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拒绝“伪辩证” 把握“真关系”
二元辩证作文题示例
1、(202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2、(2023教育部四省联考吉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元辩证作文题示例
3、(2023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Ⅰ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4、(2023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元辩证作文题示例
5、(2023炎德·英才大联考 湖南师大附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理性是人类前行的指南针,有人说热情是人类进步的内燃机。理性与热情,孰轻孰重?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元辩证作文题示例
二元思辨的常见问题(一)
错因探究:
二元互不相关,空谈关系
优秀作文示例
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①王夫之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即天下有不变的原理却没有不变的方法,其对理和法的认识于当今世界仍富极大启示之意。我认为:我辈当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②理,即原理与规律;法,即方法与策略。定理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吾等头上熠熠之星光,给予我们普适原理的指导。新法是吾侪青年需积极探索之道,于新时代开辟新路径,致力于民族复兴之春潮。法同理相辅相成,在辩证统一中焕发强大的力量。
2023深圳二模 一号文(最优标杆卷)
③定理为新法提供遵循,使新法在正确方向上突破。若无定理之指引,再多为新法致力的新生力量终为绳头小卒,晕头转向,难成大事。只有将探新法的力量用于定理之上,方可借风而动,行践履之。中国航天“天问”问天,“羲和”逐梦,“嫦娥”探月,“北斗”翱翔,无数的突破皆在几十载积累的精确数字、天体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取得的;袁隆平挖掘水稻生长周期和杂交规律,继而破新法,“喜看稻菽千重浪”。因而,定理为新法奠定基础,提供遵循。我们当循定理之光,在原有规律的指导下探新法之道。
④新法是在探索和追寻定理,使定理得以继承发展。世界万物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倘若固守陈旧方法,“守前所为而已”,则将难以发展新理,泯灭于浩浩汤汤的世界浪潮。只有开辟新方法新策略才能促进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君可见钱七虎探寻国防工程建设原理,开辟防空洞新法;君可见李佳琦开电商直播之路,把握市场取向原理;君可见中国借“一带一路”之议,发展世界大发展之理……静言思之,新法发展的探求真理,我们当探新法以循定理。
⑤于此,我们当把握和遵循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前人之路可循,我辈之路创新”,在当今波诡云谲之大变局,要循定理探新道。揆诸当下,不少青年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某大国逆世界规律实行贸易战,此皆不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只有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方可互利共赢,铸就美丽中国。
⑥上有定理为我们指引方向,下有时代之春风给予我们探求新路的力量。我坚信,华夏之红旗必定于世界之巅迎风飘扬,中国之巨龙必定盘旋于青山之上。
二元思辨的常见问题(二)
错因探究:二元不存于一体,无法统一
优秀作文示例
说繁道简
①阳春三月,花团锦簇,是为繁;清秋之际,水落石出,是为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为“简”;“台下十年功”,是为繁;台上一分钟,是为简。繁与简,简与繁,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个奇妙的世界。
②繁是由简组成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组成了纷繁复杂的英文,组成了一段文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调的色彩,却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细胞却繁衍出了整个地球的生命。一切繁杂的背后是由若干个简单构成的,没有这种种的简单,繁是虚无的。就和一幢楼方却没有砖瓦。
2023教育部四省联考吉林 一类文标杆卷
③繁是简的过程,简是繁的结果。一场动人的演出,若没有先期训练的繁,哪来最后成功的简,而最后的简,又何尝不是那一连串繁所要达到的。生命演化繁纷复杂,从最初的单细胞到现在的多细胞,从海洋到绿地,从低级到高级,从恐龙的产生到灭亡,从人类的出现到发现,变化繁多,令人费解的过程,历经了沧海桑田,海陆变迁,而这一切,达尔文将它归成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适者生存。”进化论成为生命复杂演化过程的总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经过复杂怎么来简单的结果呢?
