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2 13:0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下图所示各装置中(烧杯中所盛液体都是稀硫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2.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
C.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理论上,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3.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负极,Cu为正极 B.正极反应为 Zn-2e-=Zn2+
C.负极反应为Cu-2e-=Cu2+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5.如图装置所示,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
A.Zn2++2e﹣=Zn B.2H++2e﹣=H2↑
C.Zn﹣2e﹣=Zn2+ D.Cu2++2e﹣=Cu
6.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模拟处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O32-═5CO2+2H2O
B.铁是阳极,失去电子生成Fe2+
C.工作时熔融盐中的碳酸根移向Y电极
D.污水中存在反应:4Fe2++10H2O+O2═4Fe(OH)3↓+8H+
7.由于具有超低耗电量、寿命长的特点,LED产品越来越受人欢迎,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B.a处通入氧气,b处通入氢气
C.该装置中能量转化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
D.P一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8.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是负极 B.电子由b通过溶液流向a
C.该电池总反应是2H2+O2═H2O D.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9.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 30%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总方程式为2H2 +O2 = 2H2O
B.该电池工作时,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流从a 电极经外电路流向 b 电极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2OH--2e-=ZnO+H2O;
碳棒:O2+H2O+2e-=2OH-,
据此判断,锌片是(  )
A.正极并被还原 B.正极并被氧化
C.负极并被还原 D.负极并被氧化
11.如图所示是一种新近开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为固体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传导氧离子(O2﹣),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易于吸附气体
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负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2H2﹣4e﹣+2O2﹣=2H2O
1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乙烷和氧气,电极反应为C2H6+18OH-=2CO32-+12H2O+14e-;14H2O+7O2+28e-=28OH-,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B.在电解质溶液中CO32-向正极移动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
D.参加反应的氧气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13.世界某著名学术刊物近期介绍了一种新型中温全瓷铁一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2- 由b极移向a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x+2xe-=Fe+xO2-
C.若有22.4L(标准状况)空气参与反应,则电路中有4mol 电子转移
D.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xH2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
C.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大量储存在电池内部
15.新型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NaBH4 +4H2O2= NaBO2+ 6H2O,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B为正极
B.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H4-+8OH 8e =BO2-+6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L6mol/L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12NA
16.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铁的腐蚀被加速
B.①和②中负极反应均是 Fe - 2e- Fe2+
C.②中碳棒上反应是 O2+2H2O+4e-→4OH-
D.①为钢铁的析氢腐蚀,②为钢铁的吸氧腐蚀
二、综合题
17.近年来甲醇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引起商家的关注,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现有实验室中模拟甲醇合成反应,在2L密闭容器内以物质的量比2:3充入CO和H2,400℃时反应:CO(g)+2H2(g) CH3OH(g),体系中n(C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5
n(CO)(mol) 0.020 0.011 0.008 0.007 0.007
(1)如图表示反应中CH3OH的变化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2)用C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CH3OH)=2v(H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断开2molH-H键的同时断开4molC-H键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CH3OH从   (填A或B)通入,a极附近溶液pH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18.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空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1)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通入   ,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通入   ,电极反应式为   。
(2)如把KOH溶液改为稀H2SO4作电解质,则电极反应式负极为   ,正极为   。
(3)如把KOH溶液改为熔融氧化物(ZrO2和Y2O3)作电解质则电极反应式负极为   ,正极为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1: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分析上述材料可知,C2H5OH在电池的   (填“负极”或“正极”)参加反应,每当有1mol乙醇被氧化时转移    mol 电子,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2)材料2:在航天技术中,考虑到火箭燃料的环保型,现在比较推行的液态燃料为液氢﹣液氧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酸式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酸,碱式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式均为 2H2+O2=2H2O.
