上的手镯、耳环、玉佩都是玉石。
提示讲解:“王”作偏旁时叫斜玉旁,它的甲骨文像串起的三块玉( ),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到金文的时候,和现在的“王”字很像( )) ;“王”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金文的王也是由三横一竖构成( ),只不过中间一横略微靠上,后来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就将表示玉的“王”加了“、”,写作“玉”。因为玉作偏旁时下横向右斜提上去,所以名称就叫斜玉旁,斜玉旁的字大多和珠宝、玉石有关。
2.(屏幕出示“贝”的甲骨文 )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导入课题: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模仿海贝的样子造出了“贝”字。这是小篆的“ ” ,这是 楷书的“ ” 。关于“贝”字,还有哪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秘“贝”的故事。
二、聚焦“来历”,识字悟词
1.齐读课题。
2.“贝”上面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双引号表示这个故事不是别人的故事,是“贝”的故事,读课题的时候可以突出这个字,再来读。
3.在我们的探秘活动开始前,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觉得哪个生字很难读,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书拿正,眼看书,开始吧。
4.现在我们的探秘活动要开始了,探秘活动一:找出“贝”的来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自主完成探秘活动。
5.谁来汇报自己的探秘成果?(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突出第二句话,学生齐读。)同意吗?谁来读?
6.随文识“甲、骨”两个生字。
(1)关于甲骨文,老师请你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配音内容:小朋友好!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种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你们看,第一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第二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那你们知道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在哪里吗?对了,是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经过专家考证研究,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后来,甲骨文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变为金文、篆文、隶书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现在,你对甲骨文有一些了解了吧?)
(2)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出示“甲骨文”词卡)。“甲”指的是龟甲,“骨”字有些难,老师把它请出来(屏幕出示“骨”的甲骨文 和金文 )。这是“骨”的甲骨文和金文,你感觉像什么?(预设:像人或动物的骨头的形状。)慢慢的,“骨”字有变化了( 出示骨的小篆 ),上面的“冎”像是骨架相互支撑的形状,下面的“月”是表示包着骨架的肌肉,是“肉”的变体,这个偏旁叫月肉旁。
我们来一次快速抢答:野兽的骨头叫什么?鱼的骨头、人的骨头又叫什么呢?读读这三个词。(屏幕出示“兽骨、鱼骨、人骨”三个词)。
7.联系生活,加深对“贝”的理解。
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贝”?吃过用“贝”做的菜肴吗?(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蛤蜊、蛏子、牡蛎、扇贝”等贝的图片,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
8.过渡:第一次探秘已经顺利完成,我们一起开启第二次探秘之旅。
三、探究“作用”,练讲作用
1.探秘活动二:“贝”的作用。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合作完成探秘活动。
2.谁来汇报你们的探秘成果?其他同学同意吗?
(1)(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前两句话)看来,“贝”的作用藏在这两句话里,你们很会学习,谁来读一读?谁再来读?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贴词卡),“漂”偏旁是“氵”,经水漂洗自然鲜亮。它是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另外一个读音?
(2)理解“珍贵”“饰品”“钱币”等词语。
①看这个词(贴词卡“珍贵”),“珍”是生字,谁还记得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预设:珍是形声字,它的斜玉旁和珠宝、玉石有关,珠宝、玉石因为“珍”所以“贵”。
②因为贝壳漂亮、珍贵,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屏幕出示“饰”的小篆),这是“饰”的篆文,“人”佩“巾”自然有修饰的作用。这些是贝壳饰品的图片,你们看——(屏幕出示贝壳项链、手链、耳环、胸针等相关饰品的图片)漂亮吧?正因为它们漂亮,所以人们把它们戴在身上用来装饰,这些用来装饰的物品就叫——饰品。
③除了被当作饰品外,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屏幕出示贝壳钱币)。这是古人最早使用的钱币,也叫“贝币”。后来,我们的祖先越来越聪明,学会了冶炼,开始用“铜币”。再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使用的“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也有“硬币”(屏幕随机出现“贝币”“铜币”“人民币”纸币”“硬币”等词语及图片)。所有这些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都是“钱币”(贴词卡)。(出示“钱”的小篆 )“钱”在古代其实就是一种铜币,所以,它也是“钅”字旁。
③学习生字“携、损”,理解“随身携带、损坏”。
观察贝壳钱币,这些钱币上都有一个小孔,你能猜出小孔的作用吗?(预设:可以用线穿成串,便于随身携带。)贴词卡“随身携带”,学生读。正因为可以随身携带,所以贝壳钱币不容易“损坏”(贴词卡“不易损坏”)。“损”是“扌”旁,说明这个字和什么有关?
3.小小的“贝”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真有意思!你能看着板书将它的作用讲给大家听吗?指名讲“贝”的作用。
4.正因为古人把贝壳当作饰品,当作钱币,所以——(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谁来读?这次,老师要去掉拼音了,谁再来读?注意“赚、赔、购、贫、货”几个字之间有一个顿号,读的时候停顿比逗号略短一些,一起读——
四、任务驱动,归类识字
1.现在我们接着探秘,这次的探秘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探秘活动三:用“贝”做偏旁的字与钱财有什么关系?(板书:贝字旁的字)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演一演“赚、赔、购、货、贫”这些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
2.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学具袋,里面装着可以用来买卖的贝壳钱币。请四人小组同学合作,表演出“赚、赔、购、贫、财”这些字和钱财的关系。难度有些大,小组内要加油哟!
3.哪组同学愿意汇报?
小组合作汇报。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屏幕出示“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贫穷”等词语),开火车再来读。
5.你还知道哪些含“贝”的字也和钱财有关?贪赃、赊账、贡、贵、赏……
6.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看来,了解形声字的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识字,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展示反馈
1.随着探秘活动的完成,“贝”的故事你们已经相当了解了,现在我们来写字。(屏幕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骨”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预设:“骨”头部收紧,中间宽扁一些,下边的“月”和上边的竖向笔画要对称;“月”的笔画有变化,撇变成了竖。
2.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写这个字。边写边指导:一笔竖短向里倾,横折对称相呼应,再折折在竖中线,中间部分宽又扁,月撇变竖对整齐,里横偏短长相等。
3.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书上的田字格内写写这个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脚尖和脚掌都贴着地板)。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对照标准引导学生评价。
(屏幕出示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一下,看看能得几颗星 如果觉得没有写好,可以在作业本上再写一个。
5.结语:这节课我们探秘了“贝”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举行“汉字故事”分享会,互相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汉字进行探秘,在分享会上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贝” 的故事
来 历:
作 用:
贝字旁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