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全卷包括五大题,每个大题由若干小题组成;所有答案作答必须全部填涂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一、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共20分)
甲状腺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富含由滤泡细胞围成的滤泡结构见图1。滤泡细胞能从血液中摄取碘,将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 (TG) 于滤泡腔内碘化后贮存 (MIT 和 DIT 是两种不同的碘化酪氨酸)。当受到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时,滤泡细胞能在细胞结构丙的帮助下把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并将产生的甲状腺激素T3和T4释放入血液。
1.(3分)图1的①、②、③中,代表细胞质膜基本骨架的是 ,处于不断“流动” 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2 .(2分)图 1 中 与TG 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甲、丙 D.乙、丙
3.(2分)从功能角度分析,图1中的碘泵最可能是一种
A.通道蛋白 B.载体蛋白 C.受体蛋白 D.激素蛋白
4.(2分)据图1分析,滤泡细胞摄取碘的方式最可能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5.(2分)据图1分析,碘化的TG 进入滤泡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E.胞吐
6.(2分)据题于信息和图1推断,结构丙最可能是哪一种细胞器
7.(3分)据图1分析,滤泡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碘泵从血液中摄取碘与下列哪些过程密切相关 。(多选)
A.Na'外排 B.Na '内流 C.ATP水解 D.T3 和T4 释放入血
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元素,但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发现,高碘处理时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线粒体会发生肿胀、嵴模糊等现象。
8.(4分)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和图1分析,高碘处理对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生命活 动会产生的影响有 (选填编号)
① 导致滤泡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
②导致滤泡细胞氧化磷酸化产生的能量减少
③滤泡细胞从血液中吸收碘的能力下降
④滤泡细胞合成 TG 的量减少
⑤TG 囊泡在滤泡细胞内的运输速度减慢
二、高温胁迫对植物品质的影响(共20分)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叶片光合产物的形成及输出是影响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如图2所示。图2中酶a为碳反应的关键酶,酶b为催化无合产物向淀粉或蔗糖转化的关键酶,字母A—G代表物质。
图2
9.(4分)据图2判断,物质A是 ,物质B是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物质B的去路是 。
10.(1分)酶b催化光合作用产物转化为蔗糖的场所是 。
11.(2分)研究表明,高温胁迫(40℃以上)主要影响植物碳反应中酶a的活性。推测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图2中含量会暂时上升的物质是 。
A.物质B B.物质C C.物质E D.物质F
12.(3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棉花细胞中的叶绿体通过移动对光照作出不同的响应,如图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叶绿体的移动与细胞中的微管和微丝有关
B.叶绿体弱光下的响应有利于吸收利用光能
C.叶绿体对光强的响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D.叶绿体的移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平均分配
13.(3分)棉花的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多选)
A.用75%乙醇提取色素
B.在聚酰胺薄膜的粗糙面划线
C.用蒸馏水作对照调零测吸光度
D.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含量时,所选用的光质为红橙光和蓝紫光
研究者以两种棉花品种S和P为材料,探究高温胁迫(40℃以上)对棉花品质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CK组为对照,数据为30℃下测得;HT组数据为40℃连续培养的第5天测得:HTB组为40℃连续培养5天,再恢复到30℃连续培养的第5天测得。
表1
品种 组别 净光合速率 Pn/μmol m-2 s-1 气孔开放程度 Gs/mol m-2 s-1 胞间CO2浓度 Ci/μmol mol-1 酶a 相对活性 酶b 相对活性
P CK HT HTB 27.78 20.06** 24.67* 0.66 0.59** 0.62 275.17 260.55** 257.55** 9.16 6.99** 7.13* 9.39 8.30* 7.82**
S CK HT HTB 26.93 17.14** 17.34** 0.63 0.55** 0.58* 262.37 199.04** 270.04* 8.93 5.78** 8.68 8.53 7.41* 7.68*
*和**分别表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和差异极显著。
14.(5分)根据已学知识、题干、表1和图2的信息,推测高温胁迫会降低棉花品质的原因 。
15.(2分)夏季,我国部分地区会连续多日出现40℃以上高温。研究发现,在上述地区种植棉花品种S,在高温胁迫解除后,棉花品质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据表1推测原因可能是 。
A.气孔开放程度显著下降,缺少CO2而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
B.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缺少CO2而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
C.酶a活性显著下降,使碳反应速率下降
D.酶b活性显著下降,使碳反应速率下降
三、生物对环境作出响应的机制(共20分)
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 (ZF4) 开展研究,如图4所示。其中,l~VI代表生理过程。
图4
16.(2分)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 相似。(单选)
A .核苷酸种类 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
C.遗传信息 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
17.(2分)据图4分析,ZF4可能属于 。
A.生殖细胞 B.肌细胞
C.成体干细胞 D.胚胎干细胞
18.(2分)由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的本质是
(2分)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2所示。据此推测,“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
表2
处理时间 所处时期 G1期(%) S期(%) G2+M期(%)
0h 71 18 11
12h 80 10 10
24h 83 8 9
48h 91 5 4
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 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 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0.(2分)“饥饿胁迫”会激活斑马鱼ZF4的相关基因表达,据图4、5及已学知识分析,在IV和V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编号选填)
图5
21.(2分)图中III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在atg12基因的调控下,能促进细胞自噬的活动,III中被分解的受损细胞结构是 。 (单选)
