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09:21: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1张PPT)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一课时

辱没、辜负
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是后人
加的。唐雎, 末期人。《战国策》是 刘向根据
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 史书(分国编次),
共 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此书。
战国
西汉
战国
国别体
33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
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
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
的重要资料。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唐雎( ) 怫( )然
韩傀( ) 免冠徒跣( )
缟( )素 yōng( )夫
色挠( ) 以头抢( )地
(一)字音字形
qiāng


guī
xiǎn
gǎo

náo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
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yāo) 离之刺庆忌也,仓鹰
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
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二)阅读交流: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
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 ”“ ”“ ”
三处。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变化。
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
说”,表现出极为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
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
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
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完
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
不说
怫然怒
色挠
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
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胆怯(色挠),
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
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
年灭韩,公元前225 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
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
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①〔易〕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③〔加惠〕
④〔错意〕
⑤〔请广于君〕意思是 。广, 。
⑥〔岂直〕
【重点注释】(一)
交换。
其,表示祈使语。
施予恩惠。
在意。错,同“措。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增广、扩充
哪里只是。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
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
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
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参考译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
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
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
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
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
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
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参考译文】
三、熟读课文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①〔怫然〕
②〔公〕
③〔伏尸〕
④〔布衣〕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⑤〔免冠徒跣(xiǎn)〕
徒, 。跣, 。
⑥〔抢(qiāng)〕
⑦〔士〕
【重点注释】(一)
愤怒的样子。
对人的敬称。
横尸在地。
平民
摘下帽子,光着脚。
裸露
赤脚
碰,撞。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休祲,
休, 。祲, 。
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⑧〔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⑨〔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⑩〔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吉祥
不祥
〔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暗示秦王,
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必〕
〔缟(gǎo)素〕
缟、素,都是 。
〔挺〕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一定。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白色的绢
拔。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
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
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
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
傀也,白虹贯日;要(yāo) 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 (jìn)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参考译文】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
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
横尸在地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
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
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
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
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
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
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一定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横尸在地,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
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①〔色挠〕
②〔长跪而谢之〕 。古人席地而坐,
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
以表示 。
③〔谕〕
④〔徒〕
【重点注释】(二)
面露胆怯之色。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敬意
明白,懂得。
只,仅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译文】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
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
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二、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一)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划线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陈述语气
反问语气
疑问语气
疑问语气
感叹语气
陈述语气
(二)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  事?请简要分析。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无示弱,以“士之怒”
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三、课后达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
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
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
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
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
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
词严,有理有节。
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
伪。但他却不作正面驳斥和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
下去。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语
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这
样的外交辞令,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
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
之,弗敢易!
语言: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三课时
一、理清课文思路
唐雎:
千里不易
轻寡人与




使

取得胜利—
使秦原因
斗争过程
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的
爱国精神
秦王:
欲易安陵
安陵君:
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
秦王:
反击护国
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二、思考探究
1.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
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
欺软怕硬、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错同“措”,在意。
仓同“苍”。
其: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④增其旧制
(二)一词多义
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徒:①亦免冠徒跣
②徒以有先生也。
(派遣)
(派遣)
(出使)
(裸露)
(只,仅仅)
(表祈使语气,必须)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疑问语气,大概)
(第三人称代词,它)
谢:①长跪而谢之曰
②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
(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谢,道歉)
怒: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②怀怒未发
(怒气)
(发怒)
1.请广于君
2.天下缟素
3.轻寡人与
(三)词类活用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1.而: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君逆寡人者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③长跪而谢之曰。
2.以: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考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③以君为长者
④徒以有先生也
(四)文言虚词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顺承,不译)
(连词,表方式,不译)
(介词,用,拿)
(介词,凭借)
(介词,把)
(介词,因为)
3.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结构助词,的)
(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封地)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第三人称代词,他,指唐雎)
④长跪而谢之曰
4.其: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示祈使语气)
5.于: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请广于君
③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④仓鹰击于殿上
6.为:以君为长者
7.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介词,到)
(介词,为,替)
(介词,从)
(介词,到)
(动词,看作)
(连词,因此)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五)名句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
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四、课堂小结
【写作手法】
大量运用语言描写,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运用了对比
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人物形象】
唐雎:
忠心爱国、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不辱使命。
本文记叙了在强秦不断蚕食、吞并各国的背景下,面对
秦王对安陵国的领土欺诈,唐雎出使并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
对的斗争,最终出色地完成使命这一外交事件;表现了唐雎
坚持正义、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中心概括】
五、拓展延伸
(一)请列举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
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
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
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
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
活动。
晏子——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
杰出的外交家。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
儒,谈笑风生,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
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
图,保存和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势力,为鼎立一方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诸葛亮——
(二)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
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
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
一次演讲》。
(三)简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
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
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
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
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
②周总理: 。
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
的手下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