分析上述材料可知,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负极反应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20.NOx、SO2的处理转化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利用反应2NO(g)+2CO(g) = N2(g)+2CO2(g),可实现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一定条件下进行该反应,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起始投料比m[m= ]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    0(填“>”“<”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当体系中CO2和C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投料比:m1>m2>m3
C.当投料比m=2时,NO转化率是CO转化率的2倍
D.汽车排气管中的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投料比下CO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的原因为   。
(2)若反应2NO(g)+2CO(g) = N2(g)+2CO2(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正=k正·c2(NO) ·c2(CO);v逆=k逆·c (N2) ·c2(CO2),
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仅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容器中加入2molNO和2molCO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和CO2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a点时v正∶v逆=   。
(3)工业生产排放的烟气中同时存在SO2、NOx和CO,利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可将SO2、NOx还原成无害物质,一定条件下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图3为298K各气体分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的乘积)与CO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图4为CO物质的量分数为2.0%时,各气体分压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不同温度下脱硝的产物为N2,脱硫的产物可能有多种
B.温度越高脱硫脱硝的效果越好
C.NOx比SO2更易被CO还原
D.体系中可能发生反应:2COS = S2+2CO;4CO2+S2 = 4CO+2SO2
(4)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用活化后的V2O5作催化剂,NH3将NO还原成N2的一种反应历程如图5所示,则总反应方程式为   。
(5)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图6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1.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1)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   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是   ,溶液中的移向   (填“Cu”或“Zn”)极。
(3)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 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Zn、Fe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两者紧靠并插入稀硫酸中,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Zn为负极,Fe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A不选;
B.Zn、Fe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两者接触并插入稀硫酸中,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Zn为负极,Fe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B不选;
C.Zn、Fe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两者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稀硫酸中,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Zn为负极,Fe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C不选;
D.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选;
故答案为:D。
【分析】原电池要形成封闭的环路,且金属的活拨性要不同。
2.【答案】A
【解析】【解答】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符合题意;
B.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可能都是非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如Zn、石墨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以石墨为电极的氢氧燃料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根据异性相吸原理,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理论上,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能量的转化形式进行判断;
B.原电池的电极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3.【答案】A
【解析】【解答】A、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A符合题意;
B、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2H++2e-=H2↑,故B不符合题意;
C、锌为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C不符合题意;
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铜锌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B.正极发生氢离子的还原反应;
C.负极发生锌的氧化反应;
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两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酒精不是电解质,锌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该装置两电极间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
D、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5.【答案】B
【解析】【解答】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电池的组成判断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书写电极方程式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答】A.X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O32-═5CO2+2H2O,故A正确;B.电解池中Fe为阳极,发生Fe-2e-=Fe2+,故B正确;C.工作时熔融盐中的碳酸根移向负极移动,即X电极,故C错误;D.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到正三价,而水呈酸性,方程式为:4Fe2++10H2O+O2=4Fe(OH)3↓+8H+,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的综合知识,难度较大.注意把握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故A正确;
B、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是氧气,故B错误;
C、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有化学能、电能和光能,故C错误;
D、P一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正极,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以此判断;
C、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有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等;
D、根据电子流向可知P一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正极.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故A正确;
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电子由a通过溶液流向b,故B错误;
C.该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式与氢气燃烧方程式相同,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H2+O2═H2O,故C正确;
D.该燃料电池产物是水,对环境无影响,所以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
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C.该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式与氢气燃烧方程式相同;
D.该燃料电池产物对环境无影响.
9.【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正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极反应式和负极反应式相加即可得总反应式,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故A符合题意;
B.氢氧燃料电池是原电池装置,原电池装置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a为负极,b为正极,则电流从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a电极,故C不符合题意;
D.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会达到100%,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负极,则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b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化合价可知,电极反应中锌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锌为原电池的负极。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多孔电极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于吸附气体,故A正确;
B.H2具有还原性,为原电池的负极,另外由阴离子的移动方向也可知b极为电池的负极,故B正确;
C.通入空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于电解质为非水物质,则电解质中不存在OH﹣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C错误;
D.H2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H2﹣4e﹣+2O2﹣=2H2O,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H2具有还原性,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H2﹣4e﹣+2O2﹣=2H2O,通入空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总反应式为2H2+O2=H2O,以此解答该题.