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22.(2分)据图4推测,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 。 (单选)
A.DNA甲基转移酶 B.RNA聚合酶
C.切割RNA的核酸酶 D.组蛋白修饰酶
23.(2分)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 。 (多选)
A.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 C.细胞衰老 D.程序性死亡
24.(3分)研究员探究斑马鱼响应“饥饿胁迫”的机制,对ZF4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10) 研究员为探究斑马鱼响应迫”的机制可能是 (多选)
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机体提供新的细胞
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
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
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四、玉米颜色的遗传(共20分)
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
25.(2分)根据染色体的组成判断,胚乳属于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四倍体
26.(4分)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I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Ⅱ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上表中杂交组合I和Ⅱ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 、 。(选填编号)
①RRR ②RRr ③Rrr ④mr ⑤RRrr ⑥Rrrr
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表4)。
表4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Ⅲ 野生型rm(♀)×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IV 野生型m(♂)×甲Rr(♀) RRr 紫色
27.(2分)如图7所示,突变体甲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28.(2分)研究发现,突变体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4中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产生的原因是:突变体甲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
A.减I后期10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B.减II后期10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C.减I后期10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减II后期10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9.(2分)上表4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 (一/二)。
30.(8分)在第28题结论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该推测,(1)一组杂交方案为 (选填编号),预期结果为 (选填编号);(2)另一组的杂交方案为 (选填编号),预期结果为 (选填编号)。
①突变体乙(mmRR)做母本与黄色玉米(MMrr)做父本杂交
②黄色玉米(MMrr)做母本与突变体乙(mmRR)做父本杂交
③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做母本与黄色玉米(MMrr)做父本杂交
④黄色玉米(MMrr)做母本与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做父本杂交
⑤子代胚乳表现为紫色
⑥子代胚乳表现为杂色
五、人类遗传病(共20分)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ATP7B基因有关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离子主要在肝脏和神经组织中异常蓄积,常会引起肝硬化、脑变性,好发于青少年,是少数几种可治的遗传病之一。图8是某肝豆状核变性家族遗传系谱图(ATP7B基因用A和a表示)。
31.(2分)研究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分别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2分)据图8分析,该病遗传方式为 (常/X/Y)染色体 (显/隐)性遗传病。
33.(3分)不考虑突变,1-1个体中可能含有2个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多选)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次级卵母细胞
34.(4分)II-4的基因型是 已知II -3号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II-4和II-3欲再生一个孩子,其不患病的概率是 。
35.(4分)为避免生出患病的孩子,请你对II-4和II-3这对夫妇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
该病是由于ATP7B基因中某位点碱基发生了改变,导致对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最终引起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精氨酸密码子:CGU、CGC、CGA、CGG、AGA、AGG;亮氨酸密码子:UUA、UUG、CUU、CUA、CUG、GUC)
表5
类型 物质 正常 异常
ATP7B基因突变位点 -G A- -C T- -G A- -C T-
mRNA - U- - U-
氨基酸 精氨酸 亮氨酸
36.(2分)请根据题干和表5中相关信息推测,造成该病的根本原因是ATP7B基因编码链中的碱基发生了 的替换。
A.C-A B.G-A C.T-G D.G-T
37.(3分)下列对I-5患者进行治疗的策略中,合理有效的是 。(多选)
A.低铜饮食 B.服用可与铜离子结合的药物
C.均衡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D.通过基因治疗向细胞内导入正常ATP7B基因
闵行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参考答案
一、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共20分)
1.①(1分)①②③(2分)
2.B(2分)
3.B (2分)
4.C(2分)
5.D (2分)
6.溶酶体(2分)
7.ABC(3分)
8.②③④⑤(4分)
二、高温助迫对植物品质的影响(共20分)
9.H2O (1分) O2 (1分) 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2分)
10.细胞质基质 (1分)
11.C (2分)
12.ABC (3分)
13.ACD (3分)
14.高温胁迫使气孔开放程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 (1分),酶a活性下降、酶b活性下降 (1分),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 (1分),而且高温会使呼吸速率增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减少 (1分):同时酶b活性下降,使三碳糖转化为蔗糖的量减少,运输至棉铃等器官的有机物减少,棉花品质下降 (1分)。
三、生物对环境作出响应的机制(共20分)
16.A (2分)
17.D(2分)
18.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
19.C(2分)
20.①②(2分)
21.C (2分)
22.A(2分)
23.BD(3分)
24.BCD(3分)
四、玉米颜色的遗传(共20分)
25.C(2分)
26.②(2分) ③ (2分)
27.D(2分)
28.B(2分)
29.二(2分)
30.① ⑥(4分)③ ⑤(4分)
五、人类遗传病(共20分)
31.D(2分)
32.常(1分) 隐(1分)
33.ABCD(3分)
34.AA或Aa(2分) 5/6(2分)
35.对II-4进行基因检测,若其不含致病基因,则孩子不会患病(2分);若II-4含有致病基因,则需在怀孕后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若胎儿基因型为aa,建议夫妇应中止妊娠或等胎儿出生后治疗干预(2分)。
36.D(2分)
37.ABD(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