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2课
雷雨作者:曹禺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1922年入南开中学,入
“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年入
南开大学,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
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
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作品。1933年发表处女
作《雷雨》,震惊文坛,1935年创作《日出》
奠定了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另有《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家》(改编巴金小说)等。
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 崩溃的的历史命运。四幕剧《雷雨》的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全剧集中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封建专制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关窗姓鲁无锡口音熟知旧事姓鲁修墓她没有死?!四凤的妈熟知旧衬衣侍萍,是你?疑虑慌张惊惧怨恨 内心复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稳住“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哄骗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平息 拿出支票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对“死去”的侍萍:纪念虚伪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讨论: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 两组矛盾冲突
㈠周朴园与鲁侍萍
无意中的谈话 暗中进行 较为平缓 家庭内部冲突
周提到30年前发展 有起有伏 扣人心弦 性格冲突
鲁挑明关系明朗化 针锋相对 达到高潮 阶级矛盾冲突
㈡周朴园与鲁大海
直截了当 针锋相对
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根本冲突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侍萍
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思考鲁大海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鉴赏戏剧语言
1、人物语言个性化
《雷雨》中的人物语言,不仅在遣词上、语气上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而且随时注意与戏剧情节的契合,即随剧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2、人物语言动作性
不仅指人物外部形体动作,而更多是指人的内心冲突。人物经历的坎坷,情感的激荡,内心的矛盾,决定了人物语言动作性强。 这场剧的结尾,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舞台提示
曹禺先生很善于利用恰当的舞台提示来表现人物性格,布置环境,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1)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2)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3)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课件53张PPT。第2课
雷雨作者:曹禺2曹禺,原名万家宝,《雷雨》、《日出》、《原野》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
种艺术。
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卓别林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
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
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
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
基调庄重,气氛严肃。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 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戏剧三要素相关概念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语言)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①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②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③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④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雷雨》
时间: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地点: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雷雨》故事情节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体会个性化语言,探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到意外,疑惑
(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有些不知所措
哦,侍萍!(低声)是你?——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厉声责问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讨 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怀有真情?三十年来,周朴圆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一片深情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冷酷无情周朴圆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有何认识?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不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列夫?托尔斯泰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思考1
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当她感觉到周朴圆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嘲笑、讽刺周朴圆的卑鄙无耻冷静、清醒当她面对周朴圆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叱责周朴圆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刚强、自尊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自尊,她已清醒地认识了周朴园,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不想与他相认;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另外,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鲁侍萍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分析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主题归纳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解答: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
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 丰富的潜台词
2、 高度个性化
3、 富于动作性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台词分析(一) ?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
楚?……)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潜台词分析(三)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2)人物语言个性化周:(惊愕)梅花?……
(1)突然提起绣在袖襟上周自己都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2)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恐慌心理。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3)表现周又惊又怕的心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4)周以为鲁此次来者不善,肯定有所图,心虚又惧怕。
周:谁指使你来的?(5)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一定有人指使、有备而来,表现他多疑阴暗的性格。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
命指使我来的!
(6)鲁性格中不仅有软弱的一面,还有刚直的表现,说“天”“命”,则表现她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根源缺乏深刻的认识。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如: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
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
园之心度之,侍萍活着这一事实本身潜伏着暴露他的罪恶历史
、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何况侍萍已到了周家,正怒不
可遏地控诉他呢!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
益的分量,而且侍萍苍老而倔强的真实形象,一下子破坏了他
心目中那个高贵优雅、聪明温顺的情人形象的完美性。他平生
唯一的寄托土崩瓦解了,他恼火,他仇恨。于是他又一次斩情
绝爱,想用钱来打发侍萍离开。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
,是语言无法掩饰得了。(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1、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2、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
3、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4、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5、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6、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直接推动;多么重要的衬衫!) 鲁侍萍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
,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
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
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没有她对衬衫的件数
和绣有“梅”字的了解,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
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其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
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
必备的基本功。又如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
繁 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萍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
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总结:
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