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C 6.A 7.D 8.B 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D 18.B
19.C 20.A 21.D 22.B 23.C
24.(18分)(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2'。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2';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2';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2'。
(2)热带草原气候2'。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2';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2'。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2'。南部:寒暖流交汇2'。
25(19分).(1)位于板块交界处1',板块碰撞挤压使岩层破碎断裂形成断层2';断层以垂直位移为主,谷地四周岩块相对上升,形成高地2';谷地四周高地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悬崖绝壁、地势险恶”的地貌景观2'。
(2)演变趋势:谷地海拔继续降低2',谷地四周持续升高2'。 依据: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断层持续发生垂直位移,死亡谷地处断层相对下降一侧,谷地海拔会持续下降,谷地四周地处断层相对上升一侧,海拔会持续升高 2'。
(3)西部高大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进入谷地,谷地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岩石易破碎、张裂2';在重力作用下山体张裂的岩石崩塌、滑落,堆积于谷地,而山体逐渐变得陡峭2';崩塌、滑落的碎石进一步风化,形成碎屑物,在暴雨的搬运作用下,堆积至谷地低处,使谷地变得平坦开阔2'。
26(17分).(1) 南深北浅2'
(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2',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或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2';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2',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少2'。
(3)赞同1'。
“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2',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2',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2',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第8页,共9页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I卷(单选题23题,每题2分,共46分)、II卷(综合题3大题,共54分)
第I卷(单选题)
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2021年,科学家在恒星格利泽486的宜居带上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被命名为格利泽486b。图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恒星格利泽486处于(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2.科学家在划定格利泽486星系的宜居带时,主要是根据该星系中( )
A.岩石行星距恒星的远近 B.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
C.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 D.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
下图示意新疆乌鲁木齐与江苏南京两地地理坐标和某日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日落时刻
新疆乌鲁木齐 (44°N,88°E) 20:00
江苏南京 (32°N,119°E) x
3.表中x可能是( )
A.18:01 B.18:10 C.18:42 D.18:58
4.据材料当乌鲁木齐日落时,全球与乌鲁木齐为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范围约为( )
A.33% B.100% C.25% D.60%
光伏治沙是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站,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草药,并发展牧业的一种治沙方式(下图甲)。光伏治沙实现了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光伏电站进行研究,发现电站内较周边的太阳辐射强(下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秋季光伏发电量最大
B.该地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互补性好
C.冬季白天时间短是该地获得太阳辐射量少的原因
D.该地太阳辐射量受长时间降水影响,年变化大
6.光伏电站外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风沙影响 B.地形因素 C.天气影响 D.纬度因素
下降风是地球上威力最大的风暴之一,对地表破坏力极大。它呼啸着抵达海岸,吹向大洋。下降风多出现在晴朗少云的夜间,其形成与地形关系密切,风沿着地形(山坡),从高海拔吹向低海拔。下降风是南极地区大气低层风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强的下降风都发生在南极大陆陡峭的沿海地。左图为南极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南极地区沿岸下降风吹动海洋的场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降风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在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典型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9.下降风多出现在晴朗少云的夜间,其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地面反射强
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巴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其两侧海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航海家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下图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及形成动力分别是( )
A.自北向南 盛行西风 B.自南向北 盛行西风
C.自北向南 极地东风 D.自南向北 极地东风
11.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 )
A.表层海水结冰较早 B.表层海水盐度较高
C.海雾出现频率较低 D.向大气输送水热少
12.航海家威廉·巴芬在巴芬湾环绕一周的航行途中,最可能会感觉到( )
A.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B.日出方位一直向北移动
C.极光现象频繁出现 D.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
2021年9月,小笠原诸岛海底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浮石,日本冲绳岛等多处海岸出现大量浮石(图左),外界担忧浮石会影响福岛核电站正常运行,图(右)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组成小笠原诸岛的岩石矿物直接来自( )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下部 D.岩石圈上部
14.浮石能到达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影响 B.海水水温升高
C.有洋流流经 D.海水水位南高北低
下图为松嫩平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 )
A.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最新 B.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喷出岩
C.绥化与呼兰河间有不整合面 D.嫩江处第四纪沉积物厚300米
16.通肯河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中生代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
B.中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岩浆喷出
C.古生代岩浆侵入——中生代沉积——抬升侵蚀——挤压褶皱
D.古生代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中生代沉积——下沉第四纪沉积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10时和22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推断10时到22时气压中心的变化为( )
A.高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B.高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
C.低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 D.低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18.10时到22时,P地的天气状况变化是( )
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B.气压升高,风力增大
C.风力减小,气温升高 D.阴雨天气转为晴朗天气
大气质量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大气质量。图示意2014-2016年南极普里兹湾沿岸地区不同季节平均表层大气质量通量空间分布,图中曲线示意等高距为400米的等高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9.普里兹湾沿岸地区冬季大气质量通量空间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空气密度 B.气压 C.地形 D.气温
20.导致普里兹湾沿岸地区冬季和夏季大气质量通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下垫面性质 C.空气密度 D.地形
21.普里兹湾的风向最可能为( )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东风 D.偏南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
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
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
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
2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天山林线下降 B.沙尘天气减少
C.植物蒸散量增大 D.绿洲面积萎缩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24.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指出图(b)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死亡谷(如下图所示)位于美国西部沙漠地区,形成于约三百万年前开始的强烈板块运动(持续至今),谷地断层发育,最低处海拔﹣86米,谷地较平坦开阔,但四周“悬崖绝壁,地势险恶”。死亡谷气候干燥,夏季气温为美国之最,但有时会骤降暴雨。
(1)说明死亡谷四周“悬崖绝壁,地势险恶”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
(2)从板块运动角度推测死亡谷地貌未来演变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地形和气候对死亡谷地貌形成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