12.【答案】B
【解析】【解答】A、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反应,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总反应中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放电一段时间,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子守恒分析,氧气和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7:2,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燃料电池中,燃料所在电极为负极,另一极为正极;其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在乙烷和氧气组成的KOH燃料电池中,溶液为碱性,生成的CO2会消耗氢氧根,导致其浓度下降。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2-由正极移向负极,即a极移向b极,故A不符合题意;
B、a极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参与反应的氧气为0.2mol,则电路中转移0.8mol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由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的装置图可知,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xH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极上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铁与水蒸气在铁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FeOx和H2,负极反应式为H2-2e-+O2-=H2O。
14.【答案】C
【解析】【解答】A.锌锰干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所以属于一次电池,故A不符合题意;
B.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充电重新使用,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故C符合题意;
D.燃料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在电池内部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碱性锌锰电池属于干电池;
B、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C、二次电池放电后可进行充电;
D、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没有储存在电池内部。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根据图片知,B电极上双氧水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B电极是正极,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故B项符合题意;
C. 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知,负极上B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BH4-+8OH 8e =BO2-+6H2O,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L6mol/LH2O2溶液,消耗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6 mol,根据知H2O2+2e =2OH ,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数 = ×2×NA/mol=12 NA,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关于原电池的相关题目,核心在于判断正负极,掌握正向正、负向负的电荷移动原理,结合核心产物、电荷守恒溶液环境书写电极反应式,综合判断得出答案。
16.【答案】C
【解析】【解答】A、图①中Zn比Fe活泼,Fe作正极被保护,A不符合题意。B 、①中负极是Zn,发生反应Zn- 2e- =Zn2+,②中负极是Fe发生反应是 Fe - 2e- =Fe2+,B不符合题意。
C、②中碳棒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4OH-,C符合题意。
D、①中Zn作负极失去电子,Fe作正极,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生成H2,是锌的析氢腐蚀;②中Fe为负极失电子,正极为石墨,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得电子生成OH–,为钢铁的吸氧腐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学腐蚀。
17.【答案】(1)b
(2)0.003mol·L-1·s-1
(3)b
(4)A;降低;O2+4e-+2H2O=4OH-
【解析】【解答】(1) CH3OH是产物,随反应进行物质的量增大,平衡时CH3OH物质的量为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n(CO),图表中CO的物质的量0~3s变化=0.02mol-0.007mol=0.013mol,所以CH3OH在0~3s浓度变化量为0.0065mol/L,图像中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2) 0~2s内CO物质的量的变化=0.02mol-0.008mol=0.012mol,v(CO)==0.003mol·L-1·s-1,故答案为:0.003mol·L-1·s-1;
(3) 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CH3OH)=v(H2)为正反应速率之比,故a不选;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选;
c.断开2molH-H键表示正反应,断开4molC-H键表示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容器的体积均不变,所以密度一定不变,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4)电子由a流向b,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H3OH从A通入,b通入氧气;由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CH3OH-6e-+8OH-=CO32-+6H2O可知,反应消耗OH-,则a极附近溶液pH将降低;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A;降低;O2+4e-+2H2O=4OH-。
【分析】(1)CH3OH是生成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物质的量为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n(CO);
(2)根据v=计算v(CO)即可;
(3)判断化学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1.v正=v逆2.变量不再改变;
(4)在甲醇燃料电池中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18.【答案】(1)H2;2H2+4OH--4e-=4H2O;O2;O2+2H2O+4e-=4OH-
(2)2H2-4e-=4H+;O2+4H++4e-=2H2O
(3)2H2-4e-+2O2-=2H2O;O2+4e-=2O2-
【解析】【解答】根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因原电池负极被氧化,正极被还原,即H2被氧化,通入H2的电极为负极;O2被还原,即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
【分析】(1)在该反应中,氢气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因此氢气是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的还原反应,因此氧气是正极;
(2)如果将碱改为酸,那么体系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就会由氢氧根变为氢离子,电极反应也会随之改变;
(3)在熔融状态下O2-可以大量存在。
19.【答案】(1)负极;12;O2+4H++4e﹣═2H2O
(2)H2﹣2e﹣═2H+;O2+2H2O+4e﹣═4OH
【解析】【解答】解:(1)C2H5OH发生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1mol乙醇被氧化的同时3mol的氧气被还原,而1mol氧气转移4mol的电子,所以每当有1mol乙醇被氧化时转移3×4=12mol,正极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故答案为:负极; 12; O2+4H++4e﹣═2H2O;(2)根据题给总反应式可知,H2在负极反应,氧气在正极反应,酸性条件下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碱性条件下,负极反应为2H2﹣4e﹣+4OH﹣=4H2O,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H2﹣2e﹣═2H+;O2+2H2O+4e﹣═4OH .
