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23: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秦如何吞并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秦统一后如何进行统治的?秦为何短命而亡?
1
诸侯势力逐渐强大,破坏礼法制度。
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
2
4
3
西周时期
分封制与宗法制
秦朝统一
经济发展,农业、工商业繁荣。
战国时期 变法运动
层层分封,宗族统治。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新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乱局面,完成了华夏大一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一、秦的统一
陇西
南海
东海
长城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郑国渠: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③地理: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谏逐客书》
④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⑤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过程
统一东方六国(顺序)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制而言的制度。古代的分封建制和现代的联邦制度都是地方分权的制度。
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独立性,必须严格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3、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太 尉


皇 帝
御史大夫
丞 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三公 丞 相 辅佐皇帝,典领百官,总揽政务
御史大夫 丞相助手,监察百官
太 尉 分担军务,虚有其位
九卿 奉 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 中 令 宫中警卫
卫 尉 宫门警卫
太 仆 宫廷车马
廷 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 客 少数民族
宗 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专制主义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朝议制度:三公九卿 “议”,皇帝最终“决策”。
3、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啬夫/有秩
(听讼、赋税)
游徼(贼盗)
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中央集权
3、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不同点:
西周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官员产生方式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官吏权力 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相同点:
1、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2、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4、其他巩固统一举措
经济: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
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法律:颁布法律、以法为教
社会: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秦朝疆域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兆、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疆域: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民族: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文化:中国学术思想的态度与趋向大体奠定。
5、秦统一的意义
二、秦朝的暴政表现
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
1、百姓徭役繁重
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
开拓边疆、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
2、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刑法严苛,人们摇手触禁。
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等
3、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4、秦二世密织刑网,变本加厉
结果: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加上六国残余反秦势力的鼓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秦的暴政
胡亥即秦二世为了巩固帝位,他大杀宗室和先帝故臣,接连株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20多人,并下令杀害大将蒙恬等重臣。这种倒行逆施,使得朝野惊恐,这一时期,徭役、赋税更加繁重,刑罚更为残酷。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也离不开赵高的助纣为虐。

鹿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前230年-前207年)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1、BC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2、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速亡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
项羽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依赖武力,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3、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
得民心者得天下
1.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B.“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针对性训练
D
2.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
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
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C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C
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