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
选择题
1.“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遗址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有( )
①半坡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大汶口遗址④良渚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3.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
A.推理 B.考古 C.想象 D.传说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有名的人物,他们是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5.“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6.“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 )
A.炎帝和黄帝 B.盘古与女娲
C.元谋人和北京人 D.尧、舜、禹
7.我们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那就是从黄帝时代算起的。是黄帝带领着我们民族真正走出四分五裂的所谓“万国时代”,走上了人文大道,因此人们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据此可得出黄帝( )
A.通过发明创造造福人类 B.教民开垦耕种植五谷
C.奠定华夏文明统一基础 D.开启大一统的王朝时代
8.《华阳国志·巴志》记述:“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这主要体现出禹( )
A.大公无私 B.诚实守信 C.团结协作 D.艰苦奋斗
9.中国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的“禅让制”是指( )
A.尧年老后,传位给舜 B.舜年老后,传位给禹
C.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长子 D.将部落联盟首领传给贤德之人而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10.《史记》记载:“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乃权授舜。”这种产生部族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选举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1.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治理黄河水患 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在阳城修建城池
12.《礼记·礼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对“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仅推选贤能之人为首领 B.指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天下为家”开始于秦朝 D.以尧舜禹禅让为标志
13.“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
14.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
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奴隶社会末期才出现铜器 B.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C.青铜器种类单一,只作为礼器 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16.“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17.《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下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六畜”的国家 B.“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C.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 D.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
18.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发布命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此外还由国家对分娩的妇女进行物质奖励,“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其意在( )
A.解决人口缺乏 B.维护社会稳定 C.移风易俗 D.缓和阶级关系
19.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A.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C.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20.春秋初年有百十个诸侯国,到春秋后期已缩减成几个强大的诸侯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国家日益分裂 B.各国纷纷变法
C.逐步走向统一 D.中央集权强化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图片展现了形象的历史,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
请回答:(1)材料四幅图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相关?请根据图片代表的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将图1至图4进行正确归类。
(2)解读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观
察上面图片并按照所给示例填写完整。
示例:图2:图片名称:半坡出土的纺轮。解读:半坡居民磨制出精美的石器,并已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请你按照这一思路,对图1进行正确解读。
图l:图片名称: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解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图4分别是哪种类型的房屋?这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图3、图4分析,我们的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何进步之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禹父即治水无功的鲧,于帝尧的时代被起用,帝舜时被放逐。禹于舜时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继续其父未竟的事业。禹受命治水,他发奋治好水患。禹这个人聪慧机敏,勤恳踏实,言行一致,又能身为表率。他走遍天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种登山用具,置于盾下,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踏勘水情地势,规划治水大计。禹治洪水采用的方法,大约是接受其父失败的教训,以疏导为主。如孟子所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不是用人力去与大自然对抗,而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给洪水找出路。
(1)禹生活在什么时期?
(2)通过材料的介绍,请你说一说他是用什么办法治水成功的。
(3)通过材料,你总结一下他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他治水成功,给你哪些启示?(可从治水成功的原因,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角度去思考)
23.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 图2殷墟遗址 图3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簋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图4铁制农具 图5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建立者。图2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图3中所反映的武王伐纣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从图4、图5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诸子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概括诸子学派相互争鸣相互融合,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的美丽与精致都是狞厉的、恐怖的,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二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般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其主要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王权与神权关系、土地所有制、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内权贵阶层的日常生活状况等等,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摘编自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骨文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
答案
1-5BBDDA 6-10ACADC 11-15CBBDD 16-20CCDCB
21.(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图l、图4;图2、图3。
(2)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说明河姆渡人已会种植水稻。
(3)图3:半地穴式房屋;图4:干栏式房屋;自然环境不同。
(4)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2.(1)原始社会的末期,奴隶社会的初期。
(2)疏导。
(3)勤恳踏实,与群众同甘共苦,由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有创新的思想等。
(4)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坚强的毅力;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等。 要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
23.(1)夏朝;禹;商朝;牧野之战。
(2)诸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3)富国强兵。
(4)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局面:百家争鸣。
24.(1)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青铜器象征着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
(2)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甲骨文的构形和体式,与今天的汉字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3)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汉字繁衍了众多门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