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2章 第3节 第一课时 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糖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2章 第3节 第一课时 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糖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2 12: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学校在冬季举行班级拔河对抗赛时所用的麻绳,其主要成分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核酸 D.纤维素
2.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存在于RNA分子中
B.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
C.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贮能物质
D.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淀粉贮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3.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
A.淀粉和核糖 B.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 D.糖原、乳糖和蔗糖
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能量
5.某植物体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则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A.麦芽糖 B.乳糖
C.蔗糖 D.B和C两项
6.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酸的组成成分中有单糖
B.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人体内的贮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7.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与某生物体相关的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不可能是动物
B.上述糖的转化不可能由同一生物体完成,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上述四种糖类物质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D.淀粉和糖原都是贮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8.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
A.葡萄糖 B.糖原
C.核糖 D.纤维素
9.下列哪项可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  )
A.菠菜  B.梨 C.韭菜  D.鸢尾
10.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11.如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麦芽糖)发挥作用的位置可能是(  )
A.1处 B.1、3、5处
C.任何一处 D.2、4、6处
12.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后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CuSO4溶液
14.下图表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化学元素C、H、O单体AB
(1)细胞中的单糖有多种,组成核酸的是       和        ;除了上述两种外,单糖还有         、        和       等。
(2)若B是由两个单体A缩合而成的糖类,则B称为        。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二糖是        和         ,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二糖是        。
(3)若B是由大量单体A缩合而成的糖类,则B称为        。在人和动物的肝脏、肌肉中是指        ,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        ,能形成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是        。
15.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贮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而使果实甜度增加。某兴趣小组对此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取未成熟香蕉果实若干放在适宜条件下让其自然成熟,每天定时取10 g果肉研磨配制成100 mL待测样液平分为A、B两份,分别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记录颜色深浅的变化。
(1)样液A用碘液检测的目的是               ;样液B用斐林试剂检测的目的是                。
(2)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并        观察颜色变化。
(3)根据预期结果在坐标图中画出两种颜色的变化。
16.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 ℃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作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于实验的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实验1:探究某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实验2:证明血浆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实验均需要增加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预测:
①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①步骤1:取5 mL________,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
②步骤2:取________,加入________,沸水浴加热。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麻绳是用麻类植物的皮(即韧皮纤维)做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是一种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答案:D
2.解析:核糖含五个碳原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应为脂肪;人体中不含淀粉,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糖原贮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答案:A
3.解析:核糖、脱氧核糖分别是组成RNA和DNA不可缺少的五碳糖,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
答案:C
4.解析: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A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项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中贮存能量的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贮存能量的物质,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通过分析图形,该二糖水解后产生两种不同的单糖,所以可能是乳糖,也可能是蔗糖,但在植物体中只能是蔗糖。
答案:C
6.解析:核酸的组成成分中有核糖和脱氧核糖,两者均为五碳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C
7.解析:由最终产物是糖原可以确定该生物为动物;题述转化过程可能由同一生物体完成,可解释为:淀粉在动物消化道内先水解为麦芽糖,进而被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后在肝脏或骨骼肌细胞中转化为糖原;由于淀粉和麦芽糖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所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淀粉是植物体内的贮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麦芽糖是二糖。
答案:D
8.解析:动物细胞中可能含有葡萄糖、糖原和核糖,但不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多糖。
答案:D
9.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韭菜、鸢尾、菠菜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颜色较深,会对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只有梨符合条件。
答案:B
10.解析:选择适当量程的量筒可减少实验误差,A项正确;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可以充分均匀受热,B项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是将NaOH和CuSO4混合即得到蓝色的Cu(OH)2悬浊液,后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是将NaOH和CuSO4混合后立即使用,不能长期放置,D项错误。
答案:D
11.解析: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二糖,因此淀粉酶作用于2、4、6处。
答案:D
12.解析:单糖不能水解,A项错误;二糖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项错误;纤维素不能贮存能量,C项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被纤维素酶水解破坏,D项正确。
答案:D
13.解析: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的浅,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斐林试剂为蓝色,沸水浴加热后由蓝色变为砖红色;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NaOH和CuSO4溶液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答案:A
14.解析:由单体A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可以继续缩合可知,A是单糖;若B由两个单体A组成,即为二糖;若B由大量单体A组成,即为多糖。
答案:(1)脱氧核糖 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2)二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3)多糖 糖原 淀粉 纤维素
15.解析:(1)淀粉遇碘变蓝,根据颜色深浅的变化,碘液可用于检测淀粉的含量变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可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含量变化。(2)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3)香蕉果实成熟过程,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淀粉含量减少,蓝色程度降低;还原糖含量增加,砖红色加深。
答案:(1)检测淀粉含量的变化 检测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水浴加热
(3)如下图
16.解析:实验目的从题中给出的信息即可得出:在实验步骤中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确认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为等量,创设单一变量。该题研究的是低温对细胞的损伤状况,所以细胞的生活是否良好就是观察指标。该题为探究性实验,实验预期和相应结论有两种情况。
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2)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
(3)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 ℃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恢复至适宜的温度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17.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还原性糖检测选用的试剂及使用方法。
②区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③明确获取血浆的方法。
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血液中的葡萄糖存在于血浆中,为了避免血细胞的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可先采取离心的方法使血细胞沉淀,然后取淡黄色的上清液(血浆)来做实验。正常人尿液中是不含葡萄糖的,但如果患有糖尿病或一次食用过多的糖,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答案:(1)斐林试剂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现象与血液颜色相近,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
(3)①此人没有患糖尿病 ②此人患有糖尿病或一次食用糖过多
(4)①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 ②上清液 斐林试剂 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