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6 小组合作学习。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三、总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250(桶) =250(桶)(25×5)×2=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运算定律,能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2、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 25×4=100(人)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1、填一填。45×23= ×45 运用的运算定律: 62×25×4= ×( ×4) 运用的运算定律: ×(20× )=5× ×15 运用的运算定律: 2、算一算,比一比。78×2×50 65×25×4 20×38×5拓展练习:3、应用题(1)妈妈卖了72千克猪肉,每千克12元,共卖了多少元?(列式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验算)(2)绿园区有25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有9平方米,每平方米收瓜菜4千克,共收瓜菜多少千克?(用简便方法运算)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7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难点: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 50×20= 25×4= 25×8= 25×12= 25×40= 125×8= 125×16= 125×24= 125×8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 25×4 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3×8×4×5=(3×4)×(8×5)运用了 (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计算
25×11×4 125×3×8 5×29×2250×(4×57) 25×36 125×16拓展练习:三、李老师家有4个书柜,共有9层,每层都放了25本书,李老师家共有多少本书?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8 4、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5、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总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四、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4+2)×25 (2)4×25+2×25 =6×25 =100+50=150(人) =150(人)(4+2)×25=4×25+2×25(a+b)×c=a×c+b×c a×(b+c)=a×b+a×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要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学法指导 学生合作讨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铺垫孕伏思考问题:例8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二、新授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再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3、汇报。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填括号235×14+235×86 = 235×(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125 382×101-382 4×60+50×4 拓展练习:3、苹果45元一箱,香蕉55元一箱,买12箱苹果和12箱香蕉,一共付多少钱?买35箱香蕉比买35箱苹果多花多少钱?
教学反思
课题 运算定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9 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2、学生说出自己对这种简便方法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及连除的简便计算法则。四、达标训练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29+22+78=29+100 ( ) 35×16=35 ×2×8 ( )102×56=100×56+2( )2、怎样简便怎样算: 17×32-7×32五/作业布置教材P47页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学习要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用乘法运算定律及连除方法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观察例9主题图引入新课。 2、揭示课题: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0页例9,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根据例9题中信息列出算式。2、还有不同的解法吗?3、算式在计算时写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教师出示书上的问题,合作解决。(三)自学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12×97+3×97 2000÷8÷252、我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盒豆浆。一盒牛奶2.40元,一盒豆浆0.60元。一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小练习302=300+□ (300+2)×43=300×□+2×□2003=2000+□ (2000+3)×14=2000×□+□×□简便计算35×8+35×6-4×35 125×25×8×4 37×29+37+37×70
16×98+32 125×64拓展练习:计算19999+9999×9999
教学反思
PAGE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