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田租,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其他:关税、市税等。
农业税(田租)
商业税(市税、关税)
财产税
(算缗、算车船、税民资)
人口税(户调、丁税)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制度:统治者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赋役的征发是统治阶级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基础,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赋税制度的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维护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赋役制度:统治者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赋役的征发是统治阶级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基础,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庸)、兵役、和杂役。
体现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徭役(军役、力役、杂役)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井田制下土地属周王所有(土地国有)
分配给奴隶主使用,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要交一定贡赋。
◎井田制
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
——《孟子·滕文公上》
君主私有
由宫廷掌管,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私有
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自耕农私有
土地规模仅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具有脆弱性
贡赋制度
诸侯的义务:交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西周时期
1、背景: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
2、表现:
①齐国:相地而衰征
②鲁国:“初税亩”
③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
3、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4、影响:
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②促进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③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商鞅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春秋战国
秦 汉
田赋 “收泰半之赋”,需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 “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高祖:十五税一;景帝:三十税一
口赋 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二十倍于古” 口赋(7-14岁);算赋(15-56岁)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徭役 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编户齐民制度(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
商人和高利贷者们,你们有多少财产,告诉我,我每年征收12%!谢谢合作!
汉武帝
百姓们,只要举报隐瞒财产的商人,就可以得到他的一半财产!谢谢合作!
汉朝征收财产税
汉朝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货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重农抑商政策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
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土地,便利税收。
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严重。
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缴纳赋税,社会危机严重。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均田制
租调制
租调制
1、含义: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均田令,以户为单位,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徭役。
2、影响:
①使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结合得更加紧密。
②有利于赋税收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租(田亩税):粮食
调(人头税):帛或布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2、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代役税。
庸:用帛或布代徭役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以均田制为基础,推行租庸调制
男子 女子 奴婢
北魏 露田80亩+桑田20亩 露田40亩 每三人一亩
隋 口分田80亩+世业田20亩 隋世祖即位后废止 废止
唐 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 露田和口分田不得买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租庸调制
积极:
①改变了混乱的赋税,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政府税收。
局限: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就无法维持。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3、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材料: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不过891万户,免税的有350万户。安史之乱后,人口只剩下天宝年间的1/3,而免税户达到总户数的2/3。皇帝规定了更加高昂的税额,但这些税一部分要留在州政府,一部分交给了节度使。 ——据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背景: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安史之乱的影响,导致均田制瓦解,贫富分化加剧;
②唐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租庸调制不再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3、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1)实行:780年,唐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2)内容:
①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
②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纳钱), 按田亩缴纳地税(米粟) ;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④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⑤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
◎杨炎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3、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3)影响:
①简化税收名目,统一了税制;
②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③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加速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⑤利于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积极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局限
材料1: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材料2: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
——白居易《赠友五首》
①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②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增加捐税,加重农民负担,社会矛盾加剧
②缴纳货币造成对百姓二次剥削,没有考虑民间疾苦。
地越来越少,税越来越多,这日子没法过了!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时期
3、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3)影响:
1、宋朝: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附加税繁杂;
(2)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3)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赋役制度。
内容:
①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漏税;
②募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 。
宋代“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不利于税收
◎王安石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宋元时期
1、宋朝:
影响:
①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纳钱代役的推行有利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宋元时期
2、元朝:
(1)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
(2)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
(3)科差:按户之上下(南方北方)征收丝与银两
科差,亦称差科,相当于唐代的调,以户为课税对象,“各验其户上下而科焉”。
科差在南北方实行方法有所不同。
科差在北方征丝料与包银,按户征收,科差在江南纳户钞与包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宋元时期
1、明初: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主要是米麦实物。
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3、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
(1)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白银流通量增加;
③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
(2)内容:
①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役也改为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②政府所需的役,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明清时期
赋役合一
一概折银
3、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
(3)意义:
①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
②简化税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③赋役征银,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取消力役,改为雇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张居正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明清时期
4、清朝
(1)康熙: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内容:1712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2)雍正:摊丁入亩
内容: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材料:……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明清时期
◎雍正帝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明清时期
4、清朝
(1)康熙: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2)雍正:摊丁入亩
(3)评价: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②避免了隐秘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③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④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
⑤税制的简化,利于政府的征收。
秦 田赋、人头税、徭役
汉 编户制度、田赋、人头税、徭役、财产税
魏晋 租调制
唐朝 初期 租庸调制
晚期 两税法
宋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元 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
明 一条鞭法
清 摊丁入亩
赋役并重
役并入赋
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征收标准
赋役形式
人丁为主→土地、财产为主(两税法)
劳役地租为主→实物为主→货币为主(一条鞭法)
赋税种类
繁杂→简单(两税法)
征税时间
人身控制
不定时→定时(两税法)
强制服役→代役(租庸调制)
对商人、商品征收重税
重农抑商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泰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B.汉初财政较宽裕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鉴于秦灭亡教训
D
课堂检测:
(2021·辽宁高考·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课堂检测:
B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c
课堂检测:
(2023浙江高考)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A
课堂检测:
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D.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B
课堂检测:
关税: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二、关税
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
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关税作用: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③增加财政收入。
西周 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要被征税
汉 国内开关梁;西北丝绸之路主要城市设置关隘或关卡,
稽查商旅和通关文牒,征收关税和市租
唐 安南、广州二地设市舶使进奉海外珍品、后增加征税功能
宋 设密州、两浙路、福建路、光南路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元 泉州置市舶提举司,掌海外贸易查禁,课植等事;
颁布《市舶则法》,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市舶管理法则
明 隆庆元年宣布解除海禁
福建漳州府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清朝前期 康熙(1683)开海禁,设立闽、粤、江、浙四大海关。乾隆年间(1757年),只留下粤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
国内关税、国境关税并立,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二、关税——中国古代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国际关税,1937年废除。
2、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1)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关税自主→协定关税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湖南洪江厘金局
项目 年 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 数额 比重%
1766 3986 71.83 574 10.35 540 9.73 449 8.09 5549 100
1903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100
1、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国际关税,1937年废除。
2、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1)表现:
②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海关税务司
关税自主→协定关税
罗伯特·赫德,英国人……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
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
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他把持中国海关大权,一定程度
上维护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
国民大革命
1927年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要求关税自主。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等国缔结新约。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中美英签订新约
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 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
——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影响:
①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蒋介石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1930年
日本同意《中日关税协定》
结果: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二、关税——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1951年
1985年
1987年
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税制。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关税——中国现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三、个人所得税
北洋政府时期
1914年北洋政府制订了所得税条例,并没有实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36年国民政府相继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改革开放以来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后经过数次修订完善。
为什么1980年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收入日益多元化。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增加财政收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稳定;
③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三、个人所得税
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
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
所得税制度
秦汉时期:田租、人头税、徭役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隋:租调役
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
宋:两税法+附加税
元:北方:丁税、地税;
南方:夏税、秋粮
科差
明:金花银、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
关税制度
个人所得税制度
课堂小结: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A
课堂检测: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D
课堂检测:
(2021·湖南高考·7)据表2 可知,当时中国( )
表2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867年 1894年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铁 113,441(担) 264,503 1,185,411(担) 2,467,590
锡 33,502(担) 582,146 97,008(担) 2,046,897
火柴 79,263(箩) 71,384 6,615,327(箩) 1,638,931
煤 113,430(吨) 992,649 486,295(吨) 3,221,343
糖 186,176(担) 754,609 1,823,890(担) 9,507,153
课堂检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