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
2、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3、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4、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5、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子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6、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双选)如图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关于两组透镜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B.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C. 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D.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夏天的中午,如果往太阳曝晒下的花木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的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C.水滴好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D.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10、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
12、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13、(双选)关于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放大 B. 望远镜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后放大
C. 显微镜只是物镜将物体放大 D. 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能将物体放大
14、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A.凸透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15、如图所示,此时有一束平行光线射向一块凸透镜形状的玻璃砖。光束通过玻璃砖后(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的光束
C.变为会聚的光束 D.无法确定
1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下左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二、填空题。
17、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______(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__(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18、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摄像时人或景物应在________焦距处。
19、如图所示,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当他拍完第一张照片后,应该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古塔,把镜头________(“伸长”或“缩短”),才能清晰地拍摄到第二张照片。
20、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中的透镜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 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 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相距最大的是图__ __.
(3)目前很多近视眼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 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 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1、远处的树木等物体经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
22、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四、实验题。
24、小明利用家中一架焦距固定为60mm的照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到镜头对太阳光有 作用,这是因为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2)用镜头来观察距离镜头40mm左右地上的小昆虫时,能看到小昆虫 像,此时的镜头功能相当于一个 。
(3)把镜头装回相机,小明在拍一棵银杏树时,银杏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 像。
(4)要使银杏树的像小一些,则小明应将镜头 (远离/靠近)银杏树,同时调整镜头 (远离/靠近)底片。
25、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经历了以下过程。
(1)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五、计算类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
【答案】C。
2、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答案】D
3、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答案】B
4、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A
5、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子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答案】B
6、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7、(双选)如图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关于两组透镜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B.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C. 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D.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答案】A,D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9、夏天的中午,如果往太阳曝晒下的花木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的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C.水滴好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D.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答案】C。
10、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A. B. C. D.
【答案】D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
【答案】B
12、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答案】D
13、(双选)关于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放大 B. 望远镜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后放大
C. 显微镜只是物镜将物体放大 D. 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能将物体放大
【答案】A,B
14、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A.凸透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答案】A
15、如图所示,此时有一束平行光线射向一块凸透镜形状的玻璃砖。光束通过玻璃砖后(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的光束
C.变为会聚的光束 D.无法确定
【答案】C。
1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下左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______(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__(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凸;倒立;照相机
18、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摄像时人或景物应在________焦距处。
【答案】凸;倒立;实像;大于二倍
19、如图所示,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当他拍完第一张照片后,应该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古塔,把镜头________(“伸长”或“缩短”),才能清晰地拍摄到第二张照片。
【答案】靠近 伸长
20、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中的透镜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 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 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相距最大的是图__ __.
(3)目前很多近视眼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 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 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1)乙 乙 (2)丙 (3)大于 发散
21、远处的树木等物体经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实像
22、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答案】缩小 照相机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4、小明利用家中一架焦距固定为60mm的照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到镜头对太阳光有 作用,这是因为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2)用镜头来观察距离镜头40mm左右地上的小昆虫时,能看到小昆虫 像,此时的镜头功能相当于一个 。
(3)把镜头装回相机,小明在拍一棵银杏树时,银杏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 像。
(4)要使银杏树的像小一些,则小明应将镜头 (远离/靠近)银杏树,同时调整镜头 (远离/靠近)底片。
【答案】(1)会聚;凸; (2)放大、正立、虚;放大镜;
(3)倒立、缩小、实; (4)远离;靠近。
25、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经历了以下过程。
(1)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答案】会聚 12 凸透镜 缩小 照相机
五、计算类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答案及解析】(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
AB=CD,∠AOB=∠COD;则OB=OD,
即u=v;因为=+,化简得:u=2f;
(2)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v>u,>1,可得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