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1 23: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稀溶液中滴加稀:
B.向溶液中通:
C.将一小块碳酸钙投入食醋中:
D.向溶液中加入锌粉:
2.下面关于“Na2CO3”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钠盐 B.属于碳酸盐 C.属于电解质 D.属于氧化物
3.下列溶液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CO32 、ClO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钾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K+和Cl﹣
B.摩尔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集体是多少的物理量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
5.欲配制下列四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其中能配制成功的是(  )
A.K+、Mg2+、Cl-、CO32- B.Na+、CO32-、Ca2+、NO3-
C.MnO4-、K+、SO42-、Na+ D.NH4+、NO3-、Al3+、Cl-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CO32-+2H+=CO2↑+H2O
C.铁与稀硫酸溶液反应:2Fe +6H+=2Fe3++3H2↑
D.氢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Mg(OH)2+2H+= Mg2++2H2O
7.将少量Cl2通入饱和FeBr2溶液中,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无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Cl﹣
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Fe3+>Br2
C.若氯气过量,则CCl4层呈橙红色
D.若将1molCl2通入1.5molFeBr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n(Br-)=2.5mol
8.下列物质不是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酒精溶液 C.豆浆溶液 D.鸡蛋清溶液
9.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m至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
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
10.水是一种弱电解质,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Z线上任意点均表示溶液呈中性
B.图中T1>T2
C.M区域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Fe3+、Na+、Cl-、SO
D.将M区域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1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液态氯化氢 B.盐酸 C.食盐晶体 D.蔗糖
12.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氨水:
B.将加入溶液中:
C.铁与稀硝酸反应:
D.稀硫酸滴入溶液中:
13.下列物质:钠、Br2、CO2、SO3、NH3、H2S、硫酸、醋酸、Ba(OH)2、NH3 H2O、氯化钠、硫酸钡、乙醇、盐酸、蔗糖、胆矾,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的分别有(  )
A.9种、7种、6种 B.9种、5种、6种
C.7种、5种、4种 D.8种、5种、5种
14.下列分子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3H7Cl B.C3H8 C.C3H6 D.C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少量的CO2通入到“84”消毒液中:CO2+H2O+2ClO-=HClO+CO32-
B.用酸化的硝酸铁溶液腐蚀铜箔:2Fe3++Cu=2Fe2++Cu2+
C.FeO和稀硝酸反应:FeO+2H+ =Fe2++2H2O
D.向0.5mol·L-1KAl(SO4)2溶液中滴入0.5mol·L-1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4OH-+Al3+ +2SO42-=2BaSO4↓+AlO2-+2H2O
16.NaHCO3俗名小苏打,下面是对NaHCO3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碱 B.NaHCO3是正盐
C.NaHCO3是强酸盐 D.NaHCO3是酸式盐
二、综合题
17.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   ;②   ;③   ;④   .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和④:   ;
②和⑤:   .
18.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   。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   。
(4)G处的现象是   。
(5)画出H处尾气吸收装置图并注明试剂   。
(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 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
注意事项: ①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②密封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使用。 ③保质期为一年。
“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7)现在有一种名为“净水丸”的产品也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浄Cl2Na(NCO)3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19.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对器皿实现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产物为H3PO4,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③NaH2PO2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即可制得H3PO2。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生成0.1mol Ba(H3PO2)2,转移电子数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20.氮元素有-3、0、+1、+2、+3、+4和+5七种化合价,试据此判断下列四种化合物:
①NO ②N2O4③HNO3 ④NH3
(1)氮元素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可能是HNO2还原产物的是   。
(3)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填化学式).
(4)判断加入的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5)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④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系数配平错误,,不符题意;
B.碳酸钙不能稳定存在于强酸中,会反应生成CO2,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原理错误,不符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醋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均写化学形式,醋酸钙属于易溶强电解质,拆写离子形式,方程式表达正确,符合题意;
D.电荷不守恒,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以拆;弱酸,弱碱、难溶和为微溶性盐、氧化物不可拆;
A、注意氢氧化钡是二元碱,硫酸是二元酸;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是弱酸,弱酸不能制取强酸HCl;
C、醋酸酸性大于碳酸酸性;
D、电荷不守恒。
2.【答案】D
【解析】【解答】A.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看成是钠盐,故A不符合题意;
B.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可以看成是碳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答】A.、、、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不符合;
B.、、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符合;
C.、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A、硝酸盐、氯盐(除氯化银)都是可溶性盐;
B、高锰酸根、氢离子和亚铁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铝离子和氢氧根不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钡离子和碳酸根不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答案】D
【解析】【解答】A.氯化钾溶液在水的作用下电离出K+和Cl﹣,与电流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集体是多少的物理量,而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的直径大小,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化钾的电离不需要通电;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分散系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的颗粒直径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现象是化合价的升降.
