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 总第 课时 教 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十五从军征》 共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句,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3.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4.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2.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教法学法 讲授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反复诵读,理解体会。
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朗读音频资料。
教 学 过 程
【导入】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朗读】扫除字词障碍,提示正确停顿(引导学生回顾划分古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十五从军征一、解题:题目:先看题注。回忆《木兰诗》出处,复习讲解乐府及乐府诗:诗歌的发展脉络我们现在能看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谣是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千年前黄帝时代的《弹歌》,仅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翻译为:砍竹子,制弓箭。射出弹丸,追杀野兽。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经》,它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由盛到衰整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情感率真、充沛,语言优美、生动,以四言为主。《诗经》六义:指内容上的风、雅、颂,手法上的赋、比、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之前都是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他创造了体制宏大的“楚辞”。《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到了汉代,政府建立了掌管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机关──乐府,后来乐府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样式。《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乐府诗,后世文人模拟的这类作品也称乐府,成就最高的当推唐代白居易的新乐府。“乐府双璧”指的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唐朝初年新形成了一种诗体,因为要有别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代以前的古体诗,所以那时称之为“近体诗”,近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有四个特点:1.句数固定(律诗8句,绝句4句);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这时期最为有名的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代表杜甫。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词最初称为“曲子词”,“由乐以定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逐渐脱离了音乐。从形式上看,诗句的长短是一律的,而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所以叫“长短句”。写词要依据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有的词牌之后另注词题,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的在词牌下作一小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个时期根据词的风格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主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为代表的婉约派。金元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乐曲曲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曲,分为散曲、剧曲两大类。我们接触的《朝天子·咏喇叭》就属于散曲,另外《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也是散曲中的名篇。散曲内容以抒情为主,因为是在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曲比词更通俗浅近。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关于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即已出现,汉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有采诗的职能。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或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语),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反映了两汉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思想感情。汉乐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乐府诗自汉经魏晋六朝至隋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汉代乐府诗大都入乐,每个篇名各有传统的内容。魏晋以后,文人拟作,或依旧曲填新词,或用古题咏时事,有的入乐,有的不入乐。内容上突破原来传统,音韵、节奏上渐趋整齐,推动了五言诗、七言诗的出现和发展。唐代文人进一步冲破古题、古调的藩篱,另立新意,抒写新事,形成一种“新题乐府”。到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讽喻朝政,针砭时弊。宋朝人郭茂倩将自两汉至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并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横吹曲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汉乐府民歌则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二、翻译:十五岁就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还乡(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乡里的人(同乡)连忙问道:“我的家中还有谁?”(乡里人很婉转地回答:)“且看远处那是你的家,松柏成林坟墓相连。”(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林坟墓累累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以下便是他到家后的事。)野兔乱窜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乱扑在房梁上飞来飞去。庭院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舂罢谷子拿来煮饭(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采摘葵叶拿来做羹。羹饭一会儿(很快)就熟了,我(老兵)却不知道送给谁(一起分享)(即:不知道和谁一起吃。意即举目无亲无人共享)。我(老兵)出门向东张望(望去),泪水洒落(老泪纵横)沾湿了衣服。三、分析开头两句,统摄全篇,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他从未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就被迫应征入伍,直到两鬓苍苍、85岁高龄,实在无法为统治阶级卖命了,才得以归来,(从军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在军队中竟然呆了整整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枕戈待旦,沙场鏖战,出生入死,流了多少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诗人都没有做正面的描述,只把它们凝结到一个“征”字里,让读者去联想,这是高度的概括。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读者)提供服役的确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从“始得归”的“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六十五年来里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然悲伤的感彩。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这位被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的兵役制度耗尽了一生的老兵,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竟然九死一生,没有把白骨抛在草野沟壑之间,实在也算得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此刻,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究竟是喜还是悲恐怕连他自己也讲不清楚。可是,对于亲人的思念,却促使他急切地要打听一下家里的情况,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句迫不及待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他与家人失去联系已经不知多少年了。或许自打从军走后,就根本没有与家人取得过联系。六十五年的艰难岁月,自己都由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变成了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衰翁了,哪里还敢指望去时的家人全都在世呢?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应当说,主人公对这数十年来家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幸遭遇和变故,是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尽管如此,乡里人的回答,却仍然不能不令人觉得意外和吃惊,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吧,远远那一座座长满松柏的荒坟就是你的家!——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但是这就是摆在这位老兵面前的一个铁的现实!原来一个人丁兴旺的家,竟然没有一个在世之人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做梦都盼望着回家,及至归来,却无家可归,还不如战死在疆场,倒也免受这老无所依的悲苦!“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近看(随着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的脚步,诗人描写的镜头也一步步捱近)则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景象。这就是他的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野兔从狗洞中爬进爬出,屋梁成了野鸡的安身之所,庭院、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家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这种种情形,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这个曾经炊火融融、整洁有序的人家,早已成为人死屋空、杂草横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由于统治者穷兵黩武,长期对外战争,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民生凋敝。饥荒、战乱、天灾、人祸,竟然使得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人,死在了流血沙场、天天都与死神打交道的出征士卒之前,坟上松柏都已郁郁葱葱,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这个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竟成了全家唯一的幸存者!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里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就从一个更深广的角度,把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向前推进了一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但揭露了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和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人民涂炭、流离失所的黑暗现实。它所表现的,不只是一个老兵的家庭悲剧,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灾难与不幸(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面对这个五破荒芜的家园,这位老兵的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碎了。六十五年积压在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泪水只能向心里流淌。“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他已被凄凉和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孤苦伶仃,默默地采下野谷和葵菜,作成饭羹,但却不知送给谁吃。这时,他似乎才恍然明白,自己孑然一身,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诗的最后两句在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在极度凄楚的情况下,他走出了年久失修的破门、这个令人伤心的家门,怅然相望,向东方看去,茫茫四野,何处是自己的归宿?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也许幻想看到久别的亲人?当然,这是他不可能看到的,于是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回到现实,想起现实,“泪落沾我衣”,不觉老泪纵横,洒满了褴褛的征衣。此情此景写得何等沉痛,着实叫人痛苦至极,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周围乃至整个国家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前面几句的理解,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四、主题这首诗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控诉了汉代(封建社会中)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少年参军服役了一辈子,老来回到家乡却已是家破人亡庭院败落,与所有的亲人阴阳相隔,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能凄惨地独自做些野菜充饥苟活,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以及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厌恶、远离战争,渴望、追求和平的愿望)五、写法鉴赏(一)这首完整的五言叙事诗,以第一人称语气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在叙述上,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并起伏有变化。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依照人物回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序、行踪)及其情感变化(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行踪)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情感变化为:急于想回家,急于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即: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二)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舂谷作饭、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三)这首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保留着质朴的民歌的语言风格,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光彩,并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的启发。杜甫的名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都明显看出受本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