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0: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品析朗读与想象体会,借助长征故事,理解诗歌意境,感受红军的伟大精神。
(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朗读与想象体会,借助长征故事,理解诗歌意境,感受红军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诗朗诵导入,燃起学生学习热情。
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
激情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首诗歌,重走长征路,探寻长征精神。
2、指导朗读题目。(自豪、缓慢)
设计意图:动情的导入语,激情澎湃的配乐朗诵,不仅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因此会产生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二、品味诗意,感悟诗情
(一)长征第一站----初探长征路
1、请同学们试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找一找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2、学生交流小结:
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一个个陌生而简单的词汇,却浓缩着几百个日日夜夜长途跋涉的艰难,让我们在诗句中穿梭,在文字中品读诗意,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
(二)长征第二站----细探长征路。
(小组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在移动终端发送的学习任务。从诗歌中最能触动你的一字一词入手,试着还原红军所经历的磨砺,感悟他们战胜困难的精神。
2、生交流分享。
预设 A、五岭逶迤腾细浪。
(1)从“五岭”“逶迤”的意思入手,感受行军困难。从“腾细浪”感悟战士们毫无畏惧的乐观精神。
(2)师相机引导:逶迤字形复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两个字有个特点,它们都是“之”旁,仿佛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们应该怎样读?
(3)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链接:
这五座高大的山脉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横跨四个省份,因其高、险,绵长曲折,让人望而生畏,被世人称为无法逾越的天堑。这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又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视频链接:革命家陆定一描述越城岭的视频。
(4)生带着想象齐读这一句,体会战士们乐观的精神。
预设 B、乌蒙磅礴走泥丸。
(1)从“磅礴”入手,根据字形字义,了解乌蒙山的特点,感受长征之难;从“走泥丸”感悟红军蔑视困难的乐观精神。
(2)师相机引导:
①你知道红军翻越这两座山的时间吗?(时值寒冬,冰雪冷酷,缺衣少食,后有敌人围追堵截,红军在这种情况下翻越五岭和乌蒙山,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刚才我们从字词入手理解诗意,感悟精神,你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吗?
预设 1:比喻
预设 2:夸张
链接资料:加深学生对古典诗歌中夸张手法运用的理解。
(3)指导朗读:面对无法逾越的天堑,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硬是用双脚一步一步去丈量。让我们用声音传递出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战士丈量天堑的艰难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4)小结:汉字有着独特的魅力,蕴含着深意,阅读诗歌,从一字一词入手,着眼于字音字形,往往能将我们带入更深刻的意境中。
设计意图:对五岭和乌蒙山,学生根本不熟悉,所以要让学生体会出红军爬山历程的艰难是比较困难。找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情感朗读等学习方法是比较容易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通过想、说、读,学生就不难感受红军爬山历程的艰难了。
预设 C、金沙水拍云崖暖。
(1)从“崖”的字形入手,了解字义,进而理解诗意,感受环境恶劣。
(2)生引入巧渡金沙江故事,再现当时的场景,加深理解。
(3)师引导: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红军有没有顺利渡江?哪个词帮你得出了结论?(暖)
明确:毛主席巧用妙计,调虎离山,不费一兵一卒,仅凭 7只渡船在 7天 7夜内,2万多人全部渡江。一个“暖”字,不仅是外在的感受,还可以表现内心的喜悦。
(4)齐读,读出胜利的喜悦。
预设 D、大渡桥横铁索寒。
(1)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生交流感受。
(2)思考:有人说,寒是指铁索的寒冷,此时此刻你对“寒”字又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一个"寒”字写出了战士们用鲜血铺就的道路是残酷的,一个”寒"字更道出了诗人对战士们的缅怀。
(3)指导朗读:
师:并不是所有战役都能如金沙江那般巧妙的避过敌军锋芒,绝大多数战役,是一场血与火的斗争,是智慧与勇气的考验。胜利,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铺就的,看到血泊中的战友,看着滴血的铁链,看着充满硝烟的战火,主席的内心怎能不悲痛呢! 同学们,这是渲染冷峻形式的诗句,读这是浸透战士鲜血的诗句,读这是缅怀红军战士的诗句,读这是赞美英雄气概的诗句,读
(4)小结: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感情穴位,让我们把内心的汹涌澎湃送进诗里,读出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勇战泸定桥的悲壮。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有个性地朗读课文,传递用心读的理念,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预设 E、更喜岷山千里雪。
(1)生结合红军过雪山的故事,引导大家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红军战士无惧困难的乐观精神。
(2)结合长征路线图,分析“更喜”的含义。资料链接:越过岷山,就意味着最后克服了极其艰苦的“雪山草地”,进入西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即将会合;同时,北上抗日的战略目的即将实现,革命高潮的“新局面”也即将打开。这就是说,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铁流两万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一破天荒的革命大进军即将胜利完成了。
(3)指导朗读:一路走来,红军战士以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一切困难,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齐读)
(4)小结: 远征难,但是我们不怕,这是毛泽东的气魄,也是我们应该一直铭记心间的长征精神。让我们带着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把我们一路走来的感受送进诗里,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在充分体会远征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并反复诵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
三、长征第三站---挑战长征路。
(课堂检测)
1、组题检测。
2、分析数据,根据正确率随机讲解。
四、长征第 N站----赓续长征路
1、播放《长征》歌曲,情感升华:
2、拓展延伸:本单元以“历史回声”为主题安排了 4篇文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为我们勾勒出不同革命时期壮阔的历史画面。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之后,会从不同的侧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者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小结:短短的 56个字,就让我们重走了长征路,长征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习主席说,不忘初心,我们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每个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一定会实现我们伟大的长征梦!让我们不忘历史,继承长征精神,战胜生活与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攀登人生巅峰!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加深理解长征的意义。
五、作业推荐
1、阅读诗词:《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2、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从字词入手,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豪迈气概。
设计意图:阅读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和诗人风采。
板书设计
5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