④繁和简是看似“死对头”,但却能相互转化。春之繁茂之树,转眼秋天到,草木凋零,一切又归为简单,而来年春风召唤下又重新复苏。贾府大观园繁华一时,羡煞旁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只剩下断垣残壁,人去楼空,再“简”不过了。人之初,性本善,而成长经过则会使一个单纯的人变得更复杂,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坑蒙拐骗,无一不精。人生在世,繁盛,繁荣,终究化成一抔黄土长埋地下,一切从简。简与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条件改变时,他们会变,当对象改变时,他们会变,当心情改变时,他们也会变。
⑤其实,繁与简是一对孪生兄弟,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穿透外表直观它的本质。一篇好文章,有人遣词华丽,有人用语平淡,却同时达到了同一种效果。繁与简本就没有固定的差别,其实繁即是简,简即是繁,既中能从繁中悟出简,也可从简中透露出繁。
⑥原子组成了物质,物质组成了地球,地球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组成了宇宙;毛毛虫经过卵、幼虫,结茧成蛹的一系列过程,只待最后的破茧成蝶……有人认为它们最简单不过,最平常不过,但倘有人能从中挖掘出爱与美的情感,化为尺幅千里的山水,或者七色音符中的绝唱,这简单中蕴含的大美,就回味无穷。千古流传的艺术的繁复之美,已经让我们说不清哪是繁,哪是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繁简交融的美。
⑦生活就是这样,不必拒绝外在的繁、简,让我们都成为生活之美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理,即原理与规律;法,即方法与策略。定理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吾等头上熠熠之星光,给予我们普适原理的指导。新法是吾侪青年需积极探索之道,于新时代开辟新路径,致力于民族复兴之春潮。法同理相辅相成,在辩证统一中焕发强大的力量。
——《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概念要阐释
二元辩证立意的方法与步骤
概念要阐释
二元共一体
矛盾双方必须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天和人(不共存)
天命和人事(不共存)
对天命的观念和对人事的观念(共存于人的认知体系)
二元共一体
尽人事可知天命,顺天命可成人事
尽人事方可借天命,借天命方可助人事
尽人事不可违天命,顺天命不可弃人事
“天”和“人”并不能直接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唯有纳入人的认知体系,成为其中的两个方面,才能发生相互关系。
关系要具体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相互依存
因果关系
条件关系
目的关系
假设关系
因果关系
正因对客观规律的严格遵循,我们方能正确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你来试试:
正因为对客观规律的主动探究,我们方能不断探知天命的真相。
条件关系
唯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努力才是卓有成效的。
你再试试:
唯有不断探究客观规律,我们才能不断的探知天命的真相。
课后尝试
目的关系
……是为了……
假设关系
如果……那么……
相互作用
尽人事可以让我们看清天命的真相
听天命可以让尽人事更加卓有成效
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往往是基于相互关系的类型,两者有着共同之处。
相互转化
探知客观规律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尽人事的过程同时也是知天命的过程。
遵循天命并非坐等天命,人们必须时刻用客观规律来规范自己的主管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听天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尽人事的过程。
相互转化实际上是矛盾双方的双向奔赴。
地位要分清
并重
分论一:A对B的“效”;
分论二:B对A的“效”。
主次
分论一:A(主)对B(次)的第一个“效”;
分论二:A(主)对B(次)的第二个“效”。
取舍(以A、B两者中取A舍B为例)
分论一:与B相比,A的第一个“效”;
分论二:与B相比,A的第二个“效”。
除“取舍”类型外,前两类的“效”主要指AB双方的相互关系、作用、转化等内容。
拓展论点的深度:
概念定位+单向关系+正向效果+反向危害
天命是对人事的指导和约束,唯有遵循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努力才是卓有成效的,否则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招来灭顶之灾。
你再试试:
人事是对天命的探知和遵循,唯有坚持不懈的主动探索,我们才能探知天命的真相,否则只会在伪天命的茧房中长眠不醒,默默消亡。
拓展思路的广度:
双向整合:
分论一:相互依存
分论二:相互作用
分论三:相互转化
分论四:正确(以及错误)认知二者关系的作用(以及危害)
分论五:具体摆出错误认知的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和对策
优秀作文示例
“点赞”发乎情 “差评”止乎理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交往的渗透,可谓无往不在。从对面的“动口”,纸上的动笔,再到隔空的“动手”,互动方式的变化,有霄壤之别,深刻影响着人们情感态度的表达。例如,为朋友“点赞”,给商家“差评”,都变成了“举手之劳”。这固然无比便捷,但有时候,人际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正相关的联系。当“点赞”衍生出“求赞”“点赞狂魔”,“差评”衍生出“删评”“职业差评”,就逐渐背离了网络平台设置“点赞”和“差评”功能的初衷。
“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不及浏览,连糗事、伤心事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被“赞”得麻木乃至尴尬。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而白白流失。
“差评”,原本是为了提出问题,协商解决。但如果仅仅是以“评”泄愤,吹毛求疵,甚至耍横威胁,借以谋取不当利益。如此,则卖方以为买方无理取闹,买方以为卖方敷衍塞责。诚实就这样被破坏、瓦解,权利与义务,都在各执一词中混成乱麻,不可开交,信用体系相互拉黑中轰然崩塌。
