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荷叶·母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 荷叶·母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0:34: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荷叶 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品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
难点: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 三个方面。
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三)细读课文,品读情感
1.朗读课文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明确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5.文本里说“我深深的受了感动”,作者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为母亲的无私付出而感动。
背景链接: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冰心《不为什么》
1929年冬天,冰心的母亲病重卧床。在日夜昏迷的状态下,一次偶尔的清醒中,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心中想的依然是孩子,怎不叫冰心泪如雨下!
6.“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四)写法探究
文中作者由“荷叶护莲”联想到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由“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关爱、呵护子女,从而感激、赞美母亲。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表现人的某种性格、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情感更含蓄。
拓展延伸
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作业布置
请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