5.【答案】D
【解析】【解答】A. Mg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且酸性条件下, 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 CO32-和Ca2+反应生成沉淀,且酸性条件下, 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 MnO4-有颜色,不符合题目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D. 溶液无色,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能配制成功,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要大量存在,彼此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在透明的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6.【答案】D
【解析】【解答】氢原子不守恒,A不符合题意;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B不符合题意;
铁与稀硫酸溶液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不符合题意;
氢氧化镁为沉淀,不拆,硝酸为强酸,可拆,符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规律,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方程式书写易错点:电荷不守恒(如A),原子不守恒,拆解是否正确(如B),不合乎反应事实(如D)
7.【答案】B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不氧化溴离子,氧化剂是氯气,还原剂是亚铁离子,所以还原产物是Cl-,氧化产物是Fe3+,A不符合题意;
B.溴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氯气能氧化溴离子生成溴,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B符合题意;
C.氯气过量时氯气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溴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如果氯气过量,则CCl4层呈橙红色,C不符合题意;
D.n(FeBr2)=1.5mol,1.5mol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需要0.75mol氯气,剩余0.25mo氯气能氧化0.5mol溴离子,则将1molCl2通入1.5molFeBr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n(Br-)=1.5mol×2-0.5mol=2.5mo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B.根据氧化性比较:氧化剂>氧化产物;
C.依据卤素的活动性及性质分析;
D.利用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淀粉溶液、鸡蛋清溶液、豆浆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度都介于1﹣100nm之间,属于胶体,酒精溶液中分散质粒度小于1nm,属于溶液,
故选:B.
【分析】分散质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常见的胶体有,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稀豆浆、氢氧化铁胶体等.
9.【答案】D
【解析】【解答】A、FeCl3溶液呈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不符合题意;
B、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0-9m至10-7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符合题意;
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仍为电中性,不符合题意;
D、颗粒大小变化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易错提醒:错选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0-9m至10-7m之间,不是物质粒子的大小,而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错选C,胶体是电中性,有的胶体中胶粒带电荷。
10.【答案】A
【解析】【解答】A.X、Z点的c(H+)=c(OH-),所以XZ线是c(H+)=c(OH-)的线,线上任意点均是c(H+)=c(OH-),表示溶液呈中性,故A符合题意;
B.Kw只与温度有关,T1时的Kw=10-7mol·L-1×10-7mol·L-1=10-14(mol·L-1)2,T2时的Kw=10-6.5mol·L-1×10-6.5mol·L-1=10-13(mol·L-1)2,因温度升高,Kw增大,所以T1<T2,故B不符合题意;
C.M区域对应的溶液c(OH-)>c(H+),为碱性区域,在碱性环境中Fe3+会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M区域为碱性区域,加水稀释,碱性减弱,c(OH-)减小,温度不变时,Kw不变,由c(H+)= ,c(H+)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图像,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相等
B.温度越高,对电离促进越大,
C.M区域显碱性
D.Kw只与温度有关,物浓度不变时,Kw不变,加水稀释时,氢氧根离子减小,但氢离子浓度增大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液态氯化氢中HCl以分子存在,不存在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所以不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所以能导电,故B符合题意;
C.食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不存在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
D.蔗糖以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不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故答案为:B。
【分析】能够导电的物质:熔融的电解质,电解质溶液、金属等物质。
12.【答案】A
【解析】【解答】 A.向Cu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氨水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将Na加入CuSO4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少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电荷不守恒,稀硫酸滴入Na2S2O3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A.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B.钠先和水反应,再和硫酸铜发生反应;
C.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D.电荷不守恒。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钠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r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O2 S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NH3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H2S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
硫酸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
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
Ba(OH)2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
NH3 H2O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
氯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
硫酸钡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
乙醇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蔗糖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胆矾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
所以:属于电解质有8种、非电解质有5种、强电解质5种;
故选D.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单质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3H7Cl存在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l,CH3CHClCH3,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故A不符合;
B、C3H8为丙烷,只有一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所以能只表示一种物质,故B符合;
C、C3H6存在同分异构体:CH2=CH﹣CH3,环丙烷,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故C不符合;
D、碳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C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等,所以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D不符合;
故选:B.
【分析】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就是说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根据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判断正误.
