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六 命题趋势
新人教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特色练习
趋势一 创新设问
1.(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蓝细菌细胞色素C6能提高光反应中电子传递效率,SBP酶可促进卡尔文循环中C5的再生。研究人员为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尝试将C6和SBP两个基因分别导入烟草中。
(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可将H2O分解为________和H+,产生的电子传递给NADP+。转基因烟草细胞中SBP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为____________。
O2
叶绿体基质
(2)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将两个目的基因分别导入烟草细胞中,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T0代,分别记为C6和SB株系。写出利用C6和SB株系快速获得纯合双转基因C6SB株系的育种方案。(用文字或流程图均可)
农杆菌转化(或花粉管通道)
植物组织培养 T0代C6和SB株系分别自交,获得纯合C6和SB植株,二者再杂交,取子代F1的花药离体培养,幼苗期秋水仙素处理后筛选纯合C6SB株系。
(4)研究人员还发现C6SB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小,胞间CO2浓度低。请据此推测C6SB适合推广的地域环境,并说明理由。
答案 (4)高温干旱。C6SB气孔开放度小,减少水分过度蒸腾,利于保水。胞间CO2浓度低,但光合效率高,说明利用低浓度CO2能力强。
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分布情况。
(1)在利用黑藻叶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选取黑藻的幼嫩小叶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利用黑藻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装片要随时保持______状态,以维持细胞的活性。
(2)叶绿体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体含有的叶绿素多且对绿光的吸收______(填“最多”或“最少)。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有两方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有水
最少
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形成ATP
解析 (3)为了验证弱光和强光对细胞中叶绿体分布的影响,可将细胞部分给予弱光照,部分给予强光照,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应与所给结论一致。
3.衰老是植物受内外因素影响并进行严格调控的复杂过程。研究者对拟南芥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开展研究。
(1)拟南芥种植密度较大时,光能被上层叶片叶绿体中的________大量吸收,下层叶片吸收的光能少,导致光合速率较弱,细胞内自由基积累攻击由叶绿体膜、核膜等构成的________系统,导致叶片衰老变黄。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可作为________信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合色素
生物膜
物理
与正常光照时相比,遮光条件下野生型与突变体f的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且突变体f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更明显
延缓
(3)植物激素水杨酸可促进自由基的产生。研究者推测,F蛋白通过控制水杨酸的合成进而调控了叶片衰老。研究人员构建水杨酸合成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甲以及水杨酸合成基因、F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乙,将野生型植株、突变体甲、突变体乙和突变体f种植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叶绿素含量,若结果为________(选填相应字母),则证明上述推测正确。
A.野生型≈甲≈乙>f
B.野生型>甲≈乙≈f
C.野生型>甲≈f>乙
D.野生型≈甲>f≈乙
A
解析 (4)由题干信息可知荧光素酶活性高低反映水杨酸合成多少,根据图2结果可知,与未加入F蛋白和W蛋白相比,只加入F蛋白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较低,说明F蛋白抑制水杨酸合成;只加入W蛋白组,荧光素酶的活性相对值较高,说明W蛋白可以促进水杨酸的合成;同时加入F蛋白和W蛋白组,荧光素酶的活性与未加入F蛋白和W蛋白组差不多,说明W蛋白和F蛋白对水杨酸合成作用效果相反,据此可构建相关关系模型。
4.黄颡鱼(二倍体生物)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淡水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
(1)黄颡鱼的两条性染色体形状和大小差别不大,无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来确定其性别决定方式。我国科学家通过人工诱导方式刺激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但不排出第二极体,进而得到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的子代,该方法培育出的子代与母本的核内遗传物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个体全为雌性,据此可以判断出黄颡鱼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型。
不同
XY
题干所述两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的F2中雌鱼全为黑褐色,雄鱼中黑褐色∶灰黄色=1∶1,可知黄颡鱼背部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1)图中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曲线上b1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b2和c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甲
滨藜生活在沙漠,适应较强光照,甲曲线对应的光饱和点(或光补偿点)更大
细胞呼吸释放出的和大气中的
光照强度
CO2浓度
(3)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植株补充580 n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
不正确
上升
光合色素增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光反应加快,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使暗反应增强,整体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饱和点上升
(1)产卵数量可直观反映沙漠蝗虫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沙漠蝗虫的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漠蝗虫数量较多聚集时,检测发现蝗虫体内大量产生化学物质5 羟色胺并释放到环境中,在散居的蝗虫体内其含量很低。试据此推测沙漠蝗虫聚集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大型的捕蝗机械和建立栅栏等物理手段来防治沙漠蝗虫,除此之外,请提出能有效控制蝗灾的两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随着湿度的增大,蝗虫天敌数量可能增多,通过捕食可抑制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
当沙漠蝗虫密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会大量分泌5 羟色胺作为信息素,作用于其他蝗虫,吸引其他沙漠蝗虫聚集
利用有毒化学物质进行化学防治;吸引蝗虫天敌等进行生物防治
(1)据图1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________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________________产生痛觉。
传入神经
突触小泡
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大脑皮层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见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
谷氨酸释放量增加
(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4)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
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
回答下列问题:
(1)第29天的数据表明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苜蓿净光合速率随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含水量下降,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苜蓿吸收的CO2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 (1)第29天的数据表明随土壤含水量下降,气孔导度下降,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说明影响苜蓿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下降。
(2)据表分析,________处理方式能提高苜蓿的越冬成活率,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在苜蓿越冬前,牧场应采取的灌溉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度干旱
中度干旱处理提高了苜蓿叶绿素的含量,增强了光反应速率,增大了净光合速率,从而促进苜蓿生长,增强抵抗力
中度干旱处理使细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多,渗透压升高,抗寒性增强
在越冬前适度灌溉,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50%~60%之间(或灌溉后使土壤含水量达到50%~60%,培养28天后,恢复正常灌溉14天)
(1)区别生态园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群落特征是____________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园通过建设逐渐变得风景秀丽怡人,物产丰富健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购物,体验农耕。上述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群落的物种组成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持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的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将会很快退化消失)
直接
(3)在生态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园宣称:“为了保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健康绿色产品,我园所有禽畜和鱼类的饲料都来自本园生长的草料和农作物,所有草料和农作物所需的肥料都来自本园饲养的禽畜所产生的有机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做法能否保证生态园长期稳定发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设计生态系统,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不能,产品源源不断地自生态园输出,导致土壤无机盐持续减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因而不能保证生态园长期稳定发展