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偏激的愤世嫉俗。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溜须拍马,粉饰太平;后者如自我标榜的“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真情和理性,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阿谀与诋毁,赞美的激励作用和批评的鞭策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传播负能量,贻害无穷。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重塑赞美的纯粹性和批评的严肃性。
出自真心的赞美和源于理性的批评,是改变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柔一刚,一以褒扬,一以警醒。理想状态下,应该刚柔兼济,方能形成最大合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朵也不例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良言”而讨厌“恶语”,造成现实环境下赞美者众而批评者寡。殊不知,赞美未必都是“良言”,也可能是“巧言惑耳”;批评也并非都是“恶语”,也可能是“忠言逆耳”。总之,赞美和批评,无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学会揆情度理。
同时,要使赞美和批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对理性批评的倾听和宽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可作为每个人正确面对赞美和批评的座右铭。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逢斯世,我辈青年在专注学业之余,亦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既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让我们在参与实践和讨论时政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独立的思考,“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对于许多开放型作文题,单纯的议论文会显得刻板而不够灵动,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变化的进程”,让事、理、情得以融合。
“变化的进程”可以是人生,可以是历史,可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要找好它与文章观点的契合点,反复勾连
讲述的口吻更有亲和力,更有沉浸感,增添了说理的生动性
借助变化的进程,让说理拥有故事的讲述感
【教师下水作文】
破除“伪天命” 掌握“真规律”
孔明曰“成事在天”,启超言“人定胜天”。悖论之下,“天”与“人”似乎不再和谐。在尽人事与听天命之间,人类文明当何去何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两难命题。
从唯物论的立场出发,古人之所谓“天命”,当指客观规律;而“人事”,则应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客观规律当然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我们对“天命”的认知,就一定是客观规律的真相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事也是甄别天命真伪的唯一途径。
千百年来,正是因为对客观规律的主动探究,我们方能不断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探知天命的真相;也正是因为对客观规律的遵循与利用,我们才能不断进化发展,完成一个又一个“胜人”“胜己”的惊天壮举。燧火筑巢、渔猎耕织、治水分州、观象授时……人类早期文明在天人和谐的沃野上茁壮成长。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探究天命的权利逐渐被少数人垄断。统治阶级妄图让天命成为蒙蔽万民、巩固君权的工具,于是,一个怪物诞生了,它叫“伪天命”。人类历史上,伪天命的面目惊人相似:西方君权神授,东方承天景命。在伪天命的庇护下,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百姓的苦难理所应当。可谎言终究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芒,君王永远不懂人民的力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宣言,“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的质问,“人定胜天,舍我其谁”的号召……主观能动性的觉醒一浪高过一浪,伪天命之下的皇权大厦风雨飘摇。“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无产阶级的崛起葬送了腐朽的时代,伪天命的幽灵被封印在帝陵古丘之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明的进步一日千里。当今时代,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探知遵循都已达臻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知天顺命和谐共生的世界却并未如期到来。伪天命的幽灵在各种利欲的加持下挣脱封印,重临人间。这一次,它幻化出了众多分身:混淆是非黑白的伪真相、绑架公序良俗的伪道德、欺骗公众误导消费群体的伪科学、屠杀平民喂饱战争机器的伪正义……人类对抗伪天命、探寻真规律的斗争远未结束,而这一重任,必将落在我们肩上。
天将降大任,我辈自担当。唯有遵循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努力才是卓有成效的,否则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招来灭顶之灾;也唯有坚持不懈的主动探索,我们才能探知天命的真相,否则只会在伪天命的茧房中长眠不醒,默默消亡。
天生万物,人为骄子。让我们破除“伪天命”,掌握“真规律”,还天地一片清朗,还世间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