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中历史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高中历史
本课聚焦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高中历史
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高中历史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 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 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高中历史
▲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 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 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 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 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 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 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页
高中历史
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开始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高中历史
编户齐民
战国 时期
秦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 维护社会
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丁定奸心克生,
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 不能救也。故民数者,庶事之所出也,莫不取 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保证赋役征发
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
以之立度……治平在庶功兴 巩固统治
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徐幹《中论》
高中历史
定
上
稳
m
(开皇五年)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 役,山东承北齐之弊政,户口租调,奸伪 尤多。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阅。
——《资治通鉴》
高中历史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编户 齐民
高中历史
大索貌阅
秦汉
隋
户籍制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清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主户、 客户
分类
宋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黄册、 白册; 土断
东晋
以职 业定 户籍
元明
编户 齐民
秦汉
高中历史
大索貌阅
隋
户籍制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清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且
时期
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黄册、 白册; 土断
东晋
编户 齐民
秦汉
主户、 客户
分类
以职 业定 户籍
高中历史
大索貌阅
元明
宋
隋
魏晋
田租户调制; 新租调制
租调役
夫一妇
元
租庸调制 与两税法
北方:
丁税地税 南方:
夏税秋粮
人丁
资产「
清
摊丁入亩
“滋生人 丁,永不 加赋”; 丁银摊进 田赋
田赋
隋及唐前期
租庸调制
租调以
庸代役
秦汉
编户制度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示意图
项目
名称
主要内容
明代后期
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 概折银
历史时期
唐朝中后期 及宋
高中历史
征收标准 人丁
人丁 资产
地税 户税
两税法
人丁
鼻帘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整宗郎!卫:太廷典少治少
……(诸卿)
监御史 郡守 郡尉 郡
县丞 县令(长) 县尉 县
游 徼 啬 夫 三 老 有 秩
里正
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中」尉仆尉客府粟府: 令
高中历史
乡 里
中 央
内 史
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民 众自我 管理与 相互监 督机制
增设 坊、村
乡里 制度
高中历史
基层组织
里甲制
秦汉
唐朝
明朝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 曰:里魁掌一百里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 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后汉书·百官志》
高中历史
乡里
制度
秦汉
什伍组织
增设
坊、村
唐朝
邻保制度
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明朝
十家牌法
基层民 众自我 管理与 相互监 督机制
高中历史
基层组织
里甲制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 ……十户
为牌,立牌长(奇零散处,通融编列);十牌 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 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 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 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 司查报。户口迁徙登耗,责令随时报明。
——《清朝文献通考》
高中历史
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明朝
十家牌法
唐朝
邻保制度
秦汉
什伍组织
基层民 众自我 管理与 相互监 督机制
增设 坊、村
乡里 制度
高中历史
基层组织
保甲制
里甲制
清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提倡民
间自置
义仓
隋唐
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常平仓 制度
高中历史
汉朝
言
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示意图
集 津 仓
仓 ( 食太原仓
河
广通仓
(永丰仓)
窗
阳 仓 會
回洛仓
嘉 仓 ( 口
济
梁
太仓食
◎
长安
食兴洛仓 (洛口仓)
高中历史
會黎阳仓
金 粮仓分布地
盐 仓 食
唐
阴 仓
河
河
龙 门
汴
黄
水
含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 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 《礼记·王制》
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 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 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 以待凶荒。
——《周礼·地官·遗人》
高中历史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 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 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大明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 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高中历史
提倡民
间自置
义仓
隋唐
专门机构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明清
赏赐、
法律规定
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常平仓 制度
高中历史
汉朝
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 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 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 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以其所入,给 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 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钱公辅《义田记》
高中历史
慈善组
织兴起
明清
赏赐、
法律规定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提倡民
间自置
义仓
隋唐
宗族内
部救助
兴起
宋朝
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常平仓 制度
高中历史
专门机构
汉朝
本课聚焦
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 况,以便征发赋役。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高中历史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