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2 14: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单元
选择题
1.了解人类起源,你认为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文献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①烧骨 ②石器 ③洞穴中的灰烬 ④骨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古代农耕时代
5.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
①小麦②粟③水稻④玉米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某同学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育的最早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粥,你会给他推荐 ( )
A.水稻 B.高梁 C.玉米 D.粟
8.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这是描述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9.以下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①都会制作陶器②都会建造木构水井③最早种植水稻和粟④都
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文物承载着历史。如下图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11.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更大、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13.《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鼓励人民尽力发展农业,而对于从事商业或由于懒惰而贫穷的,全部把他们没为奴隶。这表明商鞅变法重视( )
A.商业贸易 B.手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海外贸易
14.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壤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以下属于这类战争的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15.《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这首诗赞美了都江堰( )
A.有利于东北平原的灌溉 B.消除了岷江水患
C.有利于农业生产 D.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
16.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 B.批判依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17.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崇尚“自然” C.克己复礼 D.民贵君轻
18.名言警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告诉我们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的道理,春秋时期主张这一思想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烟烟生辉,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对“诸子百家烟烟生辉”的局面评价正确的是( )
A.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古代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C.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坚实基础 D.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20.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互爱互利 B.孔子——无为而治
C.庄子——兼爱非攻 D.韩非——民为贵君为轻
二、非选择题
21.看图知史.
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历史的主要方式。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现,为推测、复原和研究北京人的生活提供了证据。考古工作者依据遗址周边的动植物化石推测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进入21世纪,根据最新的铝铍埋藏测年法测定,北京人“年龄”增加了“二十多万岁”。
(1)看一看:从上述考古发现中可以获取有关北京人生活的哪些信息?
(2)想一想:北京人怎么会突然“变老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姚江岸边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
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为研究和保存河姆渡遗址文化.
1993年5月建成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半坡博物馆是1958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
馆,该馆包括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和两个文物陈列室。
(1)以下图片不会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是________。
(2)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上图中任选一件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
(3)假如你是半坡遗址餐厅的一名厨师,你会制作一桌怎样的晚宴来招待远方的客人呢?客人离开时,你会赠送哪些特色纪念品呢?
23.古代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1)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名称及其培植者。
农作物名称:图一 、图二 ;培植的远古居民:图一 、图二
材料二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2)材料二中的“神农”是谁?依据材料二写出他对农业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耜铁之重加七,三耜铁一人之籍也。”
——《管子海王》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不仅反映在战争频繁、制度变革、铁农具与牛耕推广中,也深刻地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论语》是哪一思想学派的经典作品?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论语》中这段话体现了该思想学派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习知识概括孟子这段话的意思?
(2)材料二反映韩非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确立于哪一朝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诸多思想学派并存局面有何影响?
答案
1-5BADAB 6-10CDCCB 11-15DAAAC 16-20DAAAA
21.(1)北京人会使用火,会使用火煮熟食物,同时会采用石器狩猎等。
(2)因为考古发现北京人生活时代的化石,根据化石的年龄推测北京人存在的时间。
22.(1)C、E
(2)A骨耜:河姆渡人把骨耜进行磨制加工,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B稻谷:说明河姆渡人会人工栽培水稻,水稻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D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这改善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F骨哨:河姆渡人心灵手巧,会制作简单的乐器。
(3)主食有粟,副食有猪肉、兔肉等,还会有鱼、蔬菜等。会赠送彩陶模型、陶埙等乐器及骨锥、纺轮模型等作纪念。
23.(1)图一:水稻,河姆渡居民;图二:粟,半坡居民
(2)炎帝;(1分)“制耒耜,教民农耕”。
(3)铁农具的使用。
24.(1)学派:儒家
创始人:孔子
核心:仁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答得民心得天下;以民为本都可以)
(2)观点: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朝代:秦朝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任答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