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2 13: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均为明清古白话小说的经典选段:《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学生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初步掌握了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明清古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并能够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在把握人物形象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探究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命运。由于本单元课文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的节选片段,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课内篇目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从“这一篇”走向“这一本”,从“这四篇”学会读“这一类”。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中文大讲坛——我这样读明清古白话小说”系列活动: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明清白话小说,梳理出故事情节,并对主要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成因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老师的指导查阅相关资料,探讨明清白话小说有哪些艺术特点。将以上内容整理成讲座文稿形式,并制作相应的ppt在学校讲坛活动中向大家讲解展示。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共有四个课段。前三个课段分别围绕情节与叙述、人物与主旨、语言与特色展开,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在第一课段中,学生需要通读四篇范文,把握故事情节。以阅读笔记的方式,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概括,完成情节梳理表。在此基础上,思考这四篇选文的叙述方式有何异同,结合整本书的叙述特色进行把握。在第二课段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讨论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结合写作背景探究特定社会环境下人物的命运。第三课段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体会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通过单篇与单篇之间的对比、选文与课外选段的对比、同一题材不同篇目的对比,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古白话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第四课段在前三个课段的阶段性成果上进一步整合,并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校范围内进行评议。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都带有思辨色彩,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针砭时弊,阐释了公理正义;《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聚焦学术、思维,前者论述了怀疑精神与学问的关系,告诉我们治学要有怀疑精神,后者阐述了如何拥有创造性思维,启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创造宣言》探讨了创造的意义,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它们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锤炼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増进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学会用材料支撑观点,学会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运用讨论的规则和方法。
同时应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语言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怀疑与学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创造宣言》气势充盈,激情洋溢。驳论方式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了驳论证的方式批驳观点,《创造宣言》则用举反例的方式驳观点。
三、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明清古白话小说时,应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小说主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单元教学安排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22.智取生辰纲 3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2.把对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探讨小说要把握的主题思想。 3.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区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注意提醒学生勾连古今、梳理比较,提升对古典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课内外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章节,并开展名著的阅读活动。 5.引导学生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进行改写实践。 6.举行课外古诗词诵读比赛,积累名句。
23.范进中举 2
24.三顾茅庐 2
25.刘姥姥进大观园 1
写作 学习改写 2
名著导读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3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2.《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本课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写杨志“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理想幻灭的过程。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杨令公之孙,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因失陷花石纲丢了官职,在盘缠用尽时在汴京城卖刀,失手打死泼皮牛二被监押,后被梁中书所救。虽然知道梁中书并非好人,但为了实现自己“封妻荫子”的理想,甘受梁中书差遣。在明知押送生辰纲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接下了这个任务,把完成这个任务当成给梁中书的投名状。押送生辰纲对杨志而言,是晋升的机会,这种思想倾向也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志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被无限放大。选段结尾杨志失去了生辰纲,杨志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正是因为他的急功近利导致自己和老都管、提辖和军健的矛盾十分尖锐,也直接导致押送队内部失和,失掉生辰纲成了必然。现当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更多的使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明清小说脱胎于话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更侧重表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选段中杨志与老都管等人的矛盾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刻画,杨志的形象更加的形象生动,杨志的悲剧也更值得人同情。
【学情分析】《水浒传》是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因此《智取生辰纲》是从单篇到全本的纽带,执教本课需引导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貌。本节课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概括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塑造形象与现当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在《水浒传》中杨志的悲剧不是个别的,学习本课应引导学生用主客观分析法分析杨志的悲剧,以“杨志的点”带“其他英雄”的面。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品读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思维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3.审美创造: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4.文化自信: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破题导入,明确重点
师: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编者在选入课本时省去了一些信息。课前大家已阅读了小说中与杨志有关的章节和本回中删节的部分,现在,谁来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更加完整呢?
预设: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追问: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补充过的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预设:“智押”“智取”是本文的重点。
追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预设:人物、情节和环境。文题交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多角度地分析,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矛盾。这也是“授人以渔”,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一条捷径。
【活动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要求:默读课文时,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看,一口气读完全文。
任务1.重点字词
课件出示:
忒(tuī) 嗔(chēn) 干系(ɡān)
怨怅(chànɡ) 逞办(chěnɡ) 勾当(ɡòu dànɡ)
任务2.复述故事
师: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预设: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时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却得不到军汉的理解。最后,连老都管、虞候都开始抱怨,于是军汉们便不听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冈的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白酒上了山冈。军汉们想买酒,但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让杨志放松警惕,并借舀酒作掩护,向酒里下药。见他人喝酒无事,杨志开始放松警惕,同意买酒。但白胜却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
任务3.梳理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呢?
