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7天的干粮很快就吃光了,没有干净的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部队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师团以下指挥员的坐骑都被宰杀吃掉,但仍然是杯水车薪。野菜成了红军最主要的食物,很快野菜也吃光了,开始吃青草,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尝了个遍,许多指战员因中毒牺牲。到最后,野菜也很难找到,战士们干脆把牛皮做的腰带和马鞍煮着吃。
——吴笛《长征:1934—1936》
鱼钩的故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目 录
CONTENTS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1.1927年,“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正式确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年底,张学良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挫败了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中国。
3.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实质是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的一党专制。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新军阀向旧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战争。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拓展】
“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其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北伐。国民革命军于 5月 1日克复济南后,日本在 5月 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的耳鼻割去,然后枪杀,并杀害交涉署全部职员。同时日军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根据国际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事后调查统计,中国军民共死亡 6000余人,伤 1700余人。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夹缝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
(1)表现:①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②重工业(电力、交通运输等)有所发展;③除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材料:从工厂设立数目来看,1936年登记工厂数为2441家,其中新设工厂193家……1936年的产量较之于1935年,面纱增长45.63%,火柴增长3倍,卷烟增长70.23%。在工业总产值方面,1936年达102亿元,其中资本主义经济占58.8%。在国民经济增长率方面,1928—1936年平均每年增长率8.4%,为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
1.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1927--1936)
思考:民族工业取得显著发展的原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夹缝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
1.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1927--1936)
(1)表现
(2)原因:①国家相对统一,政局相对稳定;②国民政府采取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以及整顿税务、改定新约、关税自主等;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④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思潮是影响。
思考:民族工业取得显著发展的原因?
材料:国民政府成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分会及支会负责实施,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农业方面,主要是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在工矿领域,加强国营企业的筹设和发展。在商业方面,提倡国货,加强对商业团体的指导和监督,调节粮食运销等。此外,采取措施鼓励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输出,开拓对外贸易。——摘编自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白银国有、通行法币,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3)影响:①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工业的管理、控制;②重工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国力为持久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夹缝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
2.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材料:1935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50%”。——《南方人物周刊》
代表:四大家族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一家民族烟草企业。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从而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巩固练习(一)
D
巩固练习(一)
2.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C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教学步骤,便于记忆的“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等类似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 )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B.培育公共卫生观念C.保障儿童基本权益 D.提升公民科学水平
C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材料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遭遇了极其严重的困难。据党的六大时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竟达31万之多,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这对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次极其严峻的生死考验,工农奋起的潮流被湮灭,仅剩些许火种。 ——高中华 《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
思考: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呢?
材料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真正的革命者是吓不倒的,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
——高中华 《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
材料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南昌
(2)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3)过程: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有了军队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材料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有了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3.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经过:①毛泽东在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②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有了道路
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在这里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
三湾改编
什么道路?
城市中心论(1927.8-1927.9) 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2: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城首先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3: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材料1: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学苏俄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
(3)影响: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革命星火形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城市中心论(1927.8-1927.9)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
基础
保卫
保卫
依托
依托
基础
(1)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
(2)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3)根据地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为红军反“围剿”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
▲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
材料: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思考: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具体原因:
(1)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一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情决定的。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知识拓展】
古田会议:1929年12 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思想建设:(1)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密切关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925年写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1927年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农村革命,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巩固练习(二)
1.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B
2.(2021·辽宁)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D
巩固练习(二)
3.(2020·江苏)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D
4.(2021·海南)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有歌谣“火烧红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爷眼白白,依仔笑开颜”,可见当时的情景。1933年初,琼崖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失去联系,革命进入了异常艰难时期。1937年7月,琼崖革命根据地与上级党委和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决定这一革命进程的关键是( )
A.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 B.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
C.险要地形利于革命力量保存 D.爱国华侨的有力支持
A
三、红军长征
1.原因:(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反“围剿”中的红军在行军
材料:1933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国民党出动100万军队、500架飞机、1200门大炮,在全国范围内对红色根据地展开第五次“围剿”。
——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第五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的宣传材料
材料:博古担任野战军司令部政委。他同李德一道,在广昌战役中采取“短促突击”的战术,尽管予敌以重创,但红军亦遭受很大伤亡,广昌失守。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他与博古抛弃了井冈山地区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法,硬搬硬套西方战法,其结果只能是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只剩下长征一条路了。
——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主题: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③内容: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④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转折:遵义会议
(3)胜利: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的红一军团胜利到达吴起镇,历时1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省、历经千辛万苦跋涉,终于完成战略转移。10月30日,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在甘泉下寺湾胜利会师,至此,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转移到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西北新苏区,领导全国革命”成为最新的紧迫任务。
——吴笛《长征:1934—1936》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2.过程:
3.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夹缝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官僚资本的膨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原因
过程
意义
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危机局面:国民革命失败后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危机局面
两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三次重大会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问题探究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巩固练习(三)
1.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后,根据朱德的提议,还进行了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这次运动会的召开( )A.锻炼了井冈山军民的应战能力B.适应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旨在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D.鼓舞了红军开赴敌后战场的士气
B
2.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D
巩固练习(三)
3.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胜利 B.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形成
B
4.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