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平衡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精密pH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为2.1
B.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得到pH<6醋酸溶液
C.酸碱中和滴定时,若不小心滴过了头,可向锥形瓶内再加少量待测液,继续滴定到终点
D.常温下,用测NaA溶液pH的方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含有H+的溶液 B.pH=6.5的溶液
C.c(OH-)3.已知:25℃,的电离平衡常数,25℃,向1L某一元酸里溶液中逐渐通入氨,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的与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知,25℃时溶液的约为10
B.当通入时,所得溶液中:
C.时,所得溶液中:
D.时,所得溶液中:
4.在平衡体系Ca(OH)2(s)Ca2++2OH- △H<0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CuCl2固体 B.加入少量NaCl固体
C.加入少量K2CO3固体 D.升高体系温度
5.在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二元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与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电离常数的
B.时,溶液中
C.由0.8增大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
6.25℃时,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7.8×10-13。现向等浓度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AgNO3溶液,先沉淀的是
A.AgCl B.AgBr C.同时沉淀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20江苏]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B.[2019江办改编]蒸干溶液可制得无水固体
C.[2019浙江]在相同条件下,比的水解能力更强
D.[2018全国Ⅲ]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8.已知:NH2OH、苯酚分别为一元弱碱和一元弱酸。25℃时,将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H2OH、苯酚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的曲线如图所示,V是溶液体积(mL),pOH=-lg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m为NH2OH溶液加水稀释的曲线
B.lgV=1时,水的电离程度:NH2OH>苯酚
C.同浓度同体积的NH2OH和苯酚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D.电离常数:Kb(NH2OH)>Ka(苯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溶液久置,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得结果偏低
B.常温下,等体积、等pH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溶液中
C.常温下溶液和溶液pH均为7,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如果常温下体积、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m、n倍使溶液的pH都变为5,则m10.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金属镁反应,反应速率不相同
C.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其导电能力不同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两溶液中和碱的能力盐酸大于醋酸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均为胶体
B.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蚀刻玻璃
D.添加过量难溶MnS可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Cu2+,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MnS的溶度积小于CuS的溶度积
12.对于常温下 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溶液的pH升高,但溶液中的与乘积不变
B.
C.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
D.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反应后,溶液中
13.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和)为原料生产聚合硫酸铁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浸”的目的是除去铝元素
B.检验“酸浸”后滤液中是否含有,选用试剂为KSCN溶液和氯水
C.可用代替“氧化、水解、聚合”中的
D.为加快反应速率,“氧化、水解、聚合”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1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2)中物质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不能与(1)中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选项 分类标准 (1) (2)
A 混合物 王水、氨水、福尔马林、水玻璃 氯水
B 物理变化 碘的升华、NaOH潮解、胶体渗析、金属导电 煤的干馏
C 弱电解质 (CH3COO)2Pb、H2CO3、Al(OH)3、H2O HF
D 酸性氧化物 SiO2、N2O3、P2O5、Cl2O CrO3
A.A B.B C.C D.D
15.关于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的增大,水的电离一定减弱
B.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稀盐酸和草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当产生氢气的体积相同时,盐酸用时较少
C.常温下,某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的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
D.常温下,的HCOOH溶液和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
1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CO+CaSO4 CaCO3+SO
B.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I +IO+6H+ =I2+3H2O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2Br +2Cl2 =2Fe3++Br2+4Cl
D.氯气通入氢硫酸中产生黄色沉淀:Cl2 + S2 =2Cl + S↓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氨水的pH值。测定值一定偏小
B.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液快速倒入酸中混合,所测温度值偏高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生成红褐色Fe(OH)3胶体,冷却后得到黄色FeCl3溶液
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用NaOH溶液洗涤锥形瓶,测定结果偏低
18.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除去中的 分离淀粉溶液和泥沙 制备无水 验证和的还原性强弱
A.A B.B C.C D.D
19.氨水10mL,存在如下平衡:,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①电离程度增大;②增大;③数目增多;④增大;⑤导电性增强,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 D.②④