预设:
第一部分(第1—7段):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第8—14段):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任务4.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同学们知道小说中存在着几种矛盾吗?这几种矛盾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
两种矛盾。①次要矛盾:一是杨志与军士、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要快与要慢、要走与要休、要喝酒和不准喝酒的矛盾。②主要矛盾:杨志智押生辰纲和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作用: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写次要矛盾是为写主要矛盾做铺垫。这些不同的矛盾互相勾连、互相影响,不断地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复述课文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明清白话转换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流畅的表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弄清楚概括和复述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就很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选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次要矛盾,为后面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后一部分写主要矛盾,是全文的高潮。
第2课时
【活动一】跳读课文,理清线索
跳读课文,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后小组讨论,最后展示交流。
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预设:
明线:杨志智押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追问: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都推动着小说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那么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事先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如何与众军汉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但因为他的小心谨慎,似乎已万无一失,不料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只能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读者也如坠云雾,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
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确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这样的写法可以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梳理小说结构、小说思路,赏析小说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提升学生小说阅读素养。同时,以此为范例,也对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安排情节进行指导。
结束语:同学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如下小结。一是课文题目高度概括了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小说节选部分紧紧围绕“生辰纲”的争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之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三是小说构思精巧,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和凸显人物性格。
第3课时
【活动一】回顾旧知,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紧扣文题,梳理了小说节选的主要情节,知道了“智押”“智取”是本文的重点,这一节课我们就从“智押”“智取”这两点入手,分析一下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何处,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过的主要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建立两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任务1.读出杨志之“智”
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何处?
这个问题太宽泛,教师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分解成下面的小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梁中书手下兵马众多,为什么杨志只选了11个士兵,还扮为普通的商人?
(2)杨志在离京五七日后为什么对赶路的时间进行了调整?
(3)时间调整后,杨志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尽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走呢?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点拨)
预设:
①智藏行踪:为了掩人耳目,少带士兵,还扮为普通的商人,悄悄赶路。
②智变行程:“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③智选路径:“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强人也不愿走。
任务2.读懂晁盖、吴用之“智”
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哪里?
这个问题也太宽泛,教师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分解成下面的小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吗?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吴用等人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4)小说中,还有哪些矛盾也被吴用等人用来智取生辰纲?
预设:
(1)不是。
(2)智用天时──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这样的天气让押运生辰纲的一行人怎能不想喝一口酒来解渴。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首先是一个偏僻的所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不容易被外人觉察。其次,那一片树林遮掩了取药、下药的过程。最后,吴用等众好汉事成之后,又巧妙地以这片树林为掩护,迅速地撤出了黄泥冈。
(3)智用人和——
①伪装客商——瞒天过海 ②林中休息——以逸待劳 ③送与枣子——笑里藏刀
④不肯卖酒——欲擒故纵 ⑤刘唐偷酒——声东击西 ⑥吴用下药——浑水摸鱼
(4)智用矛盾——小说中,有如下矛盾被吴用等人用来智取生辰纲:
①天气炎热与人须忍受的矛盾。当时的天气之炎热,不必说普通行人难以忍受,就连吴用等人也备受煎熬,更何况杨志这一伙还要押运生辰纲的人呢!
②杨志一伙人的内部矛盾。众所周知 ,在押运生辰纲的过程中,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杨志因为要保护生辰纲的安全而不得不得罪所有的押运者。虽然在烈日下行走是为了保证押运任务的安全完成,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杨志的苦衷;虽然杨志不让他们喝酒是为保证他们不受“非法”客商的侵害,但是他的部下却不能理解;虽然杨志在贩枣子的客人喝酒后仍然不相信酒是安全的,但此时他却再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管理自己的队伍:于是悲剧发生了。
任务3.探究杨志之败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预设:
客观原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乃是不义之财。并且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另外,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所以客观上基本决定了杨志失败的结局。
主观原因:杨志尽管精明、谨慎,但自况武艺高强,使他至少有以下几点失误。一是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二是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作沟通,不听取意见。三是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都管和虞候。四是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设计意图】“智押”“智取”是本文的重点,但杨志之“智”和晁盖、吴用之“智”各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教师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小问题解决后,大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活动三】研读课文,把握手法
师:同学们,小说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吴用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传》是这方面的代表。
(1)以杨志为例,探讨一下作者在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
①间接描写:反面衬托,如用吴用的计谋高明反衬杨志的棋差一着;侧面衬托,如用众军士、老都管和虞候等人的怨声载道侧面衬托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②直接描写:行动描写,如“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语言描写,如杨志与虞候、老都管、军士们的对话;心理描写,如“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胡乱容他买碗吃罢’”;神态描写,如“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
(2)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小说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这有何作用?
预设:
课件出示:
①烘托气氛。如白胜的唱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得令人烦躁的气氛。
②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如“热”,军士不走,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性格显露无遗。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突出天气炎热,表明押送生辰纲途中的艰辛,为下文写众军汉不听杨志劝告,执意去冈上休息并买酒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绝不是单纯为写环境而写,它是为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服务的。
【活动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师:请同学们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现代社会作比较,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探讨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与不足。
预设:
北宋末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梁中书送给丈人的生日贺礼,一次就有十万贯之巨。民不聊生,自然就会反抗,小说节选就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这也是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看法,众好汉智取杨志押运的生辰纲,其实是一次对财物的劫夺,而且,劫夺生辰纲的动机绝非替天行道或劫富济贫,而是见财起意、利令智昏。吴用在拉阮氏三雄入伙时,已将目的道得分明:“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但刘唐为这次行动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小弟想此是一套不义之财,取而何碍!”晁盖深表赞同且认为“天理知之,也不为罪!”小说赞美了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既要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角度,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辩证地分析梁山好汉的行为,提高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后世的农民起义军从中受到了鼓舞,文学艺术作品从中得到了艺术启迪。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水浒传》,从这部书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
【作业布置】
1.基础型作业:课后读读写写注音
2.提升型作业:完成三维练习册3.4题。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安全教育】
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
【教学反思】
1.思得:
2.思失:
3.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