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www.21-cn-jy.com
教学过程:
出示麻雀图,解说可爱、调皮、小麻雀对老麻雀的依恋,老麻雀对小麻雀的关爱。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麻雀》。
一、初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3段。
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老麻雀是怎样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1、出示第3段: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引导学生抓住“无可奈何、刚出生不久、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词体会小麻雀的可怜。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21·cn·jy·com
4、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2·1·c·n·j·y
三、学习第4段。
1、猎狗是怎么做的?出示第4段第1句。
2、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3、谁能读出猎狗的可怕?
4、正当猎狗逼向小麻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了什么?出示第4段第2、3句。体会:老麻雀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出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抓住突然、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等词体会。)真实的说,老麻雀害不害怕?(害怕)哪为什么还要冲下来?它心里会怎样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此时,如果老麻雀和猎狗都开口说话了,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老师扮演猎狗,学生扮演老麻雀对话,然后学生间对话。)21·世纪*教育网
理解“扎煞”的意思,什么时候看到过鸟儿扎煞?
师演猎狗:老麻雀,你真是自不量力,你这么弱小,在我面前不是送死来吗?难道你就不怕我吗?怕为什么还要下来?www-2-1-cnjy-com
6、朗读第4段。
四、学习第5段。
1、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示第5段1、2、3句。你读懂了什么?老麻雀可以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可它为什么飞下来?老麻雀与“庞大的怪物”比起来是多么的弱小。老麻雀此时的心情怎样?“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21教育网
2、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3、老麻雀和小麻雀如果此时也会说话了,他们有怎样的对话?同桌练习。师生表演练习,生生表演练习。
4、朗读训练。读出紧张,强大。
五、小练笔: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敢震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也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震撼了。小麻雀也脱离了危险。可是小麻雀并没有真正的得救,它能否安全的回到鸟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写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生写。2、交流。
六、升华感情。
1、母爱是伟大的,请大家看汶川地震中母亲救子的故事。
2、说说生活中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
七、积累。交流收集赞美母亲的名言。
1、生说。2、师出示,交流体会。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回家背给妈妈听。
八、你以后打算怎样报答母亲?
《麻雀》课后反思
1.课后以“我”为线索,生动形象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了“我”的所见所闻,从而勾勒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写成一个情趣横溢的故事。开始,教师不要直接提出问题,而要设好“铺垫”,创造好条件。学生对故事感兴趣,对感性的材料易接受。故事情节的小有波澜以及内容的生动性,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接受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等方法,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应顺势提出第一个问题,让他们通过“思考—— 讨论 —— 发言”的办法去解决。尽管给故事分成几个部分难度并不大,却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因为学生要对有趣的故事与感性的材料进行分解与综合,要基本弄清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通过努力,基本弄清了故事的几个层次:“我”发现可怜的小麻雀 —— 猎狗威胁小麻雀 —— 老麻雀拯救小麻雀 “我”唤回猎狗走开。学生还没有学习故事情节的基本要素,但他们却能从故事的“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这其实是他们“追踪”情节,进行观察的结果。 2. 由于这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因此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每一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光彩。许多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老麻雀为什么绝望的尖叫?”“老麻雀为什么像一块石头似的飞下来?”“老麻雀自知斗不过猎狗,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岂不白白送死吗?”……特别是一位同学提出的:既然“嗅”是“闻”的意思,文中为什么不用“闻”而用“嗅”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嗅”是有目的闻,带有辨别味道的意思;有的说 “嗅”多用于动物……真想不到四年级学生对遣词造句还有这么多研究,孩子们的问题既尖锐又深刻,发人深省。 3.最后,教师还应顺着学生丰富的想象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老麻雀能不能把小麻雀送回巢里?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本文,好吗?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