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5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经典题型(思维拓展篇)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2.8除以0.9的商是3,余数是1。
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三角形而积的2倍。
A.1 B.2 C.3 D.4
2.10.72×10.72÷10.72×10.72=( )。
A.114.9184 B.10.72 C.1
3.把一个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比原数大39.6,这个小数是( )。
A.4.4 B.3.96 C.39.6 D.3.6
4.计算下列各题时,运用的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一样的是( )。
A.25×16×15=(25×4)×(4×15) B.计算0.68×3.4后,用3.4×0.68验算
C.想360÷12=30,得出36÷1.2=30 D.竖式计算125×41(如上图)
5.与结果相等的算式有( )。
A. B. C. D.
6.买2支铅笔和3支圆珠笔要8.7元,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6.8元。那么铅笔的单价是( )元。
A.0.9 B.0.6 C.2.5 D.3.1
二、填空题
7.数学社团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小明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11.43,王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 )。
8.已知:
那么( )。
9.某县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实行阶梯式计费,计费标准如下:
计价方式 月用水量(立方米/户) 价格(元/吨)
第一档 10吨以内(含10吨)部分 2.5
第二档 10一20吨(含20吨)部分 3.00
第三档 20吨以上部分 3.50
张叔叔家5月份用水18吨,应付水费( )元;6月份用水24吨,应付水费( )元。
10.甲、乙两数的和是13.86,如果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正好与乙数相等,甲数是( ),乙数是( )。
11.君君在计算时错误将括号看漏了,算成了,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比原来正确的结果( )(填“多”或“少”)( )。
12.甲、乙两人去超市买水果。甲买了4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用去36.4元,乙买了6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用去49.2元。苹果每千克( )元,香蕉每千克( )元。
三、计算题
13.计数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4.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解答题
15.你知道吗?物体的下落速度是有规律的。不考虑空气阻力等因素,如果物体下落时没有初速度,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即由静止状态转为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一个皮球从高处落下,4秒着地,第一秒下落4.5米,第二秒比第一秒多下落9.8米。这个皮球落下前离地面多少米?
16.买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要8.7元,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 6.8 元。圆珠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
17.在循环小数中,小数部分前90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70,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A、B、C为3个不同的自然数)
18.数学兴趣小组进行竞赛,小军因生病缺考,此时计算全组平均分是70.5分。小军后来补考得了84分,这时再计算全组平均分是70.8分。数学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19.甲、乙和丙三个人去郊游,他们合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吃饭后算了一下,丙应该拿出4.8元钱,那么丙应该给甲和乙各多少钱?
20.李老师到复印店去复印资料,一页资料要印11份,另一页要印25份。复印店的价目表如下。
复印 每页复印一份0.50元
速印 每页印一份0.30元,每页30份起印,每页另加制版费2.00元
李老师怎样印最便宜,最少要用多少元?
21.乐乐、奇奇和贝贝星期天去郊游,乐乐带了4个面包,奇奇带了3个同样的面包,贝贝没有带面包。中午,乐乐、奇奇和贝贝共同吃了这些面包,为了平均分摊费用,贝贝拿出3.5元给乐乐和奇奇两人。这些面包一共多少钱?乐乐应该得到3.5元中的多少钱?
22.某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时间 收费
1小时内(含1小时) 5.00元
1小时后,每超过0.5小时(不满0.5小时的按0.5小时计算) 2.00元
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共缴交停车费21元。那么,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最多停车多少小时?
