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C 2.C
【解析】1.根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
2.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温度更高,A错误;金星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不同,但不是有无生命的条件,B错误;金星温度过高,没有液态水,没有生命存在,C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氮气、水蒸气、氩气和一些硫酸颗粒。大气层非常厚重,厚度约为地球大气层的100倍。
3.D 4.C
【解析】3.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含有圣水牛骨骼的地层中拥有人类遗址,人类出现在新生代,因此该地层应为新生代,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不可能人类遗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材料说:“亚长牛尊青铜器,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耍、生存,而不是草原,C正确,A错误;寒冷干燥不适合,BD错误。故选C。
【点睛】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生代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5.C 6.D 7.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面,属于上地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火山灰物质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喷出地表之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过程落在地表,然后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在地表沉积,进入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km,海洋部分约5~10km,大陆部分约39~41km。汤加群岛位于南太平洋,本次地震震源深度40km,位于地壳以下,即地幔中,但远远没有到达深处的软流层(约80~400km深处)和地核(地下2900km至地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8.C 9.B 10.B
【分析】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B正确;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中,A错误;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大气稳定,多变天气发生在对流层,C、D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黑障发生时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出现磁暴时,电离层受到干扰,也影响地球上的通讯,因此两地理现象类似,B正确;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A错误;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或其他星球的大气层时形成的;C错误;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1.D 12.B
【解析】11.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气候干燥,晴天多,云层较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上升幅度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幅度大,②④正确。经常受沙尘暴侵袭,沙尘天气多,昼夜温差应较小;植被蒸腾消耗热量,对当地气温日变化影响不大,①③错误。故选D。
12.采用挂枝晾干的方法,不需占用大量土地,A错误。该地风时数变多,风力大,有利于蒸发晾干,B正确。与生长季节相比,若羌红枣采用挂枝晾干应在秋季,气温较低,C错误。水源短缺与红枣晾晒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而言,昼夜温差与天气紧密相关,晴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昼夜温差小。
13.B 14.C 15.B
【解析】13.读图可知,五个时间段中,4日19:00,海拔1800~2400米之间,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出现了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且在五个时间段中出现最早),冷空气汇集于山谷底部,形成“冷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4日19:00,海拔1800~2400米之间,出现了逆温层,引发冷湖效应;4日23:00,地表~2500米之间,有逆温层,即逆温层扩大到了地表,表明冷湖效应自上而下形成的;到了5日8:00,逆温层处于海拔约2000~2500米,即地表~2000米之间的逆温层消失;5日10:00,逆温层全部消失,冷湖效应消散。可见,冷湖效应消散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出现冷湖效应时,近地面气温较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较少,同时逆温层的存在会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大气比较稳定,天气以晴朗为主,不易出现大风或者降水等天气,故该地天气特征为晴朗微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16.B 17.C
【解析】16.除霾塔利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和遇冷下沉原理,集热棚的鹅卵石吸收太阳能增温,热空气上升,经过净化后,清洁的空气从高空再下沉循环。故空气进入集热棚,通过导流塔使得气流上升,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剧烈,易造成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上升遇阻,受污染空气集聚,除霾塔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在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实现对近地面受污染空气的净化,C正确;晴朗无风的白天,空气对流相对旺盛,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稀释,雾霾出现的概率低,除霾塔工作频率低,B错误;阴雨天气降水会降解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物,空气中的污染物较少,除霾塔工作频率低,AD错误。故选C。
【点睛】除霾塔集热棚:其主要作用是聚集空气并通过镀膜玻璃对空气进行加热,促使热气流上升,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被污染的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从而提升净化空气的效率。
18.B 19.A 20.D
【解析】18.从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为1025hPa,乙地气压为1027.5hPa,所以乙地气压较高,A错误;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正确;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错误;乙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19.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再根据其等压线特征,利用地转偏向力原理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的甲地,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B错误。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错误。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1.B 22.C 23.B
【解析】21.据材料分析可知,形成于海上的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将海洋水汽向陆地输送,在陆地形成了特大暴雨,由于特大暴雨形成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注入河流,而河流最终又注入了海洋,由此可知,此次特大暴雨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陆地内循环的降水主要来自于陆地内部,A错误;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后在海洋上降水的过程,没有到达陆地,C错误;海上大循环的说法不正确,D错误。故选B。
22.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汇聚形成的洪峰,使其洪峰流速减慢,流量下降,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而对下渗、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有些地球水体更新速度较慢,例如冰川等,而且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体的很小一部分,所以需要节约用水,①错误;水循环过程发生了热量交换,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确;由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等环节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堆积等作用,会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③正确;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主要纽带,而不是唯一纽带,④错误。①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4.C 25.B 26.A
【解析】24.海水的冰点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水结冰后盐分析出,导致海水盐度上升密度增加,C 正确,D错误;海水结冰放热,海水温度上升,但结冰后受冰层的阻隔,蒸发减弱,A、B 错误;故选 C。