2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大于7的是
A.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B.pH=3的硝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C.pH=3硫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磷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根据下列化合物:①NaOH②CH3COOH③NH4Cl④NH3·H2O⑤H2S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种电解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写序号)
(2)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3)写出H2S的电离方程式
(4)pH相同的NaOH和NH3·H2O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则c1 c2
(5)将等pH等体积的NaOH和NH3·H2O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 n(填“<”或“>”或“=”,上同)。
(6)若25℃时醋酸的起始浓度为0.010mol·L-1,平衡时氢离子浓度为4.2×10-4mol·L-1,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 。
22.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4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和转化成难溶弱酸盐。
已知:
(1)将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 ;
②增大的浓度,平衡常数K将 。
(3)已知,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的试剂为 ;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 。
23.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易脱水、升华,175℃时分解。
Ⅰ.用硝酸氧化法制备草酸晶体并测定其纯度,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固定等装置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糖化:先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②氧化:在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混酸(质量之比为3:2的65%HNO3与98%H2SO4的混合物),在55~60℃下水浴加热发生反应;
③结晶、蒸发、干燥:反应后溶液经冷却、减压过滤,即得草酸晶体粗产品。
(1)装混酸的仪器名称为 ;步骤②中,水浴加热的优点为 。
(2)“②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 + HNO3 + H2C2O4 + 9NO2↑ + 3NO↑+ 。
(3)称取m g草酸晶体粗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用a moL·L-1KMnO4标准液标定,只发生5H2C2O4 + 2MnO4- + 6H+ = 2Mn2+ + 10CO2↑ + 8H2O反应,消耗KMnO4标准液体积为VmL,则所得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纯度为 。
Ⅱ.证明草酸晶体分解得到的产物
(4)甲同学选择上述装置验证产物CO2,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
(5)乙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除了CO2、H2O应该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同学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其中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
24.A、B、C、D、E、F、G七种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D、G含有同种元素。
已知:A为金属单质,B为红褐色固体,E为密度最小的气体,G为浅绿色的溶液。
D的水溶液为黄色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在水溶液中D能将某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C物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该元素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的水溶液呈 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3)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反应③(即D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
(5)气体C通入KI溶液中,氧化产物为KIO3,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5.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H+、Na+、Al3+、Ag+、Ba2+、OH-、Cl-、CO、NO、SO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沉淀包括微溶物,下同)。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④在E溶液中逐滴加入B溶液,溶液先出现沉淀,当滴加至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在100mL0.1mol·L-1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35mL 2mol·L-1NaOH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
参考答案:
1.A
A.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试纸,无法用试纸测定氯水的pH,选项A错误;
B.将pH为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若为强酸溶液,溶液的pH变化3个单位,稀释后的pH=6,而醋酸为弱酸,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则稀释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强酸,所以醋酸稀释后溶液的pH<6,选项B正确;
C.酸碱中和滴定时,若不小心滴过了头,可向锥形瓶内再加少量待测液,继续滴定到终点,根据所加溶液体积进行计算,选项C正确;
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 L-1 NaA溶液的pH>7,说明NaA为强碱弱酸盐,则证明HA为弱酸,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C
A.任何水溶液中都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
C.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D.常温下由水电离的c(OH-)=1.0×10-13mol/L可能为酸性或碱性溶液。
A.任何水溶液中都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
B.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即pH值大小,故B错误;
C.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如果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该溶液一定呈酸性,故C正确;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水=1.0×10-13mol/L<10-7mol/L,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抑制了水的电离,酸、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抑制水的电离是酸、碱溶液,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3.A