15.【答案】D
【解析】【解答】A.酸性强弱的顺序是H2CO3>HClO>HCO3-,所以少量的CO2通入到84消毒液中,生成的是HCO3-,A项不符合题意;
B.酸化的硝酸铁溶液中,相当于有了HNO3,由于HNO3的氧化性强于Fe3+,所以首先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B项不符合题意;
C.生成的Fe2+还会被稀硝酸氧化为Fe3+,C项不符合题意;
D.设KAl(SO4)2为1mol,则沉淀2molSO42-需要Ba(OH)22mol,同时带来4molOH-,而4molOH-与溶液中的1molAl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2-,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反应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物质拆分原则;
(2)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1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碱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则NaHCO3不是碱,故A错误;
B、碳酸氢钠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属于酸式盐,故B错误;
C、因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是弱酸,属于弱酸盐,故C错误;
D、因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则NaHCO3是酸式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氢盐等,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7.【答案】(1)Fe;H2SO4;CO2;CaO
(2)H2SO4+CaO=CaSO4+H2O;H2SO4+2NaHCO3=Na2SO4+2CO2↑+2H2O
【解析】【解答】解:(1)在题目提供的物质中,单质①与酸②反应,则①为Fe、②为H2SO4,酸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HCO3,氧化物④能与⑤反应,则④为CaO,二者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CO2,
故答案为:Fe;H2SO4;CO2;CaO;(2)②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CaO=CaSO4+H2O;②和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HCO3=Na2SO4+2CO2↑+2H2O;
故答案为:H2SO4+CaO=CaSO4+H2O;H2SO4+2NaHCO3=Na2SO4+2CO2↑+2H2O.
【分析】在题目提供的物质中,单质①与酸②反应,则①为Fe、②为H2SO4,酸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HCO3,氧化物④能与⑤反应,则④为CaO,二者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CO2,据此解答.
18.【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E中不褪色,F中褪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
(4)出现蓝色
(5)
(6)Cl-+ClO-+2H+=Cl2↑+H2O
(7)SO32-+HClO=SO42-+H++Cl-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取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3)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因此E中红色干布条不褪色;F中为红色湿布条,含有H2O,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具有氧化性,因此可观察到F中红色湿布条褪色;由E和F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而氯气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4)由于氧化性Cl2>I2,因此Cl2能将I-氧化成I2,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观察到出现蓝色;
(5)Cl2是一种有毒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需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其装置如图;
(6)ClO-在酸性条件下,能与Cl-反应生成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7)HClO具有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成SO42-,自身还原为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SO32-=SO42-+H++Cl-;
【分析】此题是对Cl2制备和性质的考查,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9.【答案】(1)H3PO2 H++
(2)+1价;4:1;正盐
(3)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0.2NA
【解析】【解答】(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即为弱酸,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3PO2 H++;
(2)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P为+1价;
②镀银时,Ag+→Ag,得1电子,作氧化剂;H3PO2→H3PO4时,失去4电子,作还原剂,反应时得失电子相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③H3PO2是一元中强酸,电离时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则NaH2PO2为正盐;
(3)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反应物为P4、Ba(OH)2,生成物为PH3、Ba(H2PO2)2,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方程式为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生成0.1mol Ba(H3PO2)2,P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则转移0.1mol×2×NAmol-1=0.2NA。
【分析】(1)一元中强酸不能完全电离,即用可逆符号连接;
(2) ① 结合氢元素和氧元素判断磷元素的价态;
②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法院,作为氧化剂,得到氧化产物;
③ H3PO2是一元酸,则 NaH2PO2为 正盐;
(3)白磷和氢氧化钡、水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钡。
20.【答案】(1)④
(2)①、④
(3)3CuO+2NH3 N2+3Cu+3H2O
【解析】【解答】(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是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
(2)H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发生还原反应时,化合价要降低,所以NO和NH3都可能是HNO2的还原产物。
(3)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能够把氨气氧化成N2,本身被还原成Cu,同时H和O结合生成水,据此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 N2+3Cu+3H2O。
【分析】(1)最低价态时化合价只能升高,在反应中制作还原剂;
(2)HNO2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3)CuO做氧化剂氧化氨气,生成氮气和铜单质、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几科.
21.【答案】(1)加快溶解速率
(2)Na2SO4;除去OH﹣和CO32﹣
(3)BaCO3、CaCO3
(4)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冒气泡
(5)MgCl2+2NaOH=Mg(OH)2↓+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解答】(1)粗盐提纯的第①步是溶解,搅拌时要用到玻璃棒,以加快粗盐溶解;故答案为: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操作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Cl;第⑥步加入HCl,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故答案为:Na2SO4;除去OH﹣和CO32﹣;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BaCO3、CaCO3;故答案为:BaCO3、CaCO3;
(4)加适量盐酸,与③中过量NaOH溶液和②中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冒气泡,即为适量;
故答案为: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冒气泡;
(5)第③步加过量NaOH溶液,与MgCl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第④步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MgCl2+2NaOH=Mg(OH)2↓+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分析】(1)粗盐提纯的第①步是溶解,搅拌时要用到玻璃棒,以加快粗盐溶解;(2)第②步操作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Cl;第⑥步加入HCl,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BaCO3、CaCO3;
(4)加适量盐酸,与③中过量NaOH溶液和②中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冒气泡,即为适量;
(5)第③步加过量NaOH溶液,与MgCl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第④步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