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写作 学会记事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把一件事写清楚。
2.能写得有感情。
【教学重点】
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难点】
学习写得有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记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如:没有中心,不知道什么是中心;事件基本都是编的,缺乏真情实感;不注意记叙顺序;凑字数,不注意详略;不会描写,缺少细节,流水账式(记事过于概括);事件过程写得“跳跃性”,不关注前后联系。
以上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类:写作目的不清;记事不清楚;记事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其根源在于:为写作而写作,把写作等同于写作文,这与我们当前的写作教学有很大关系;写作前没有理清事件的过程;缺少细致的观察,没有清晰的认识;写作时未动真情或不会抒情。
【教学设想】
将教学内容集中于“写清楚”“写得有感情”,利用教材中的写作实践,以“那一次,我真 ”为聊天话题,教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既以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又通过链条式思维导图示范把一件事说清楚的思考过程,使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把事情说清楚。再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事件说得更丰满、更动情,通过小组内生生对话完善学生自己的讲述内容。从说话到写作,印证并践行第一单元中“写作就是用笔说话”的写作理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解释并补全
(一)提出本次聊天话题:那一次,我真
(二)解释话题
1.教师解释:“那一次”是指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我”说明这件事是你亲身经历的事;“真”是“实在”的意思,“真”说明这件事对你的感情冲击很大,让你印象深刻。
2.学生思考:这个话题对于咱们要聊的内容有什么规定性?
预设:
(1)讲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有真切感受的事。
(2)说发自内心的话,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补全话题
想一想横线处可以填什么,尽量多地填写。
预设:
着急、高兴、沮丧、激动、倒霉、失落、开心、后悔、吃惊、害怕、惊喜、生气、迷茫、痛苦、悔恨、发愁……
二、学习把一件事说清楚
(一)预想:学生安静思考,选择哪个词语,讲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示范把一件事说清楚的方法
1.教师简要叙述事件(漏掉起因):
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上,讲完明天考试的注意事项之后,全班学生向我鞠了一躬,并且送上了他们签名的留言册,我十分感动。
2.师生交流:
(1)请学生讲一讲听完老师讲的内容后,自己是否被感动了,觉得哪里不合情理。
预设:学生怎么想到要为教师鞠躬送留言册呢?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2)教师补充起因:自己带了这个班两年,因和丈夫两地分居,自己吃住都在学校,以校为家,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教室,两年期间,成了许多同学的知心朋友。因为怀孕,下个学期将不再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也不再任他们的语文老师了,这节课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
3.教师示范以链条式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事件来龙去脉的方法:
因怀孕将离开当了两年班主任的孩子们→学期末更尽力地做工作→最后一节课讲考试时的注意事项→全班同学为我鞠躬送上留言册→我们都哭了→放学后谁都不肯走→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会热泪盈眶
(三)学生学习
1.确定要讲的事件,画链接条思维导图。
2.结合导图对组内其他同学讲自己想讲的事件,其他同学把不清楚的地方指出来,讲述者修正。
三、学习把一件事说得有感情
(一)师生对话,教师示范
1.思考:老师尽管把事件讲清楚了,但是还不够感人,怎么办呢?对这件事,你还想了解哪些具体情况?请以提问的方式帮助老师把这件事讲得更打动人。
2.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链条式思维导图上做标记或简要记录。
预设:
(1)最让您感动的是哪个部分?
(2)当时同学们说了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
(3)哪个同学给您留下的印象深刻?
(4)您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5)他们是怎么做准备的呢?
3.教师呈现自己的导图(将能体现情感之处加粗)并回答学生的疑问,让事件更有“情”。
因怀孕将离开当了两年班主任的孩子们→学期末更尽力地做工作→最后一节课讲考试时的注意事项→全班同学为我鞠躬送上留言册→我们都哭了→放学后谁都不肯走→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会热泪盈眶
总结:看来只做到讲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并把它说清楚,还不足以打动别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要问问自己:这件事中,最触动我们内心的是哪个部分?还要回忆当时自己和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些都可能是激起我们内心深入情感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画下的链条式思维导图上,标出最受触动的部分,用提问或标记的方法促使自己去全面地观察和思考当时的人和事。
(二)学生模仿,讲述事件
在思维导图上做标记,互相提问、补充,再次讲述事件。
四、总结
(一)学生总结记事的要求和方法。
(二)将这节课所讲的事件写下来,进行适合加工修改,形成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