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24 09:25:29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陕北民歌中唱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话话招一招手‥‥‥”,为什么“见面容易拉话话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探究原因吧!
教学目标
1.结合“黄土高原地形分布”图,找出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和长城,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2.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对地貌特征的影响。
3.运用相关资料理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






乌鞘岭
长 城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河南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2、地表形态:
沟壑纵横
观察这些地名什么特点?
1.董志塬、洛川塬、神禾塬;
2.打扮梁、温家梁、老虎梁;
3.黑梁沟、马蹄沟、清水沟;
4.老山峁、薛家峁、拓家峁;
5.库利川、仕望川、渭牙川。
黄土地貌主要有哪几种?
塬、梁、峁、川
3、地貌类型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沟谷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
7、8、9月,夏季多暴雨
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4、气候特征
1.当地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当地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3.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当地的植被有什么特点?
5.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
植被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思考】
探究:“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状况的关系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____,水土流失的状况就 。

越严重
地形特征_________ __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黄土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气候_____________
植被_____________
过度_____、滥伐____ 、 过度樵采
开垦、采矿、修路等导致_______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土质疏松,多孔隙、裂隙,
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少,地表裸露
开垦
森林
地表疏松
5、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易溶于水
流失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________
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____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成为
“_______”,给______和______ 造成巨
大的困难。
地上河
下降
减少
防洪
河道整治
6、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主食
民居
交通工具
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小麦和杂粮
食物丰富
传统窑洞
新窑洞或高楼房
马车、驴车
多铁路、公路
窑 洞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黄土土层深厚,且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有道理。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
腰鼓
秦腔
小麦
谷子
辣椒
山西醋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居
黄土泥塑
剪纸
安塞腰鼓
陕北唢呐
高唱“信天游”
植树造林
 种草 
打坝淤地
 山西 
陕西
 关中——天水
1、环境生态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__________;生态移民等。
2、经济建设
(1)能源基地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_____煤炭基地、_____煤炭基地,地位突出。
(2)开发区建设
国家先后建立____ _ 经济重点开发区、
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等。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3)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修筑梯田作业
植树造林现场
治理措施
淤地坝工程作业现场采访
打坝淤地作业现场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沟谷中,修建堤坝,拦泥淤地。
打坝淤地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写两条以上)
2、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
3、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文化?(写两个以上)
1、滥垦乱伐 
2、过度放牧
剪纸、腰鼓、秦腔
当堂检测
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2、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四个地区中属于跨省区域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双版纳 D.黄土高原
2.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2·1·c·n·j·y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黄土高原
  这是一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开挖方式是先在平地上开挖数十平方米、深度达十来米的大坑,然后沿着坑壁开挖窑洞,被称为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此完成3~4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面四幅图代表的民居符合“地下四合院”的是(  )
4.“地下四合院”在哪个省区最常见(  )
A.山东省 B.山西省 C.辽宁省 D.黑龙江省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6.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7.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戈壁荒漠,绿洲点点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据图回答8~10题。
8.图示地貌名称为 (  )
A.黄土塬 B.黄土峁 C.黄土梁 D.黄土坡
9.在图示地区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①崩塌 ②涝灾 ③洪灾 ④滑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图示区域所示的地貌类型中,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打坝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生产
读我国某一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对该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位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2.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B.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工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分析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 B.A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
C.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 D.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14.有关图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含沙量大,形成了“地上河” B.治理该河的根本是在②河段保持水土
C.③河段江阔水深 D.该河在①②处河段易发生凌汛
15.从黄土高原到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分布规律是(  )
A.戈壁—黄土—沙漠 B.戈壁—沙漠—黄土
C.戈壁黄土—沙漠 D.黄土—沙漠—戈壁
二、综合题
16.读“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由图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3)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中,除图中表示的修造          外,另一重要的生物措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临沂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结合图中信息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21教育网
监测点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兰州 3.48 1.19
河口
龙门
陕县
(1)信息提取:活动小组首先开展了对黄土高原位置范围的研究,获得的结论是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乌鞘岭,南连    ,北抵长城。21cnjy.com
(2)数据分析:将图中各监测点的数据填入上表中相应位置,并作出你的分析。
从图表中数值的变化,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探究:下列一组图片展示了黄土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土流失与各种影响因素(植被特征、降水特征、土质特征、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后,填写你的探究结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实践应用:为有效减轻和治理当地的环境问题,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你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答对2条即可)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ABBC) 6——10(BDCDD) 11——15(ABDBD)
二、综合题
16. (1)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
(2)耕地减少;村舍迁移;水土淤积。
(3)水土保持工程 植树种草
17. (1)太行山脉 秦岭
(2)河口(6.67 1.67) 龙门(33.3 11.2) 陕县(37.7 16.0) 越往河流下游,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均增大www.21-cn-jy.com
(3)植被特征: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土质特征: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
结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禁止滥砍乱伐;严禁过度放牧;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