参考答案:
1.B
【分析】①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在完全一样时,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
④因为三角形S=ab÷2,平行四边形S=ab,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
【详解】由分析可知;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此说法正确;
②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说法错误;
②2.8除以0.9的商是3,余数是1,此说法错误;
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三角形而积的2倍,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A
【分析】本题如果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则计算量会很大,可采用特殊值法来化简计算;假设将10.72这个数换成3,原式就变成3×3÷3×3=32=9;则顺着这个思路,原式可化为10.722=114.9184。
【详解】假设将10.72替换为数字3,
3×3÷3×3
=9÷3×3
=32
=9
则10.72×10.72÷10.72×10.72
=10.722
=114.9184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应用了转化思想,通过把复杂的数字运算转化为简单的数字运算,训练了学生们灵活处理小数乘、除法运算的能力。
3.A
【分析】一个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就是把这个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把扩大的数平均分成10份,那么原数就是其中的1份,去掉小数点就比原来大39.6,即是10-1=9份所对应的倍数,由此求出1份是多少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39.6÷(10-1)
=39.6÷9
=4.4
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得出:新数是原数的10倍,由此即可解答。
4.D
【分析】竖式计算125×41其实就是125×(40+1)然后按照乘法分配律进行的计算。
【详解】A.25×16×15=(25×4)×(4×15),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B.计算0.68×3.4后,用3.4×0.68验算,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C.想360÷12=30,得出36÷1.2=30,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
D.竖式计算125×4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是关键。
5.C
【解析】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选择即可。
【详解】A.相比原式,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扩大10倍,错误;
B.相比原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倍,商相当于是除以10,错误;
C.相比原式,被除数除以100,除数除以100,商不变,正确;
D.相比原式,被除数扩大10倍,除以10,商扩大100倍,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商不变性质,是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的依据。
6.B
【分析】可以先算买5支圆珠笔和5支铅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再算出买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要花多少钱。最后用6.8减去买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钱就能得到1支铅笔的单价。
【详解】8.7+6.8=15.5(元)
15.5÷5=3.1(元)
6.8-3.1-3.1=0.6(元)
所以铅笔单价0.6元,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等量代换的思想,先算出两种笔都买1支要花的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11.4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平均数肯定大于11.4,小于11.5,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求出13个自然数的和的范围,13个自然数的和一定是整数,据此确定13个自然数的和,再根据平均数=总数÷个数,求出正确答案即可。
【详解】11.4×13=148.2
11.5×13=149.5
148.2<149<149.5
149÷13≈11.46
正确答案应该是11.46。
【点睛】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明确正确答案在11.4和11.5之间。
8.0.44444435555556
【分析】观察因数与积的变化,可知首先4和5的个数相同,且介于3与6之间,其次乘数中6的个数总比积中4和5的个数多1。据此解答。
【详解】0.44444435555556
【点睛】找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49 69
【分析】用水18吨,先求出10吨的价钱,用2.5×10,再计算超过10吨部分的价钱,用(18-10)×3,然后相加即可;
用水24吨,先求出10吨的价钱,用2.5×10,再计算10一20吨部分的价钱,10×3,左后计算超过20吨部分的价钱,(24-20)×3.5,最后三部分相加即可。
【详解】10×2.5+(18-10)×3
=25+24
=49(元);
2.5×10+3×10+(24-20)×3.5
=25+30+14
=69(元)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注意分阶段计算。
10. 12.6 1.26
【分析】由“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正好与乙数相等”可知,甲数是乙数的10倍,而甲、乙两数的和是13.86,由此根据和倍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乙数:
13.86÷(10+1)
=13.86÷11
=1.26;
甲数:13.86-1.26=12.6
【点睛】此题考查了和倍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要注意牢记公式: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11. 多 7.4
【分析】根据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于用这个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的减法性质可知,将=又将原式算成了,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比原来正确的结果多了3.7×2=7.4。
【详解】由于=,又将原式算成了,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比原来正确的结果多3.7×2=7.4。
【点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及运算符号的特点,然后根据运算定律分析完成。
12. 6.4 3.6
【分析】甲买了4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用去36.4元;乙买了6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用去49.2元,乙比甲多买了(6-4)千克苹果,多花了(49.2-36.4)元,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用(49.2-36.4)元除以(6-4)千克就是苹果的单价;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4千克苹果的钱数,用36.4元减4千克苹果的钱数就是3千克香蕉的钱数,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即可求出香蕉的单价。
【详解】(49.2-36.4)÷(6-4)
=12.8÷2
=6.4(元)
(36.4-6.4×4)÷3
=10.8÷3
=3.6(元)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3.3.79;16.3;63;0.6
