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21:56:21

文档简介

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D D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B D C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B A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25题 8分,26题 8分,27题 24分,28题 12分,共 52分。)
25.(8分)
变化:美元、日元所占份额略降;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储备货币;英镑比较平稳;人民币日益成为
世界重要储备货币。(4分)
原因: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欧盟的成立及欧元的
问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6.(8分)
(1)图像史料:①②,文献史料:③⑤⑦⑧,实物史料:④⑥。(答对两点2分)
(2)史料①③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或吸收外来文化);史料②⑤⑧互
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政治交往(使节往来);史料④⑥⑦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
期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史料③⑤互证,可以证明唐朝统治者重视中外交往;八则史料共同
证明了唐朝时期开放兼容,与外国的交往繁盛;(任意3点6分)
27.(24 分)
(1)背景:古罗马法为其提供了基础编纂范式;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随着工业革命扩
展,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封建领主经济及封建旧体制的阻碍;几任革命
政府及法学家们的执着努力;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深入人心。(每
点2分,共8分) 名称:“大陆法系”或“民法系”(2分)
(2)特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 ;曲折中逐渐走向完善;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民
法典内容不断完善。(每点2分,共6分)
有利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
全。(每点2分,共4分)
1 / 2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3)启示:法制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制建设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法
制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8.(12分)
示例:
活动主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构建起系统的时空观念,认识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形成对祖国、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
识。
(2)通过“大一统”思想发展和国家治理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卓越思想家(如韩非子、
董仲舒、顾炎武等)和杰出政治家(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的主张与事迹的学
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培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和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
的使命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3)认识到今天中国版图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开拓进取和巩固发展的结果,各民族共同
对边疆治理和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认识到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自
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化国家主权意识、海洋意识和国防意识,坚决维护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评分标准:主题2分;每个角度5分,至少两个角度;学习目标的制定具体,目标清晰,层
次分明3分;史实准确,导向明确2分;)
例如: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如: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的梳
理、总结,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构建起系统的时空观念,认识到统一是中华
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3分)史实准确,导向明确。如形成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认
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2分)
2 / 2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务由其子继
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 B.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
C.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 D.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
2.汉代在秦代行政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监察体系,如县派出廷掾部对乡实施监察之
职。这体现了当时( )
A.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B.地方治理体系趋向严密
C.吏治腐败得到根治 D.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干预
3.下表内容是 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
时间 教科书 论述
1907年 《中国历史讲义》 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 《共和国教科书》 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
1928年 《初中本国史》
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高二历史 第1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A. 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 B. 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 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D.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
4.今西藏博物馆保存有两方青玉印。两块玉印虽然形制不一样,但是印文都是以八思巴文
拼写的汉字“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赐予西藏众多僧俗首领各式
印章。这说明( )
A. 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B. 八思巴文成为唯一官方文字
C. 元朝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D. 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羁縻政策
5.高二学生小明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B.农业税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C.政府财政收入不再倚仗于农业税 D.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6.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
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
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
质上说明( )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
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A. 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 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
C. 维持了士家大族的血统纯正 D .构建了封建国家的社会结构
8.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 “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
《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 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
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十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 )
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
9.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
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
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
A. 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 B.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高二历史 第2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10.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
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
“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悼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
由此可见( )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 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11.1939年,国民党开始推行新县制,县政府成为有行政、财政、教育、军事、司法、警察
等职能的一级行政组织(中央政府直属管辖),使得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和渗透力达到鼎
盛。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 动员全国资源进行战略防御
C. 准备对沦陷区实施全面有效武装反攻 D. 打造高度集权化的战时体制
12.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
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
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
A. 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 B.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 D. 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13.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应该“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
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发出了《普及国民教育的指示》。在
根据地,各级学校不断建立,教科书也得到修订,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其
中。这些做法( )
A.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完善 B.回击了日本奴化教育的阴谋
C.完善了抗战的社会动员教育 D.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14.1949 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普遍采用举手和鼓掌的方式表决选举、任免和进行重
大公共决策等。1954 年后,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会议选举、通过议案和基层直接选举采
用举手、无记名投票方式。20 世纪 90 年代后,全国人大对议案的表决方式以纸质投票、
按电子表决器为主。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 )
A.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B.民主政治须与科技结合
C.人民参政热情日益高涨 D.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
15.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
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
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生死考验、付出巨大
代价所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铸就的。在下列革命精
神示意图的“□”中填入正确内容( )
高二历史 第3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①苏区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抗美援朝精神 ④脱贫攻坚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敌对关系源于两国宗教和地缘政治的分歧,这些分歧在现今已经发展
成为复杂的政治争斗、安全动荡、社会分化和暴力冲突。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举
行对话。2023年 3月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
系。4月 6日,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体现了中国
( )
A.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基本准则
B.顺应当今时代主题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
D.作为负责任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
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
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
A.说明罗马建筑风格渐趋奢华 B.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
C.体现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 D.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转变
19.1297年、1300年和 1301 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连续召开议会,确认《大宪章》和
《林区宪章》,增加《大宪章》的附加条款,对违反宪章造成民怨的犯禁者处以“罚
金、监禁”直至“逐出教会”的绝罚。这一做法( )
A.践行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B.主要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
C.体现了“议会至上”的思想 D.巩固和完善了议会君主制
20.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
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
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A.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B.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C.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D.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21.1531年,英格兰学者埃利奥特用自己的母语撰写了《统治者必读》一书,书中强调,在
治理国家时,君主的智慧比权力更加有效。此书问世后即引起极大反响,在 50年内被
重印了 6次。该书的畅销( )
A.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 B.加快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向
C.为实施君主立宪奠定了基础 D.说明王权已摆脱教会的控制
高二历史 第4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22.近代美国在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发展了文官制度。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
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还将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起。由此可见,美
国文官制度有利于( )
A.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B.强化官员选拔的实用性
C.扩大政府管理的民主性 D.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3.下图是 1945年 6月设立的联合国旗下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这一机构( )
A.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B.标志近代外交制的建立
C.体现了大国均势原则 D.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24.20世纪 90年代以后,德国主张改变福利基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将个人自助和
社会互助结合起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这有利于( )
A.改变德国经济发展结构 B.促进保险行业私有化改革
C.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 D.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5 题 8 分,26 题 8分,27 题 24 分,28 题 12分,共 52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根据材料,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析该变化的原因。(8分)
高二历史 第5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唐朝的对外交往
序号 史料 史料简介
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
① 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壁画
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
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个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
② 《客使图》
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高丽、大食等地的使节
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
③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入中国的过程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
④ 何家村窖藏文物
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
《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
⑤ 武则天诏令
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
波斯银币 1955 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两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均为不规则圆

