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制作日晷时,晷面上的时间刻度是( )的。
A.均匀 B.有宽有窄 C.随意
2.大肠的主要功能是( )。
A.将食物磨碎,并初步消化
B.进一步磨碎和分解食物
C.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的单位是牛顿 B.力的大小是不可以测量的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量程
4.要测量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选择量程是( )的测力计更好。
A.1牛 B.5牛 C.10牛
5.农历七月十五日,我们能看到的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6.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
A.胃和肠 B.口腔和咽 C.食管
7.力的单位是( )。
A.牛顿 B.千克 C.厘米
8.地球是一个大球体,证据来源是( )。
A.古希腊人的猜想 B.亚里士多德做出的推测
C.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一个方向行驶,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9.胃在消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细化食物 B.吸收营养 C.转化营养
10.将发声闹钟分别用下列材料包裹起来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 8米 4米 7米
这些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A.报纸 B.羽绒服 C.塑料
1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海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帆顶先消失;②太阳是圆的;③人越往山上爬,看到地平圈越大;④月球是圆的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12.下列食物含有较多脂肪的是( )。
A.毛皮 B.馒头 C.肥肉
1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14.弟弟经常暴饮暴食,这样容易影响( )器官的健康。
A.循环 B.呼吸 C.消化
15.成人小肠长( )。
A.3到5米 B.5到7米 C.7到9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发现中午时的影子 。(选填“最长”或“最短”)
17.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月球上地影是 挡住了 照向 的光形成的,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参考:太阳、地球、月球)
18.我们可以在物体上 ,观察圆点的运动情况来区分不同的运动方式。
19.影子形成的条件有 、 和 。
20. “嫦娥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 ,第二阶段的载人登月以及第三阶段的 。
21.小明在试制作的小车时,发现轮胎总是打滑,原因是 。
22.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在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也会产生
23.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 。
24.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分别是: 、 、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还有 。
25.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可以产生 。
26.地球上到处有水,但水并不是 、 的资源。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3%。
27.速度、距离、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速度= 。
28.在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时,测量 次,取其中的 ,就是肺活量值。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9.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
30.人刚吃完饭,就可以从事打篮球、跑步等活动。( )
31.生活中,哗哗的流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
32.物体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产生声音。( )
3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
四、连线题(共5分)
34.连线魔方
口腔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胃 继续混合并磨碎食物,把食物变成食糜
食管 磨碎、搅拌食物,并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大肠 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吸收养料
小肠 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5.如何用测力计准确地测出木块在桌面上运动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6.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
37.打扫教室时,我们为什么要用足够大的力气才能拖动课桌?
38.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六、实验题(共13分)
39.下面是某同学为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的实验。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b.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空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我们听到的闹钟声音的变化。
(1)刚开始放进闹钟时,在玻璃罩外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铃声。
(2)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钟的铃声也变得越来越 (填“强”或“弱”)。
(3)上图中,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填“甲”或“乙”)
(4)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晷面上的时间刻度是均匀的。
2.C
【详解】食物中的营养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3.B
【详解】A.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力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正确;B.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错误;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力,要求学生掌握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4.A
【详解】鸡蛋受到的重力最接近于1牛。A选项符合题意。
5.A
【详解】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农历七月十五日,我们能看到的月相是满月。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前后,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前后。故A正确。
6.A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等。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胃和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肝脏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7.A
【详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8.C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9.A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即细化食物。
10.B
【详解】在隔音实验中,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小,说明隔音性能越强。结合表格可知,用报纸包裹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是8米,用塑料包裹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是7米,用羽绒服包裹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是4米,说明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11.C
【解析】略
12.C
【详解】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的辨别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擦或挤压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将某种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毛皮含有蛋白质较多,馒头含糖类较多。
13.B
【详解】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4.C
【详解】暴饮暴食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昏脑涨、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发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严重危害消化器官的健康。
15.B
【详解】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的小肠长5~7米,内壁有很多绒毛,这样的结构最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
16.最短
【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中午时太阳高度最高,物体的影子最短。
17. 地球 太阳 月球
【详解】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月球上地影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形成的。
18.贴圆点
【详解】一个物体上不同的点,运动方式可能不同。我们可以在物体上贴圆点,观察圆点的运动情况来区分不同的运动方式。
故答案为:贴圆点
【点睛】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要能根据圆点的运动情况来判断运动方式。
19. 光源 遮挡物 投影屏
【详解】影子是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投影屏。
20. 无人探测 建立月球基地
【详解】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点睛】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至“嫦娥四号”进行无人月球探测。
21.摩擦力过小
【详解】轮胎上刻有花纹,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所以轮胎打滑是摩擦力小的原因。
22.摩擦力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在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
【点睛】本题考查摩擦力,要求学生掌握摩擦力。
23.摩擦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24. 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脂肪 水
【详解】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25.撞击力
【详解】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可以产生撞击力。
【点睛】本题考查撞击力,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可以产生撞击力。
26.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详解】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可谓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3%。
27.距离/时间
【详解】人们通常用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距离、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速度=距离/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速度,要求学生掌握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8. 3 最大值
【详解】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在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时,测量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就是肺活量值。
29.√
【详解】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相同的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题干正确。
30.×
【详解】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健康成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包括饭后不要剧烈活动等。饭后的剧烈运动,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身体的健康有影响,是不好的饮食习惯。
31.√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生活中,哗哗的流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2.×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果发声体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33.√
【详解】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4.
【详解】根据对消化器官作用的认识,食物由口腔进入,经食道、咽,进入胃、小肠、大肠,被消化吸收,形成食物残渣,在肛门处排出体外,各个消化器官发挥作用,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
35.用测力计缓慢地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测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术块在桌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用测力计缓慢地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测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术块在桌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点睛】本题考查摩擦力,要求学生掌握摩擦力测量。
36.浴室里不用长流水洗澡;厨房水池不用长流水洗菜,洗菜水可以冲马桶,一水多用;使用新型抽水马桶;洗脸盆接水洗脸刷牙,不用长流水;洗衣机用水冲马桶,一水多用。
【详解】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节约用水的做法:浴室里不用长流水洗澡;厨房水池不用长流水洗菜,洗菜水可以冲马桶,一水多用;使用新型抽水马桶;洗脸盆接水洗脸刷牙,不用长流水;洗衣机用水冲马桶,一水多用。
37.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打扫教室时,我们要用足够大的力气才能拖动课桌,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38.保护消化器官,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吃饭时不要看书、写字,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不饮酒,保护消化器官健康。
【详解】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为了保护消化器官,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吃饭时不要看书、写字,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不饮酒,保护消化器官健康。
39. 能 弱 甲 乙 空气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抽掉钟罩里的空气前,这个实验中铃声是通过空气和钟罩传入人耳的,这说明气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慢慢变少,闹钟的铃声也变得越来越弱。
(3)观察上图,甲装置里面充满空气,乙装置里面是真空的环境,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的环境下传播。所以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甲;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乙。
(4)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