25.根据材料,年平均气温 ≤-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 ≤-4℃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都在20-40天,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B 正确,A错误。丙、丁≤-4℃日数在0-20天,时间相对较短,海冰较薄,C、D错误。故选 B。
26.海冰面积越大,说明日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2月份海洋温度达到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
27.D 28.C 29.B
【解析】2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潮汐是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态促使钱塘江大潮形成。故选D。
28.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船舶在进港卸货时,为防止搁浅,应选择在涨潮时且潮位较高时进港。读图可知,16:00是海水涨潮时,且17:00前后潮位为该日最高,因此16:00船舶进港卸货最合理,C项正确;6:00和21:00潮位较低,且为退潮时,11:00虽是涨潮时,但潮位较低,因此都不适合船舶进港,A、B、D项错误故选C。
29.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与图乙时刻相比,图甲时刻浅滩被淹没,不是潮位最低时,11:00前后潮位最低,因此图甲时刻不是11:00前后,A项错误;图乙时刻浅滩出露海面,并且从岸边直接连到岛屿,潮位较低,此时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B项正确;图乙时刻潮位较低,17:00前后潮位较高,C项错误;图乙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较大,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30.D 31.B
【解析】30.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形,古河谷形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下切作用不强,形成宽谷,①对,排除②;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加深河道,形成窄谷,排除③,④对,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31.材料中有“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可知,黄土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流堆积地貌,排除ACD。故选B。
【点睛】河流侵蚀是指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过程。除了水流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也会对河床产生冲蚀。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下蚀和侧蚀,流水加深河床、增长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
32.C 33.B 34.D
【解析】32.由材料可知,该铁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桑曲和巴索曲之间有河湖,冬春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湖床裸露,提供大量沙源,C正确;西北内陆、周围山地、中亚地区均离当地较远,ABD错误。故选C。
33.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新月形沙丘西坡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A正确,ACD错误。故选B。
34.该地新月形沙丘为风积地貌,与其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D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形成,云贵高原是地壳抬升形成,A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35.B 36.D
【解析】35.荆江河段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流水搬运能力弱,泥沙堆积较多,河流两岸大多为砂质岩层,易被流水侧向侵蚀进而发生河岸崩塌,从而改道。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河流侧向侵蚀作用较弱,说明两岸岩层较硬,相对不易被侵蚀,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说明两岸岩层较软,相对容易被侵蚀,所以是河岸岩性差异导致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差异明显,B正确。上、下荆江河段空间尺度较小,地形、流量、沿岸植被差异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6.江心沙洲属于河流沉积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流速下降形成的泥沙淤积,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河水下泄,会减少沉积物在河曲地段沉积,利于船舶通行,改善航运条件;因沉积物减少,江心洲可能退化为水下砂体,②④正确;裁弯取直并不能增加河流径流量,①错误;河道裁弯取直后河流流经区域减少,湿地面积有所减少,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河道裁弯取直是指在过度弯曲河段(河环)上的狭颈处,开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弯趋直的工程措施。弯道环流使凹岸冲刷、凸岸淤积,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河道蜿蜒曲折,经常蠕动。上下河湾发展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
37.D 38.B
【解析】37.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水侵入原先槽谷形成峡湾。所以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故选D。
38.纬度高,水资源以固态形成储存,暗河数量少,A选项错误;海岸破碎,气候湿润,为海水侵入形成峡湾创造条件,B选项正确,峡湾横断面形如“U”字,C错误;冰川下滑刨蚀导致两岸坡度大,不利于耕种,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和峡湾等;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陵、冰碛堤、鼓丘等;冰水堆积地貌包括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水湖、冰砾阜阶地、蛇形丘等。
39.C 40.D
【解析】39.落潮流速快于涨潮,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海水离岸,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潮沟;随着每天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潮沟逐渐加宽加深,分汊也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潮汐树”。因此“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是④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0.海岸边潮水侵蚀更强烈,潮沟更宽阔,形成“树干”;越向陆地,侵蚀减弱,形成多条不同方向的潮沟,形成“树冠”,因此“树冠”向岸,“树干”背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1)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形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2)沉积地貌: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主要沉积地形有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沙丘、黄土、冲积扇等。
41.(1)规律: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
(2)差异: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原因:①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②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
(3)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夏季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赞同。①地处内陆,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②荒漠化土地广;③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④政府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①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②(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③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④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穿越大气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穿越大气路径长,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小,所以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
(2)读图可知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日照时间,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强度低。