(5)该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然资源既要开发利用,又要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或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或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等)
(1)图中TP和Tt分别为质粒上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若在二者之间还存在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推测TP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将pfaB基因插入了图中质粒的X区,则在对pfaB基因进行扩增时,需在A、B两端引入上述_______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控pfaB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XhoⅠ和SapⅠ
在pfaB基因的外侧序列引入酶切位点不会破坏pfaB基因本身的碱基序列,同时引入两种酶切位点可以使pfaB基因定向插入TP和Tt之间
(3)据图判断,筛选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所需的裂殖壶菌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相比海洋渔业资源提取,你认为利用上述生物工程生产DH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在含zeocin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pfaB基因的表达量、裂殖壶菌的DHA合成量
微生物繁殖速率快,且易于生物工程改造,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鱼类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微生物中提取更加清洁低耗,减少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采用生物工程可以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可按照人类需求生产(合理即可)
A.预期实验结果为:甲试管、乙试管、丙试管分别对应c、b、a三条曲线
B.将胰蛋白酶更换成胃蛋白酶,其他条件不变,再重复上表步骤也可得到相同的结果
C.省略步骤③,重复上述实验,若甲对应曲线c,则乙、丙不可能分别对应曲线b、a
D.增加酶量,重复上述实验,图中t1、t2、t3都会向左移,但曲线达到的最大值不变
答案 B
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下列步骤中对达成实验目的必要的是( )
A.用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小鼠和未突变小鼠作实验材料
B.HFS处理两组实验小鼠的H区传入纤维
C.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D.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 ABD
A.大鼠心肌细胞的自噬作用过程中LC3-Ⅱ蛋白可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B.LC3-Ⅰ蛋白与LC3-Ⅱ蛋白含量的比值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C.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答案 AB
A.实验全程中营养干预组减肥效果更明显
B.运动干预在减少内脏脂肪方面效果更好
C.骨骼肌增重有利于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D.营养干预组比运动干预组体重容易反弹
答案 A
解析 由表分析可知,运动干预停止后1个月体重与营养干预停止后1个月相比,反弹较少说明实验全程中运动干预组减肥效果更明显,A错误;由表可知,在内脏脂肪含量方面运动干预停止后1个月比营养干预停止后1个月的低,说明运动干预在减少内脏脂肪方面效果更好,B正确;骨骼肌的增重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有利于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C正确;由表可知,营养干预停止1个月后体重与运动干预停止1个月后相比,反弹较多,故营养干预组比运动干预组体重容易反弹,D正确。
(1)在A点时植物根细胞中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A点时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植株根细胞无叶绿体,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若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该密闭空间中CO2在________点浓度最高。有同学认为曲线BC段与DE段下降的外部因素相同,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不赞同,BC段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气温过高;DE段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光照变弱
解析 (2)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一天中第一个光补偿点时呼吸速率与真光合速率相等,之后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开始下降,所以此时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即图中的A点。不赞同,在C点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外界环境气温过高,蒸腾作用强,则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CO2进入细胞减少,所以BC段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气温过高;DE段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光照变弱。
①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认为以上实验并不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请你结合兴趣小组同学的推测,尝试对X物质的生理作用作出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样本量(或选取材料数)太小,应“取叶片若干,等分为三组”;b.缺乏空白对照,应增加1组,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养液中
X物质可通过抑制气孔的开放来减小蒸腾作用以使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解析 (3)①据表格分析可知,以上方案有两个不完善的地方:a.样本量太小,应“取叶片若干,等分为三组”。b.缺乏空白对照,应增加1组,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养液中。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的气孔导度越小,气孔开启程度越小,故叶片蒸腾作用程度降低以使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源器官相当于________,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属于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2)实验组的处理是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表中数据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从而降低了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
解析 (2)表中实验组的IL-2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的①过程。
特异性
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①
IL-2R基因的表达量(或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3)CD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灌胃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天数。
预期结果:A组大鼠CD8+细胞数量少于B组,存活天数多于B组。
解析 (3)实验要求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所以就不能使用正常的大鼠。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所以既要检测CD8+细胞数量又要检测大鼠的存活天数。
18.(2022·黑龙江哈三中模拟)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可用于治疗过敏、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减退。回答下列问题:
(1)GC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通常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GC能不断合成,但内环境中GC的含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一方面的原因是GC的合成和释放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另一方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扩散
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
解析 (1)GC为类固醇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属于脂质,脂溶性物质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激素经过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激素需要不断合成以维持其含量的相对稳定。
(2)器官移植时,可使用适量GC以提高成功率,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C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机体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很难成功。由题意可知,GC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故使用适量GC可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3)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它的存在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A)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为了验证GC与NA存在允许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请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量的GC溶液、NA溶液、GC与NA混合溶液
GC溶液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A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A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较大幅度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