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书中记载来华的狮子国
⑦ 《唐国史补》的记载
(斯里兰卡)船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 王维诗作,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意为

作》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1) 将材料中的史料按类型分类,并写出每类史料的序号。(2分)
(2)利用材料中的史料进行互证,并写出所得出的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结论。(6分)
高二历史 第6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近代法国的民法典将罗马法作为基础编纂范式,1804 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上
第一部现代民法典。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封建领主制经济正在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私有制的发展,亟需一部民法典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供保护。……几任
革命政府为铲除旧体制,都以制定统一民法典为政治追求。法学家康巴塞雷斯三次临危受命,
提出民法典草案,均在议会审议中宣告流产。直至 1799年,在拿破仑的支持下,执业律师雅
克米诺发布了民法典草案,成为正式立法的先声。此后,由马尔维尔等法学精英组成“四人委
员会”,经过四年的起草工作,终于完成了民法典的编纂。
——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
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
20世纪九十年代
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十二届全
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 年 5 月
21世纪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以《法国
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的名称。(10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10分)
高二历史 第7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法国和中国法制建设中得到的启示。(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
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
追求的治理目标。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民族问题,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
导地位,这就使得我国历史上的分裂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
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学校决定开展一节历史活动课,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以“‘大
一统’思想和国家治理”为主题,帮助老师设计一个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求:目标清晰,层
次分明,史实准确,导向明确。学生可从构建时空观、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角
度思考。)
高二历史 第8页 共 8 页
{#{QQABIQQEggAoQABAABgCAQG4CAMQkAEAAKoOxAAMsAAAg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