(3)B处地形区名称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太阳能十分匮乏,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阴天、雾天较多,少晴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本题意在考查新疆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评价开发条件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评价,有利条件即是赞同的理由,不利条件即是不同意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条件是新疆地处内陆,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开发光伏发电建设土地成本低,又使荒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光伏发电集热板下,强光照射小,蒸发减少,土地保持较湿润状态,利于小草的生长;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可再生,有利于推进碳减排的计划,因此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利条件有:新疆地处内陆,经济不发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线路少,(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少;而又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远距离超高压输电会产生电损;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2.(1)白天偏北风(东北风);夜晚偏南风(西南风)
(2) 冬季 冬季湖面面积小 冬季湖面结冰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白天湖陆间温差增大,湖风增强;夜晚湖陆间温差减小,陆风减弱
【分析】本题以湖陆风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形成、湖陆风的判断、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湖泊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如图所示。甲地白天吹湖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大致是偏北风;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大致吹偏南风。
(2)博斯腾湖的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间的热力差异大小。博斯腾湖的最终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雨。冬季时冰雪融水和山地降雨少,湖泊水源补给量小,湖泊面积小,且因气温低,湖面结冰,此时湖泊与湖岸陆地热力差异小,湖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导致湖陆风最弱;此外,由于冬季风冬季强盛,减弱了湖陆风。
(3)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小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43.(1)取水器将水域的水引向高处的人工水渠;水从水渠流向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过滤、净化;水再次流入水域,形成一个水循环过程 。
(2)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
(3)植物、透水砖等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地表积水;水域作为储水场所,减轻内涝。
【分析】本题以口袋公园为背景,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下渗等,据图分析,取水器将水域的水引向高处的人工水渠,类似于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水从水渠流向水生植物形成地表径流环节,通过水生植物的过滤、净化,即下渗,水再次流入水域,形成地下径流,形成一个水循环过程 。
(2)透水砖渗水能力强,人行道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增加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3)该口袋公园植物丰富、又铺设了透水砖,可以有效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增强城市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地表积水;水域作为储水场所,蓄水量较大,通过吸水、蓄水、渗水等功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44.(1)6.4
(2) 缓 阴坡
(3) 流水 D
(4) 高原 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山谷 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北部有三条陡崖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流水侵蚀地貌、地貌的观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甲地山峰海拔为879m,乙地山峰海拔为885.4m,故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4m。
(2)由图可知,丁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坡度更缓。黄土高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丙地是北坡,为阴坡。
(3)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目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V形谷是流水侵蚀(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成因相似的是V形谷,D正确。
(4)地貌观察的顺序为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如河岸、陡崖、山体高度、坡度、坡向等。从宏观尺度看,区域内地势较高,是高原地貌。从次一级地貌来看,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且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中部有一条山谷。从微观地貌来看,山峰附近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中部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且区域北部有三条陡崖。石河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地球相比,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主要原因是( )
A.平均气温低 B.自转方向不同 C.缺少液态水 D.宇宙环境不安全
《国家宝藏》节目曾介绍过一件牛形青铜器——商“亚长”牛尊(如图),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现已灭绝。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完成下面小题。
3.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有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特征可能是( )
A.温暖湿润,草原辽阔 B.寒冷干燥,风沙肆虐 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 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
2022年1月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如图。同年11月11日18时48分在汤加群岛地区(西经172.05度,南纬19.25度)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地核
6.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巨大烟雾柱)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7.2023年11月11日发生的汤加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包围了整个返回舱,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信,在航天中该过程被称为“黑障”。图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8.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 )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9.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做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
10.与黑障影响相类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极光 B.磁暴 C.流星 D.日食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这里生产的若羌红枣皮薄肉厚,干枣含糖量高达68%,口感甘甜。若羌县气候干燥,晴日多,气温日较差大,特别适合若羌红枣的生长。完成下面小题。
11.若羌县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沙漠边缘,经常受沙尘暴侵袭 ②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上升幅度大
③植物稀疏,蒸腾消耗热量少 ④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幅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若羌红枣采用挂枝晾干,除了气候干燥外,还得益于该县( )
A.辽阔的荒地 B.风时数多 C.气温较高 D.水源短缺
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效应”。下图示意2月4日~5日某山谷冷湖效应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山谷“冷湖”形成的时间大约是( )
A.4日17:00 B.4日19:00 C.5日08:00 D.5日10:00
14.这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C.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15.在这次冷湖发生、发展过程中,该地的天气特征是( )
A.大风降温 B.晴朗微风 C.阴雨绵绵 D.温和湿润
下图是“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ISALSCS)”,又称除霾塔(下图),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B.C.D.
