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2 09:09:3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生物11月校考卷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B
12.B
13.A
14.D
15.B
16.C
17.D
18.C
19.(1)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分级
(2) 负电位→正电位 膜外
(3) a、b、d d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增加
20.(1) 甲状腺 肾上腺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2) 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神经-体液
(3) 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 脊髓 分级
21.(1) 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B细胞 Ⅶ
(2) 细胞因子 抗体 细胞 Ⅲ
(3) 会 下降
22.(1)辅助性T细胞
(2)辅助性T 浆 记忆B
(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 体液 免疫监视
(4)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
23.(1)胚芽鞘尖端(尖端)
(2)促进植物生长(促进生长)
(3) 少 琼脂块
(4) 多 吲哚乙酸 生长素
答案第1页,共2页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人体的不同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以表示循环系统,Ⅲ可以表示呼吸系统
B.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
C.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全部通过Ⅳ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D.若病原体从Ⅱ入侵引起腹泻,会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下降
2.2021 年 12月9日 15时 40 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感受器,刺激A能产生兴奋,兴奋传到E出现反应
B.图中B为传入神经,刺激①处,兴奋通过B→C→D→E,最终引起E产生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C.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①~⑤处能检测到兴奋的有③⑤
D.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快
4.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测量的是静息电位
B.若提高细胞外溶液中的Na+浓度,图B的b点会上移
C.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
5.多巴胺是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使人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由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而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与多巴胺竞争转运体而导致机体持续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
B.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可卡因可与多巴胺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可卡因占据多巴胺的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增加
6.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却小便失禁,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
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
C.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有关
D.跑步时参与调节的各级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7.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必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
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D.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8.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垂体、甲状腺、垂体 D.垂体、垂体、肾上腺
9.人体内甲状腺激素(TH)的调节途径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器官,①②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为促甲状腺激素。
A.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若摄入碘元素过少,则体内的 TRH、TSH 含量会下降
C.①②过程可以调节 TH 含量,使其浓度不至于过高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
10.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会引起垂体后叶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C.当正常人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D.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
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可调控激素的分泌,但激素对神经系统无影响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都存在分级调节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广泛的原因是激素没有特异性
D.促胰液素的发现证实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与神经调节无关
12.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a造成,抑制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由b造成,引起下丘脑释放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由c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D.由d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引起④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产热量增加
13.下列不属于神经递质、蛋白质类激素和抗体共有的特性是(  )
A.都作用于靶细胞 B.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一般发挥作用后都会迅速被灭活或分解
14.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C.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D.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御功能、自稳和监视功能
15.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免疫失调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时,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B.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有关
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
D.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受者白细胞对移植器官细胞上HLA的攻击
16.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下列有关该病毒感染人体后体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胞外的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胞内的病毒
B.接种HPV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宫颈癌细胞从而预防癌症
C.与健康人相比,已感染HPV的患者接种HPV疫苗的防治效果较差
D.与HPV感染者共用生活用品,不会增加宫颈癌发生率
17.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18.达尔文等科学家通过系列实验发现了生长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推测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影响植物生长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向光侧合成量较少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
C.拜尔实验没有设置对照,但能验证达尔文的假设是否正确
D.温特证明了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
二、综合题(共46分)
19.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 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 调节的特点。
(2)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 。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 (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若刺激c点,图中 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 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 (2分)。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0.新冠病毒肆虐时,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成为新时期可歌可泣的人。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当班医生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和 ,医生在忙碌过程中有时也会感觉闷热,此时机体主要通过 和 等生理途径增加散热。
(2)长时间不进食的医生,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进食后血糖上升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3)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 ,使人体内的 激素分泌增多,促进 ,使尿量减少。
(4)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身穿防护服,常常要憋尿,成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 ,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这说明神经系统存在 调节的方式。
21.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序号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辅助性T细胞(Th)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图中细胞I、Ⅲ、V的细胞名称分别是 、 、 。图中除 (填序号)均能识别抗原。

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分泌的d、e、f都是 (填物质名称),既能辅助细胞V活化,又能辅助细胞II产生免疫应答;从多方面引起和增强免疫能力。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未被消灭的病毒可侵入宿主细胞此时,图中【g】 (物质)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与病毒结合,要消灭宿主细胞中的病毒,要依靠 免疫,即图中的细胞 (填序号)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进而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病毒。
(3)为验证己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同种抗原,约50d后,抽出部分血液去除抗体后回输。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

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 (填“会”或“不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主要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的受体,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 。(填“上升”或“下降”)
22.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下图1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2是HIV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据图1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 。
(2)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
细胞,后者发生特定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
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 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将细胞内的病原体暴露出来后
由 免疫将其清除。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 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4)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提出治疗艾滋病的思路 。(答出1点即可)(2分)
2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7分)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布 (填“多”或“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填“多”或“少”)。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