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江西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江西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2 23: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
1.(2023上·江西萍乡·九年级统考期末)“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2.(2023上·江西赣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建筑体积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王权逐渐衰落 B.法老至高无上
C.社会矛盾激化 D.社会经济繁荣
3.(2023上·江西吉安·九年级统考期末)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人类文字的起源 D.大秦帝国的强盛
4.(2023上·江西吉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建筑是某个古文明的象征。下列成就不属于该文明的是(  )
A.道教 B.太阳历 C.象形文字 D.纸莎草文书
5.(2023下·江西赣州·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 B.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
C.古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 D.古代中国文明——恒河流域
6.(2023上·江西吉安·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客厅中雕刻的汉谟拉比头像。你认为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客厅中雕刻汉谟拉比头像的主要原因是他( )
A.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
C.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D.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7.(2023上·江西南昌·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石柱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应该出自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意大利半岛
8.(2022·四川宜宾·统考模拟预测)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9.(2009·广西桂林·统考一模)局势动荡的伊拉克,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所在地。要研究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还要释读其古老的文字。这一地区的古老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10.(2015上·江苏盐城·九年级阶段练习)“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11.(2020·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区搭配正确的
A.种姓制度——古代中国 B.《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
C.金字塔——古代埃及 D.《查士丁尼法典》——古巴比伦
12.(2018上·九年级课时练习)“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3.(2012上·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古印度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所属的种姓应该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
15.(2022上·安徽淮北·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表内容表明,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
文明 中华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成果 甲骨文、青铜器 象形文字、太阳历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佛教
A.延续性 B.关联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16.(2022·广东肇庆·统考一模)下图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种姓制度的( )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时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A.背景和内容 B.内容和影响 C.背景和危害 D.影响和危害
17.(2019·河南三门峡·校考一模)某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B.“我家祖祖辈辈从事农业,明年我想掌管祭祀”
C.“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一个等级”
18.(2023上·江西赣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历史人物( )
A.汉谟拉比 B.胡夫 C.秦始皇 D.乔达摩·悉达多
19.(2022上·广东汕尾·九年级校考期中)佛教不承认种姓由前生决定,主张所有人都能以今生的修行进入极乐世界。佛教追求宗教领域的“众生平等”,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上述材料体现出的观点是(  )
A.佛教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B.佛教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C.佛教的教义受到印度全体人民支持
D.佛教产生后在亚洲广泛传播
二、综合题
20.(2023上·江西南昌·九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二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的简介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三 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就把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材料四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毀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古代埃及在法老 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不断扩张,曾一度地跨亚、非两大洲。古代两河流域,出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表明人类社会的 传统源远流长。而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西周初年形成的分封制比较重视 关系。
(2)回答下面两小题。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法律文件的实质,并评价此法律文件。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特权等级,并分析此制度对印度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亚非文明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答出三点即可)
21.(2022上·九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余秋雨《千年一叹》
材料三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1)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属于哪一文明类型?请再举一例同类型的文明。
(2)材料二中,“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谁?他的思想与当时古印度哪一社会制度形成鲜明的对立?
(3)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可知,这是说,便利的交通使整个流域形成一个整体,正是这一特性,使古埃及形成统一的国家与政权,C项正确;“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这是强调尼罗河流域的整体性,这有利于出现统一国家,不能体现有利于农业发展、对外扩张、对外贸易,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金字塔越来越小说明古埃及国王的权利越来越小,王权逐渐衰落,A项正确;法老,是对古埃及国王的尊称,金字塔越来越小说明王权逐渐衰落,法老权力受到影响,排除B项;金字塔越来越小不能说明社会矛盾激化,更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繁荣,排除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依据所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项正确;人类的法制传统源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属于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公认人类最早的文字,排除C项;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因此大秦帝国的强盛与古罗马的兴衰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太阳历、 象形文字、 纸莎草文书均属于古埃及文明,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由此可知,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客厅中雕刻的汉谟拉比头像”说明他被后人称道是因为立法方面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C项正确;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是他的统治措施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而《汉谟拉比法典》为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排除A项;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古印度的成就主要是种姓制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意大利半岛是14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地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因此这些法典的颁布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法制建设基本完备说法有误,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此无法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惩罚力度加大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故A符合题意;B项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创造的文字,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C项希腊字母是希腊使用的文字,属于爱琴海文明;D项拉丁字母源自希腊字母。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顺序从西向东是: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的故印度、发源于黄河流域的故中国。由此可知,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考察的顺序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BCD顺序不正确,排除。故选A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C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BD选项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
【详解】题干信息“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说明这户人家从事商业活动,根据所学种姓制度的知识可知,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C项正确;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A项;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排除B项;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所属的种姓”和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把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刹帝利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贵族,阿育王应该属于刹帝利,B项正确;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A项;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除C项;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D项正确;A、B、C三项与“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不符合,排除。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表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不相同,都促进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所以说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明,也没有相同点,不能说具有延续性、关联性和统一性,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属于种姓制度的内容;“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属于种姓制度的影响,B项正确;这段话没有提到种姓制度的背景和危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等级的婆罗门掌管祭祀,农民是第三等级,他们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故B项符合题意。商人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吠舍,是第三等级,故排除A项。种姓制度中,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排除C项。国王、武士同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故排除D项。故选B。
18.D
【详解】根据材料“如来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起源于佛教,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D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国王,排除A项;胡夫是古代埃及的法老,排除B项;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秦朝的开创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述材料体现出的观点是佛教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不是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排除B项;佛教的教义受到印度全体人民支持说法不对,排除C项;材料没提及佛教产生后在亚洲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20.(1) 图特摩斯三世 法制 血缘
(2)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评价: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婆罗门、刹帝利;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都诞生了奴隶制国家。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不断扩张,曾一度地跨亚、非两大洲。古代两河流域,出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二诸侯与王室的关系都是亲缘关系的多,反映了中国古代西周初年形成的分封制比较重视血缘关系。
(2)根据材料三“奴隶可以买卖”“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等表明法律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材料表述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结合所学可知,种姓制度中的有特权的等级是婆罗门(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刹帝利(古印度第二族姓,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种姓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影响有:种姓制度影响印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种姓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对文教卫生事业的消极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从文明产生的地方,呈现的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着手,如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都诞生了奴隶制国家。
21.(1)大河文明或东方文明;古埃及。
(2)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种姓制度。
(3)阿拉伯数字;维护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和借鉴等。
【详解】(1)本题考查大河文明或东方文明,要求具备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故巴比伦、古印度及古代中国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独属于大河文明或东方文明;与其相似的有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
(2)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材料信息能力。依据“在恒河边思考”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追求平等;根据所学可知,他的思想与当时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形成鲜明的对立,因为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3)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要求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阿拉伯人将东方文化成果传到欧洲,其中包括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印度发明的0到9的数字符号(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等,此外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也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文明具有平等性和个性化,互相尊重,秉承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和谐;加强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