17.“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
A.阴雨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晴朗无风的夜晚 D.阴雨多风的夜晚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下图为“2023年10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压较低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低 D.气流上升
19.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20.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2023年7月30日,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斋堂水库提前进行了预泄,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河道向下游控泄流量700m3/s,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北京特大暴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上大循环
22.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2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水体一直处于更新状态,无须节约用水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一年中日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海水结冰后( )
A.蒸发量变大 B.流域面积扩大 C.盐度上升 D.密度下降
2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该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参考信息。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形成只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
28.此日,大型船舶要进该港口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6:00 B.11:00 C.16:00 D.21:00
29.此日,某游客来到该港口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如下面图甲(浅滩未出露海面)、图乙(浅滩出露海面)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时刻是11:00前后 B.图乙时刻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
C.图乙时刻是17:00前后 D.图甲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大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
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
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如图)。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河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高度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冬春季危害该铁路段的流沙主要来自( )
A.周围山地 B.西北大漠 C.湖滩河滩 D.中亚内陆
33.下面对于该地新月形沙丘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坡迎风,坡陡 B.西坡迎风,坡缓 C.西坡背风,坡缓 D.西坡背风,坡陡
34.和该地新月形沙丘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图为荆江段河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5.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
A.地形差异 B.河岸岩性差异 C.流量差异 D.沿岸植被不同
36.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大了河流流量②改善了航运条件③增加了湿地面积④减少了泥沙淤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下图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能正确演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38.图示峡湾分布地区( )
A.多暗河发育,地层不稳 B.海岸破碎,气候湿润
C.横断面呈Ⅴ字形,且越往外海越狭窄 D.两岸地形坡度和缓,利于耕种
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流速慢,落潮流速快。辽河口在潮汐作用下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并发育了一种独特景观——“潮汐树”(由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组成,其形如树)。潮滩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耐盐碱蓬草,是“潮汐树”发育保持的关键因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是( )
①潮涨潮落,汇流面积增加 ②潮沟加深,分汊增多
③落潮,滩面冲蚀 ④涨潮,泥沙淤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40.推测“潮汐树”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
A.平行于海岸生长 B.“树干”向岸,“树冠”背岸
C.两端交替生长 D.“树冠”向岸,“树干”背岸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材料二: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据图乙描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2分)
(2)与夏半年相比,说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B处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量贫乏区的原因。(2分)
(4)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你是否赞成在新疆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1646km2,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冬季有结冰现象。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某地理兴趣小组到博斯腾湖考查,发现博斯腾湖区周围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存在明显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甲地是湖陆风观测点。
(1)绘制甲地白天湖陆之间的热力环流(顺时针或逆时针),并判断甲观测点测得的昼、夜风向。(3分)
(2)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完成以下过程图。(4分)(按从高上往下,从左往右顺序作答)
(3)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3分)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口袋公园是一种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可提供多种功能。图示意2023年7月上海闵行区新开放的某口袋公园亲水休憩区景观,下图中取水器与高处人工水渠相连接,人工水渠与水域相通,主要用于净化水质。
(1)说明该公园中的水域、取水器、人工水渠、水生植物构成的水循环过程。(4分)
(2)简述人行道铺设透水砖对水循环环节的直接影响。(3分)
(3)据图说明该类公园建设对减轻城市内涝的积极意义。(3分)
44.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宏观大地貌类型描述 ①
次一级地貌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1分)
(2)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更 (填“陡”或“缓”),坡向为 (填“阳坡”或“阴坡”)。(2分)
(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填“风力”或“流水”),下列地貌成因与其相似的是 。(2分)
A.沙丘 B.冲积扇 C.雅丹地貌 D.V形谷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