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6.2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2 22: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学会使用量筒;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比赛举两个小球。提出猜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测出体积为 6cm3、8cm3、10 cm3的铁块、铝块及塑料块的质量。并利用 excel中的绘图功能将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绘制出来。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对这个结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
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 2.7×103kg/m3,它的意义是 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 2.7×103kg。
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
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C及 1个标准大气压下.
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
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