A.根据图象,=0时,pH=5,则HR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0-5,所以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10-9,根据水解平衡表达式Kh=,所以c(OH-)=10-5mol/L,则25℃时溶液的约为9,A错误;
B.当通入时,反应恰好生成NH4R,则的水解平衡常数为可知的水解程度小于R-的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所以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B正确;
C.时,=2,即,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式可知,,C正确;
D.时,=5,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溶液中的,则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mol/L,再结合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1,所以所得溶液中,D正确;
故选A。
4.C
A.加入少量CuCl2固体,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从而促进Ca(OH)2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Ca2+)增大,c(OH-)减小,A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量NaCl固体,对Ca(OH)2的溶解平衡不产生影响,c(Ca2+)不变,c(OH-)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加入少量K2CO3固体,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从而使c(Ca2+)减小,c(OH-)增大,C符合题意;
D.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Ca2+)减小,c(OH-)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A.曲线II为pC(H2C2O4),曲线I为pC()、III为pC(),当pH=0.8时,PC(H2C2O4)=PC(),即c(H2C2O4)=c(),则Ka1==c(H+) =10-0.8,选项A正确;
B.曲线II为PC(H2C2O4),曲线I为pC()、III为pC(),pH=3时,pC(H2C2O4)=pC()>pC(),pC越小则该微粒浓度越大,所以c()>c(C2O)=c(H2C2O4),选项B错误;
C.酸抑制水电离,酸中c(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所以pH从0.8上升到5.3的过程中c(H+)减小,则水的电离程度增大,选项C正确;
D.根据选项A可知,Ka1=10-0.8,同理可知Ka2=10-5.3,,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6.B
由于Ksp(AgC1)>Ksp(AgBr),等浓度的NaCl和NaBr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达到AgBr的溶度积,先析出AgBr沉淀,故选B。
7.B
A.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水解生成胶体,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于净水,A正确;
B.蒸干溶液,因为存在水解,因此最终蒸干溶液制得,B错误;
C.逐步水解生成、、,水解能力,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D正确;
故答案选B。
8.D
A.pOH大于7为酸性溶液,所以曲线m为苯酚溶液加水稀释的曲线,选项A错误;
B.NH2OH、苯酚分别为一元弱碱和一元弱酸,二者均抑制水的电离,lgV=1时苯酚中氢离子浓度为10-5.5mol/L,羟胺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5mol/L,故水的电离程度为苯酚>NH2OH,选项B错误;
C.结合B可知lgV=1即没有加水时羟胺的电离程度更大,同浓度同体积的NH2OH和苯酚混合后得到正盐,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溶液显碱性,选项C错误;
D.结合B、C可知,Kb(NH2OH)>Ka(苯酚),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B
A.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溶液久置,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值为3.1-4.4,故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得结果不受影响,A错误;
B.两溶液分别满足电荷守恒关系 c(H+)=c(OH-)+c(Cl-)、c(H+)=c(OH-)+ ,两溶液的pH相等,c(H+)和c(OH-)也相等,则,B正确;
C.不影响水的电离,醋酸铵促进水的电离,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C错误;
D.如果常温下体积、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m、n倍使溶液的pH都变为5,盐酸为强电解质m=10000,醋酸为弱酸n<10000,m>n,D错误;
答案选B。
10.D
A.盐酸和醋酸溶液均显酸性,则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正确;
B.相同浓度的两溶液,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分别与金属镁反应,醋酸反应速率较慢,则反应速率不相同,故B正确;
C.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相同浓度的两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在相同温度下导电能力不同,故C正确;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两溶液,溶质物质的量相同,中和碱的能力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1.B
A.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因此二者形成 的分散系为胶体,而葡萄糖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因此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而不是胶体,A错误;
B.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中的高级脂肪酸盐与Ca2+形成高级脂肪酸钙沉淀,导致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但浓硫酸不能与玻璃的成分发生反应,因此不可用浓硫酸蚀刻玻璃,C错误;
D.对于构型相同的物质来说,溶度积常数越小的物质,就先形成沉淀析出。添加过量难溶MnS可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Cu2+,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MnS的溶度积大于CuS的溶度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D
A.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平衡,与乘积为水的离子积增大,故A错误;
B.的物料守恒为,故B错误;
C.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发生反应NaOH+=Na2CO3+H2O,溶液变为Na2CO3,碱性增强,pH增大,故C错误;
D.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发生反应+=CH3COONa+H2O+CO2,CH3COONa溶液中CH3COO-水解离子浓度减小,故,故D正确;
故选D。
13.A
反浮选时除去烧渣中的硫化物和,碱浸时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被出去,酸浸时、转化为铁盐,滤液中含和;
A.碱浸时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被出去,故A正确;
B.“酸浸”后滤液中含有,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检验“酸浸”后滤液中是否含有,应选用铁氰化钾溶液,故B错误;
C.主要是作氧化剂,将氧化为,不能氧化,所以不能用代替,故C错误;
