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导 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也留下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我们今天纪念长征,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不忘初心,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继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目 录
CONTENTS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
第一子目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探究: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
理解国民党的道路
宁汉合流
——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4月18日,蒋介石上海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东北易帜
——中国国民党 统一中国
继续北伐
篡夺
中国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
比较思考:
和1926年北伐的目的相比,蒋介石的一系列军事征伐有何不同?
争夺
1928年 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告服从国民政府
1930年 张学良中原大战再次选择蒋介石
1936年张学良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
辩证认识:
你如何理解国民党的“统一”?
工农武装割据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37年两人(简玉阶与宋子文)达成了交易,宋子文得到南洋 27%的股份,担任南洋董事长。宋子文得到了作为南洋代理人的权力,在 1937至l945年间成了南洋的主要决策者。就这样,自1905年南洋创立以来,简家第一次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中国的大企业 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
辩证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民族工业发展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豪夺
1928年10月后的国民政府
主席 蒋中正
行政院长 谭延闿、(孙科、蒋中正继任);副院长 冯玉祥(宋子文继任)
立法院长 胡汉民(林森、张继继任);副院长 林 森(邵元冲、覃 振继任)
司法院长 王宠惠(伍朝枢继任);副院长 张 继(居 正继任)
考试院长 戴传贤;副院长 孙 科(刘芦隐继任)
监察院长 蔡元培(于右任继任);副院长 陈果夫(丁惟汾继任)
财政部长 宋子文 工商部长 孔祥熙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探究: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理解国民党的道路
国民政府
统一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
国民党专制统治
形式上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
第二子目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背景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概况
1927.8.1
南昌起义
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8.7
八七会议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9
秋收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我们的革命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
南昌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八七会议
(1)召开: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3)意义
为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1927.8.7,汉口
总结教训
清算右倾
总方针
秋收起义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左倾—思想倾向 (左派—政治团体、左翼—政治观点):
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左”倾(极左):
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右倾—思想倾向 (右派—政治团体、右翼—政治观点)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
概念补充
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受挫
三湾改编
进军井冈山
文家市决策
赣
江
文家市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井冈山
长沙
铜鼓
安源
三湾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秋收起义部队军旗
▲井冈山会师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1927.10)
(1)“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
▲井冈山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思考:根据地建在这里的原因?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1927.10)
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创建意义
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工农武装割据的方式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游击战争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经济建设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1927.10)
2.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江西瑞金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毛泽东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践
3.土地革命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订的《土地法》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下列问题。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年6月汀州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寻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提出按劳动力分地(有利富农),抽多补少与抽肥补瘦,并将之写进《土地法》。
路线: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作用(意义):
①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②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③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 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践
3.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
第三子目
红军长征
1930.10-1933.3:蒋介石向中央根据地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红军打退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毛泽东(1930.12)亲笔对联
思考:为何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了?
①共产国际指导脱离了中国革命实践
②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三.红军的长征
长征(1934.10-1936.10)
江西瑞金
乌江
贵州遵义
会后,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四渡赤水:(贵州赤水,1935.1-3,四渡赤水迷惑敌军)
巧渡金沙江:摆脱敌军围追堵截,
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意义的胜利
强渡大渡河(四川)
飞夺泸定桥(四川)
翻越夹金山——雪山(四川)
穿越大草地
到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 1936.10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
时间:1935年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改造中央领导机构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三.红军的长征
P133
探究: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铸就了长征精神
意义: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红军的长征
长征胜利八十八周年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8周年
巩固练习
1.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后,根据朱德的提议,还进行了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这次运动会的召开( )A.锻炼了井冈山军民的应战能力B.适应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旨在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D.鼓舞了红军开赴敌后战场的士气
B
2.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D
3.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胜利 B.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形成
B
4.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B
巩固练习
本课小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夹缝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官僚资本的膨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原因
过程
意义
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危机局面:国民革命失败后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危机局面
两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三次重大会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