【分析】(1)C2H5OH发生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1mol乙醇被氧化的同时3mol的氧气被还原,而1mol氧气转移4mol的电子,正极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注意电解质是酸,由此分析解答;(2)根据题给总反应式可知,H2在负极反应,氧气在正极反应,酸性条件下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碱性条件下,负极反应为2H2﹣4e﹣+4OH﹣=4H2O,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以此解答该题.
20.【答案】(1)<;AB;温度较高时,温度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大于浓度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160:1
(3)B
(4)4NH3+4NO+O2 4N2+6H2O
(5)2SO32-+4H++2e-=S2O42-+2H2O
【解析】【解答】(1)①由图象可知,起始投料比m一定时,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即△H<0;②A.反应正向进行时CO2增多而CO减少,说明未达到平衡时二者比值会变,所以体系中CO2和C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温度一定时,增大NO浓度,CO转化率增大,即起始投料比m越大时,CO转化率越大,所以投料比:m1>m2>m3,故B符合题意;
C.由反应计量关系可知,反应中NO、CO的变化量相同,平衡转化率α= ×100%,所以平衡转化率与起始量成反比,即投料比m=2时CO转化率是NO转化率的2倍,故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进程,只改变反应速率,所以N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③由图象可知,不同投料比下CO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随温度逐渐升高,温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即温度较高时,温度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大于浓度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2)平衡时三段式为: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正 c2(NO)c2(CO)= k逆 c(N2)c2(CO2),所以 =80;
a点时反应三段式为:
a点时c(CO)=c(CO2),则2-2x=2x,解得x=0.5,所以a点时c(CO)=c(CO2)=c(NO)=1mol/L,c(N2)=0.5mol/L,所以 =160,即v正:v逆=160:1;(3)A.由图可知,NOx还原成无害物质为氮气,脱硫的产物可能有多种,与温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
B.温度高于1000℃时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大,说明温度越高不利于脱硫,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3,随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还原NOx生成氮气曲线斜率变化比较小,而还原SO2需要CO物质的量分数较大时才能将SO2从烟气中分离,说明CO更易与NOx反应,则NOx比SO2更易被CO还原,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图4,COS分压曲线随温度升高减小,S2、CO分压增大,继续升高温度,S2、CO2分压减小,CO分压增大,说明体系中可能发生反应:2COS S2+2CO; 4CO2+S2 4CO+2SO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4)活化后的V2O5作催化剂,NH3将NO还原成N2,还生成水,反应为4NH3+4NO+O2 4N2+6H2O;(5)阴极上亚硫酸根离子得到电子,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SO32-+4H++2e-=S2O42-+2H2O。
【分析】(1)①由图象可知,起始投料比m一定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②A.起始投料比m一定时,而反应中NO、CO的变化量相同,体系中CO2和C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即体系中CO2、CO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据此判断;
B.由图象可知,温度一定时,增大NO浓度,CO转化率增大;
C.根据转化率α=变化量与起始量的比值和反应中NO、CO的变化量相同分析判断;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进程,只改变反应速率;③由图象可知,不同投料比下CO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投料比不同的影响为次要因素;(2)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k正 c2(NO)c2(CO)=v逆=k逆 c(N2)c2(CO2),则平衡常数K= ,结合反应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K和a点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v正、v逆计算v正:v逆;(3)A.由图可知,NOx还原成无害物质为氮气,脱硫的产物可能有多种,与温度有关; B.温度高于1000℃时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大,说明温度越高不利于脱硫;
C.根据图3,随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还原NOx生成氮气曲线斜率变化比较小,而还原SO2需要CO物质的量分数较大时才能将SO2从烟气中分离;
D.根据图4,COS分压曲线随温度升高减小,S2、CO分压增大,继续升高温度,S2、CO2分压减小,CO分压增大; (4)用活化后的V2O5作催化剂,NH3将NO 还原成N2,同时生成水,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5) 阴极通入的SO3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S2O42-。
21.【答案】(1)
(2)正;;Cu
(3)6.5
【解析】【解答】(1)a、b不连接时,Zn与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b用导线连接时,Cu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极附近被消耗,正电荷相对减小,根据溶液电中性规律,向Cu极移动,补充Cu极附近的正电荷。
(3)每摩尔反应时,失去2mol电子,生成。设反应时Zn质量减轻为m,则:
,。
理论上片质量减轻6.5g。
【分析】(1)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构成原电池,锌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2)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根据Zn~2e-~H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