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0:15:54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生物学科试卷
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第 1~30 小题,每小题 1 分;第 31~40 题,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 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 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
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鹿群的年龄结构
C .种群的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 K 值)是可变的
B. “J”形与“S”形曲线之间的差值可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
C. 在“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D. 鱼类养殖中,捕捞后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3.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影响动物种群增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捕食
B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C .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夏季萌发,主要受温度影响
D .东亚飞蝗爆发主要是气候干旱导致的
4. 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目 B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5.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 由于竞争导致对环境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下列不
生物学科试卷·第1页(共12页)
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A .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
B .鲢鱼在水上层,青鱼在水下层
C .兔子总是选择在狐狸出现少的地方活动
D .不同温度喜好的动物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处栖息
6. 希腊陆龟是爬行动物, 性情较活跃, 喜爬动, 摄食植物的花、果实、茎叶等, 以固态尿酸盐的
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请推测希腊陆龟最可能生活的生物群落是
A .湿地生物群落 B .草原生物群落 C .森林生物群落 D .荒漠生物群落
7. 生态学家对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 20 年后两块林 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137 种,而自
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226 种,但乔木相对稀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自然恢复林比人工恢复林的植物种群密度高
B .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均属于次生演替
C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 自然恢复林物种的变化说明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8.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种生物都会被多种生物捕食 B .每种动物都能以多种植物为食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D .每个营养级一定会有多种生物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顶级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 10%
B .某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 .某一营养级约有 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D .分解者﹑消费者总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 10%
10. “美丽乡村 ”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
下列关于“美丽乡村 ”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丽乡村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美丽乡村 ”生物多样性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C.“美丽乡村 ”能量传递效率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D.“美丽乡村 ”能量金字塔有可能呈倒金字塔形
11.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水酸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做下图模拟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生物学科试卷·第2页(共12页)
A .该装置可探究海水酸化对轮藻生长的影响
B .该装置可模拟过量 CO2 排入水生生态系统
C .海水酸化不只会影响藻类等生产者的数量
D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主要传递形式为 CO2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鸟类的“求偶炫耀 ”不属于行为信息
B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一种生物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13. 下列关于化学信息和化学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化学信息防治害虫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B. 化学信息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C. 化学防治的原理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对有害生物种群进行控制
D.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快速消灭害虫,降低害虫密度
1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
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高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低
C. 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可通过自我净化作用保持相对稳定
D. 弃耕农田生态系统经长期的群落演替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5. 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B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C .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
D .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
16. 某地推动国家公园建设,通过生态廊道等方式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 连通、整合和优化
特定地区的生态资源,构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是辨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生态断裂点的出现对物种种群繁衍有不利影响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易地保护措施
D .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科试卷·第3页(共12页)
17. 与蓝莓果、蓝莓汁相比,蓝莓酒的某些营养成分更丰富,也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下列有关
蓝莓酒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家庭制备蓝莓酒时需要用清水反复冲洗蓝莓
B .在家庭制作蓝莓酒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微生物生长
C .在制作蓝莓酒的过程中,发酵液会产生气泡
D .蓝莓酒和蓝莓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要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18. 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 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 将蒸熟的 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 如鱼眼汤, 净淘米八斗, 炊作饭, 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