D.温度太高水解生成氢氧化铁,不能得到聚合硫酸铁,故D错误;
故选A。
14.B
A.王水、氨水、福尔马林、水玻璃和氯水都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则(2)中物质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能与(1)中物质归为一类,故A不符合题意;
B.碘的升华、NaOH潮解、胶体渗析、金属导电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2)中物质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不能与(1)中物质归为一类,故B符合题意;
C.(CH3COO)2Pb、H2CO3、Al(OH)3、H2O和HF在溶液中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则(2)中物质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能与(1)中物质归为一类,故C不符合题意;
D.SiO2、N2O3、P2O5、Cl2O和CrO3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则(2)中物质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能与(1)中物质归为一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A.若是酸溶液,增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若是盐溶液,盐中弱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增加,水的电离增强,A错误:
B.pH相同,相同,开始反应时,二者化学反应速率相同,但随着反应进行,草酸是弱酸,可以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与镁反应,所以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氢气时,草酸用时较少,B错误;
C.某溶液中:,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水稀释,都减少,不变,溶液中的一定增大,C错误;
D.常温下,的HCOOH溶液和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电离出的和完全反应,由于甲酸是弱酸,故甲酸会继续电离出,而KOH是强碱,已经完全电离出了,所以溶液呈酸性,,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所以溶液中存在:,D正确;
故选:D。
16.A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CO+CaSO4 CaCO3+SO,A正确;
B.电荷不守恒,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5I +IO+6H+ =3I2+3H2O,B错误;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Fe2+与Br-需按照配比1:2进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 +3Cl2 =2Fe3++2Br2+6Cl ,C错误;
D.氢硫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要保留化学式,所以氯气通入氢硫酸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生黄色沉淀:Cl2 + H2S=2Cl + 2H++S↓,D错误;
故选A。
17.A
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pH值偏小,故A正确;
B.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迅速倒入酸中,可以减少热量损失,所测温度值更准确,故B错误;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冷却后得到红褐色Fe(OH)3胶体,故C错误;
D.若用NaOH溶液洗涤锥形瓶,造成消耗标准液的体积读数增大,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8.D
A.NO2和水反应生成NO,引入新的杂质NO,故A错误;
B.淀粉溶液为胶体,泥沙为不溶物,两者均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
C.制无水AlCl3固体应该在HCl的气流中蒸干AlCl3溶液,故C错误;
D.少量Cl2与FeBr2充分反应,将混合液滴入CCl4中,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说明Cl2优先将Fe2+氧化为Fe3+,证明Fe2+的还原性比Br-强,故D正确;
故选D。
19.C
①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①正确;
②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减小,且溶液的体积变大,则减小,故②错误;
③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增大,由N=n×N A ,则数目增多,故③正确;
④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变大,则减小,故④错误;
⑤水稀释时,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⑤错误;
答案选C。
20.A
A.一水合氨是弱碱,pH=3的盐酸的浓度小于pH=11的氨水的浓度,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等体积后,氨水有剩余,pH一定大于7,故选A;
B.pH=3的硝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相同,等体积后,恰好反应生成硝酸钾,溶液呈中性,pH=7,故不选B;
C.pH=3硫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后,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呈中性,pH=7,故不选C;
D.磷酸是弱酸,pH=3的磷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等体积后,磷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故不选D;
选A。
21. ②④⑤ 10-12mol/L H2SHS-+H+、HS-S2-+H+ < < 1.8×10-5
(1)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其中CH3COOH、H2S都是弱酸,NH3·H2O是弱碱,因此属于弱电解质的有CH3COOH、H2S、NH3·H2O,故答案为②④⑤;
(2)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中c(H+)=0.01mol/L,则c(OH-)==mol/L=10-12mol/L=c(OH-)水;
(3)H2S属于二元弱酸,在水中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HS-+H+、HS-S2-+H+;
(4)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NaOH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因此pH相同的NaOH和NH3·H2O溶液中c(NaOH)(5)NH3·H2O溶液稀释过程中会促进NH3·H2O的电离,若向等pH等体积的NaOH和NH3·H2O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则稀释后溶液pH:NH3·H2O>NaOH,若要实现稀释后二者溶液pH相等,则向NH3·H2O溶液中所加水的体积较多,故答案为:<;
(6)醋酸在水中的电离平衡为:CH3COOHCH3COO-+H+,25℃时醋酸的起始浓度为0.010mol·L-1,平衡时c(H+)=4.2×10-4mol·L-1,则c(CH3COO-)=c(H+)=4.2×10-4mol·L-1,c(CH3COOH)=0.010mol·L-1-4.2×10-4mol·L-1≈0.010mol·L-1,Ka===1.8×10-5。
22. ,加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 减小 不变 盐酸 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未完全转化
(1)SrSO4转化成SrCO3的原因是依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依据沉淀转化的反应方程式结合平衡常数概念写出表达式即可,依据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即可;