【分析】第1题,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凑整;
第2题,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凑整;
第3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4题,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详解】
14.135.75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辅助线,我们将这图形看成是一个梯形,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出,这个梯形的上底是8.5厘米,下底是15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13厘米,将它们带入到公式中,算出梯形的面积。
但是要求的图形的面积不是这个梯形,我们还需要减去用辅助线连接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用辅助线连接出来的三角形,底是8.5厘米,高是4厘米。最后用梯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要求的图形的面积。
【详解】梯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平方厘米);
目标图形面积:(平米厘米)。
15.76.8米
【分析】根据第二秒比第一秒多下落9.8米,第一秒下落4.5米,第二秒下落(4.5+9.8)米,第三秒下落(4.5+9.8+9.8)米,第四秒下落(4.5+9.8+9.8+9.8)米,将这4秒每秒下落距离相加即可。计算时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将相同加数改写成乘法,利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
【详解】4.5+(4.5+9.8)+(4.5+9.8+9.8)+(4.5+9.8+9.8+9.8)
=4.5×4+9.8×6
=18+58.8
=76.8(米)
答:这个皮球落下前离地面76.8米。
【点睛】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6.圆珠笔2.5元;铅笔0.6元
【分析】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5支圆珠笔和5支铅笔=(8.7+6.8)元,由此求出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的价钱,进而得出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总价,最后用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总价-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总价求出1支圆珠笔的单价,用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的总价-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总价求出1支铅笔的单价;据此解答。
【详解】(8.7+6.8)÷5×2
=15.5÷5×2
=3.1×2
=6.2(元)
圆珠笔:8.7-6.2=2.5(元)
铅笔:6.8-6.2=0.6(元)
答:圆珠笔单价是2.5元,铅笔的单价是0.6元。
【点睛】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的价钱的总价是解题的关键。
17.最大:810;最小:018
【分析】因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三位小数,小数部分前90位中就有90÷3=30(个)这样的循环节,这些循环节的数字的和是270,所以每个循环节的和就是270÷30=9,因A、B、C为3个不同的自然数,再把9分成三个不同的自然数进行解答。
【详解】循环节的个数是:
90÷3=30(个)
每个循环节上数字的和是:
270÷30=9,
把9写成三个不同自然数和的形式有:
9=8+1+0
9=7+2+0
9=6+2+1
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知: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0.810,最小的是0.018。所以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810,最小是018。
答: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810,最小是018。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求出每个循环节的和是多少,再把这个数分解成3个不同的自然数的和,来确定这三个自然数是多少,再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确定最大数和最小数。
18.45人
【分析】小军的分数-补考后的平均分,求出小军分出去的总分,每个人需要被分到(70.8-70.5)分,相除即可求出除小军外的人数,再加1即可。
【详解】(84-70.8)÷(70.8-70.5)
=13.2÷0.3
=44(人)
44+1=45(人)
答:数学兴趣小组有45人。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问题,明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并能灵活运用。
19.甲4.2元;乙0.6元
【分析】根据丙应该拿出4.8元钱,可知8个面包的总价为4.8×3=14.4(元),因此每个面包的价钱为14.4÷8=1.8(元)。再求甲付5个面包的价钱为(1.8×5)元,再减去每个人应付的4.8元,就可求得丙应该给甲的钱,丙给甲后剩余的钱数就是丙应该给乙的钱数。
【详解】4.8×3÷8×5-4.8
=14.4÷8×5-4.8
=1.8×5-4.8
=9-4.8
=4.2(元)
4.8-4.2=0.6(元)
答:丙应该给甲4.2元,给乙0.6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四则复合应用题,求出一个面包的钱数是解题的关键。
20.11份的复印,25份的速印30份;16.5元
【分析】方案一:全部复印,先用“11+25”计算出一共复印的页数,然后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解答即可;
方案二:全部速印,由于每页30份起印,所以均需印30份,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速印的钱数,再加上制版费即可。
方案三:11份复印,25份的速印30页,然后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计算出费用,然后加上速印的每页制版费2.00元即可。
最后比较三种方案的钱数即可。
【详解】方案一:复印
11×0.5+25×0.5
=5.5+12.5
=18(元)
方案二:速印
30×0.3×2+2×2
=18+4
=22(元)
方案三:复印+速印
11×0.5+30×0.3+2
=5.5+9+2
=16.5(元)
22>18>16.5,所以复印+速印方案最便宜。
答: 11份的复印,25份的速印30份最便宜,最少要用16.5元。
【点睛】解答此题应根据题意,进行认真分析,设计出方案,进而根据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21.10.5元;2.5元
【分析】根据题目可知,三个人平均分摊费用,由于贝贝拿出3.5元给两人,则相当于每个人都拿出3.5元,则这些面包的钱数:3.5×3=10.5元,由于7个面包10.5元,则一个面包:10.5÷7=1.5元,乐乐最开始付了4个面包的钱:即1.5×4=6元,用6减去应该付的3.5元,剩下的是得到的钱。
【详解】3.5×3=10.5(元)
10.5÷(4+3)
=10.5÷7
=1.5(元)
1.5×4-3.5
=6-3.5
=2.5(元)
答:这些面包一共10.5元;乐乐应该得到3.5元中的2.5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乘除法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贝贝拿出3.5元相当于每个人都应该付3.5元。
22.5小时
【分析】用总钱数减去1小时内的收费标准5.00元,求出剩下的钱数,再除以超过0.5小时的收费标准2.00元再乘0.5,求出超过1小时的时间,再加1小时就是一共停车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21-5)÷2×0.5+1
=16÷2×0.5+1
=5(小时)
答: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最多停车5小时。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求出超过1小时部分的停车时间,进而求出总的停车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