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2 18: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忆读书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一起成长,文章结尾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揭示文章主旨。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全文以时间为序,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第一部分(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至10自然段)作者分四部分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作者先讲述了自己读《三国演义》的经历,由听舅父讲故事,到自己一知半解地读,再到由于关羽、诸葛亮的死读读停停,停停读读,欲罢不能。第6自然段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第7自然段则是讲述了两次读《红楼梦》的不同感受。三段读书经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串联,在行文方面,读《三国演义》是其中的重点,可以渗透详略方面的感悟。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9至10自然段,作者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第三部分(11至12自然段)巧妙地借儿童刊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主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全文脉络清晰,开篇就用“一谈到读书,我话就多了!”打开了话匣子,进入回忆,短短一句话抓住了读者,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接着用几段读书经历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读书的快乐!结尾巧妙借儿童刊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表达了自己的读书感悟。
冰心的文章语言质朴,非常适合学生阅读。(1)语言质朴浅显,简明扼要,直抒胸臆。开篇作者就说“一谈到读书,我话就多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简明扼要。全文没有用说教的语言告诉小朋友要读什么书,而是用自己切身经历让学生产生读书的共鸣。(2)在对比中说明读书态度。作者说,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己”。作者运用比较,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所读之书的态度。(3)内容安排上有详有略。作者列举了自己看的很多书,但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对于《三国演义》着力较多,经历丰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详略布局上进行发现,并在以后的表达运用。
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的流程就以梳理为重点,设计四次梳理:一是阅读冰心的生平经历,整理出一张作家卡片;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冰心读过的书单;三是比较冰心阅读的经历,梳理冰心认为的好书标准;四是提炼整理,梳理冰心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梳理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提炼,把握文章内容。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3.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阅读冰心资料,梳理人物信息,完成作家卡片
1.有位作家特别喜欢我们少年儿童,她的作品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人们亲切地喊她——冰心奶奶。走进冰心:通过预习,关于冰心,你有哪些了解?
2.阅读冰心有关资料,完成人物卡片
资料——(冰心(1900.10.5——1999.2.28),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祖籍地是福州长乐横岭乡。1901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或为1912年),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产生影响。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同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192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婚后随丈夫到欧美游学,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黎巴嫩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
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又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并曾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195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
1971年,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坚持创作,在此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作品数量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独特,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
她的成功,和她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演义》,11岁就读过“多部丛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有着密切关系。她根据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了《忆读书》一文。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医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恶化,于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梳理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可以圈画出关键信息,也可以从中摘取关键信息分条列举,也可以绘制表格、树状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有关作者的信息,进而了解作者。
人物卡片样例:
3.在冰心89岁高龄的时候,回忆了自己美好的读书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揭题:忆读书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导入开始,就通过检查预习,整理冰心人物卡,这是梳理信息的第一次运用。】
(二)快速读文,梳理信息冰心读过的书单
1.初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梳理信息二:整理冰心的书单
(1)请大家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列出冰心的书单。
(2)借助书单说一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4.拓展资料:补充《忆读书》原文中删减的部分,快速默读,作者还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完善书单并交流。
小结: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我们就能把握文章的要点。
5.冰心老人读了很多书,她在文中写到——
引读句子: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后,从读了哪些书入手,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并结合作者的书单说说读书经历,这是梳理信息的第二次运用。】
(三)对比冰心阅读情况,梳理冰心认为的好书标准
1.冰心老人读了如此多的书,那么这些书中你认为作者最爱读哪一本?小组合作,根据作者的喜好程度为这些书评星,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要求:(1)出示学习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为冰心所读的书评星。(2)准备小组汇报。
预设,聚焦以下词句,相机概括
(1)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好听极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场,又把书丢了……(重点关注“含泪上床”“哭”“又哭”等词,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关注“尤其”:《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到底更欣赏哪一部 关注详略)
(3)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前面说“尤其欣赏”,这里却说“勉勉强强”“凑满”,你怎么看 )
(4)《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太厌烦。(少年时“兴趣不大、厌烦”,为什么到了中年又看,而且说尝到了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
小结:无论悲与喜,看来,读书真是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齐读句子。
2.结合作者的经历,同桌讨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预设:
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水浒传》《荡寇志》)
耐人寻味;(《红楼梦》)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西游记》《封神榜》)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现代文艺作品)
3.读书除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有许多的好处,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信息,说说读书的好处?
预设:
读书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
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学会了读书方法.....
正是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期望: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设计意图:结合作者读书经历和语言表达,比较在阅读中作者对所读之书的态度,梳理信息,整理作者的最爱,这是梳理信息的第三次运用。】
(四)提炼整理,梳理信息的冰心读书方法
1.出示语段: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你用过这样的方法吗?你赞同这种方法吗?和同学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赞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不赞同,读不懂浪费时间,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可能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各抒己见,把理由说清楚)
2.找找文中其他的读书方法。
预设:听读、读读停停、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用过哪些读书方法?
3.积累语文园地名言:
(1)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设计意图:在梳理完读了哪些书、作者的最爱之后,对作者的读书方法进行梳理,这是梳理信息的第四次运用。】
(五)作业设计:
1.你读过的书中,有哪些令你难忘的?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呢?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像这样列《我的书单》,写一写自己的《忆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