(2)①、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②、平衡常数不随浓度变化;
(3)、依据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说明SrCO3溶于酸,SrSO4不溶于酸,据此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成分。
(1)、依据物质Ksp大小可知,SrSO4转化成SrCO3的溶解性不同,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依据沉淀转化写出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为的溶解平衡常数为:;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Ksp (SrCO3)< Ksp (SrSO4),加入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故答案为:;;,加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
(2)①、实验证明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K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②、增大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3)、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说明SrCO3溶于酸,SrSO4不溶于酸,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试剂为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为不完全转化,故答案为: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为不完全转化。
23. 分液漏斗 使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1 12 3 9 9H2O 使升华的草酸冷凝,避免对CO2检验的干扰 FDGHDI CuO H中黑色固体变红色,第一个D装置无现象,第二个D装置出现白色浑浊,即可证明
(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装混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使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2)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0价升高为+3价,电子转移18个,氮元素化合价+5价降低到+4价,电子转移1个,降低到+2价电子转移3个,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和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1;12;3;9;9H2O;
(3)称取mg草酸晶体粗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0.00mL于锥形瓶中,用amoL L 1KMnO4标准液标定,只发生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反应,消耗KMnO4标准液体积为VmL,100mL溶液中含草酸物质的量 ,则所得草酸晶体(H2C2O4 2H2O)的纯度= ,故答案为:;
(4)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B装置温度较低,使升华的草酸冷凝,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故答案为:使升华的草酸冷凝,避免对CO2检验的干扰;
(5)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和Cu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避免环境污染,I中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CO,所以其连接顺序是ABFDGHDI;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CuO能被CO还原且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现象明显,所以H中盛放的物质是CuO,故答案为:FDGHDI;CuO;
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只要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第一个D装置无现象,第二个D装置出现白色浑浊就说明含有CO,故答案为:H中黑色固体变红色,第一个D装置无现象,第二个D装置出现白色浑浊,即可证明。
【点睛】验证CO2存在时需先排除草酸对实验的干扰。
24. 第三周期第Ⅶ A族 S > Cl > F 酸 Fe3++3H2O Fe(OH)3+3H+ ②⑤ 2Fe3++SO2+2H2O=2Fe2++SO42-+4H+ 3:1
E为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G为浅黄绿色的溶液,含有亚铁离子,D为黄色溶液,含有铁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所以D为氯化铁。A是金属,A和C反应生成氯化铁,则A为铁,C为氯气。氯化铁能转化为红褐色固体,所以B为氢氧化铁。F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D能将某种氧化物氧化成F,说明该氧化物有还原性,所以该氧化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硫酸,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是硫酸,则G时硫酸亚铁。
(1)构成C物质的元素是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 A族;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与其相邻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 > Cl > F;
(2)上述分析判断D为氯化铁,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显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
(3)①为化合反应,②为置换,③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⑤置换,所以置换反应有②⑤;
(4)反应③为铁离子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5)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酸钾和盐酸,根据每个氯气降低2价,每个碘化钾升高6价分析,氯气和碘化钾的比例为3:1。
【点睛】推断题需要抓住突破口,例如常见物质的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5. Na2CO3 HCl CO+H2O HCO+OH-、HCO+H2O H2CO3+OH- 0.01
由于Ag+只能与NO共存,所以一定含有硝酸银,硝酸银溶液显酸性;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所以根据离子可知,该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铝,气体是CO2,由于E溶液显酸性,所以E中含有Al3+,A中含有CO;根据阳离子的种类可知,A应该是碳酸钠,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这说明C中含有氢离子,所以D是硝酸银,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所以C只能是HCl,则E就是硫酸铝,因此B是氢氧化钡,以此解答。
(1)由分析可知A、C的化学式分别为Na2CO3、HCl,故答案为:Na2CO3;HCl;
(2)A的化学式为Na2CO3,碳酸根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而使溶液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O+H2O HCO+OH-、HCO+H2O H2CO3+OH-,故答案为:CO+H2O HCO+OH-、HCO+H2O H2CO3+OH-;
(3)n[Al2(SO4)3]=0.1L×0.1mol/L=0.01mol,n(NaOH)=0.035L×2mol/L=0.07mol;则n(Al3+)=0.02mol,n(OH-)=0.07mol,发生:
所以反应后,生成0.01molAl(OH)3和0.01molAlO ,得到沉淀物质的量为0.01mol,故答案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