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 ”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释放形成的
C.“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极冷 ”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19. 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来直接培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B .从微生物中分离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加氮源
C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D .琼脂是一种多糖,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20. 下列有关微生物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用于纯化菌种并进行活菌计数
B .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需要对 3 个菌落数目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C .细菌计数板比血细胞计数板薄,常用于酵母菌细胞、霉菌孢子等的计数
D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
21. 图 1 为谷氨酸发酵装置示意图,图 2 为谷氨酸产生机理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所用菌种是异养厌氧微生物 B. 发酵前常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生物学科试卷·第4页(共12页)
C. 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 及时排出代谢物是提升产量关键措施之一
22. 下图为 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 DNA 连接酶、解
旋酶、DNA 聚合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23. 限制酶可识别并切割 DNA 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 BamH Ⅰ 、EcoR Ⅰ、
Hind Ⅲ和 Bgl Ⅱ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切割出来的 DNA 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的是
A. BamH Ⅰ和 Bgl Ⅱ B. BamH Ⅰ和 Hind Ⅲ
C. BamH Ⅰ和 EcoR Ⅰ D. EcoR Ⅰ和 Hind Ⅲ
24. 下列属于质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理由是
①能自我复制;②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③具有标记基因;④是环状 DN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25. 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中, 将含有一定杂质的 DNA 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 2mL 的
4 种溶液中, 经搅拌后过滤,获得下表所示的 4 种滤液,含 DNA 最少的是
选项 溶液 操作 滤液
A 研磨液中 搅拌研磨后过滤 滤液 E
B 冷却的 95%的酒精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 F
C 2mol/L 的 NaCl 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 G
D 0. 14mol/L 的 NaCl 溶液中 搅拌后过滤 滤液 H
26. 利用 PCR 扩增目的基因, 其原理与细胞内 DNA 复制类似(如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 DNA
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学科试卷·第5页(共12页)
A .变性过程中断裂的是 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 .复性时引物 a 必须与引物 b 碱基互补配对
C .复性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
D .延伸时需要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催化
27.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B .基因表达载体包含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C .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下游,能够终止翻译过程
D .不同的目的基因所需的启动子不一定相同
28. 基因工程中因受体细胞不同,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也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目的基因导入老鼠细胞内常用显微注射法
B .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常用花粉管通道法
C .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D .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常用显微注射法
29. 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 有效地提高了番茄的耐寒能力。检测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在番
茄体内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
A .在试验田中观察番茄的耐寒能力
B .检测番茄的体细胞中是否存在鱼的抗冻蛋白
C .检测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
D .检测番茄体细胞中是否有鱼的抗冻蛋白基因
30. 用 PCR 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 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 1 号为 DNA 标准样液(Marker),10 号为蒸馏水, PCR 时加入的模板 DNA 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
不合理的是
A .PCR 产物的分子大小在 250~500 bp 之间
B .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 DNA
C .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 .10 号确定反应体系等对结果没有干扰
生物学科试卷·第6页(共12页)
31. 东北豹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喜独居,成年每胎产仔 2~3 只,主要捕食中小型猎物。每只东 北豹体表的条纹或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以此为依据, 2015 年中俄两 国科学家使用红外触发相机对东北豹的全球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东北豹的全球数量仅
为 84 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东北豹种群数量很少,与其繁殖力较低有重要关系
B .上述中俄两国科学家调查东北豹时采用的是估算的方法
C .每只东北豹体表独特的条纹或斑纹与 DNA 分子的特异性有关
D .就地建立东北豹国家公园,属于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32. 科研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 1 公顷的范围,第一次放置了 100 个鼠 笼,捕捉到了 83 只老鼠,其中 68 只褐家鼠,并对褐家鼠进行标记; 一段时间后再次捕捉, 捕捉到 63 只老鼠,其中褐家鼠 42 只,被标记的只有 12 只。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 436 只/公顷
B .草原上鼠与羊为竞争关系,鼠害严重时会影响羊的生存
C .因鼠被再次捕捉的概率变小,所以估算值比实际值小
D .若在两次捕捉期间发生过草原火灾,不会影响统计结果
3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1~4 是乙中的
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表示为
C .分解作用可用箭头甲指向丙表示 D .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4. 下列叙述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 . ①表示迁入率, ②表示迁出率, X 表示种群密度
B . ①表示空间和资源充裕, ②表示引入某种动物的天敌, X 表示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 ①表示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表示长期干旱, X 表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D . ①表示复杂的食物网, ②表示人类活动, X 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5. 用 PCR 扩增下面的 DNA 片段:
生物学科试卷·第7页(共12页)
5'GACCTGTGGAAGC ……CATACGGGATTG3'
3'CTGGACACCTTCG ……GTATGCCCTAAC5'
供选择的引物有:
①5'GACCTGTGGAAGC3';②5'CATACGGGATTG3';③5'GTATGCCCTAAC3';
④5'CAATCCCGTATG3' ,共四种,应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现在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多 数采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原理就是以病毒独特的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 PCR 扩 增,使我们选择的这段靶标 DNA 序列指数级增加,每一个扩增出来的 DNA 序列,都可与 我们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 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累积的荧 光信号就越强。而没有病毒的样本中, 由于没有靶基因扩增, 因此就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增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通过鼻咽拭子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
B .核酸检测其实就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
C.PCR 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引物、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热稳定 DNA 聚合酶、缓冲液等
D .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与试剂盒自身的检测准确性有关,也跟检测样本采集的时
机和检测样本的类型密切相关
37. 已知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三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分别是 aY、
AXbXb 、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aaXbXbYY
C .三种基因型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异常
D .基因型为 AXbXb 和 A 的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38. 小黑麦(8n=56)产量高, 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适于高寒山区种植。小黑麦由普通小麦
(6n=42)和黑麦(2n=14)杂交, 并经染色体加倍而获得, 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生物学科试卷·第8页(共12页)
A .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F1 为四倍体,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配子
C .过程②获得小黑麦所使用的技术是单倍体育种
D .过程②获得小黑麦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9. 科研人员利用三种动物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遗传学实验来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它 们的两对相对性状均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
的是
组别 亲本 选择 F1 中两对等位基因均杂合 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F2 性状分离比
甲 A×B 4∶2∶2∶1
乙 C×D 5∶3∶3∶1
丙 E×F 6∶3∶2∶1
A .三组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组可能是任意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均使胚胎致死
C .乙组可能是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
D .丙组可能是其中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时胚胎致死
40. 人类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a 是由基因 A 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 女性群体中该病的发病 率为 1%。已知某种方法能使基因 A 和 a 显示为不同位置的条带,如果只呈现一条带,说明 只含有基因 A 或 a ;如果呈现两条带,说明同时含有基因 A 和 a 。用该种方法对图甲中的个
体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 A 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基因 a 属于基因突变
B .若 6 号个体含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一定来自 2 号
C .4 号和 5 号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 1/2
D .3 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9/20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41.(9 分) 小球藻是一种真核单细胞绿藻, 科学家常利用小球藻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
生物学科试卷·第9页(共12页)
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小球藻的细胞破碎后, 可采用 法分离小球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若离心沉淀后
的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并产生气体, 说明上清液中含有 结构。
(2)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小球藻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①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进行以下两组实验: H218O+CO2 →小球 藻悬浮液→18O2 ;H2O+C18O2 →小球藻悬浮液→O2 。已知 18O 无放射性, 相同时间后可通过
检测 O2 的 来确定其来源。
②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放射性 14CO2,在适宜光照处培养一段时间, 并连续测量小球藻细
胞中含放射性 C3 和 C5 的相对量,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物质 A 是 (填“C3 ”或“C5”),0~t 时,含放射性标记的物质 A 先于 B 出
现的原因是 。t1 ~t2 时,物质 B 比 A 的相对含量低, 原因是 。
42.(9 分)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 用好黄泥晒干,筛过, 以小便浸之。又晒干, 筛过, 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 封树枝……则根生。”古文中用浸泡过小便的黄泥封裹枝条, 使枝条生根的方法, 涉及到的
植物激素是 ,人的小便中含有该植物激素可能的原因是 。
(2)脱落酸能延长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原理是其具有 (填“促进 ”或“抑制 ”) 细胞分裂的作用。研究表明, 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 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
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种子萌发时,淀粉的分解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萌发的种子中 “-淀粉酶含量显著增 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蒸馏水、脱落酸溶液、赤霉素溶液探究脱落酸、赤霉素这两种激
素在大麦种子 “-淀粉酶的合成上作用效果是否相反,步骤见下图:
生物学科试卷·第10页(共12页)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
43.(10 分)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下表是某湿地公园内的部分湿生 植物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已知湿生植物可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至
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中,该过程有助于去除水体污染物。请回答:
种名 适应水深/cm 主要生态修复作用
芦苇 30~60 有助于硫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
睡莲 <30 根吸收水中的铅、汞及苯酚等有害物质
黑藻 90~250 对某些金属有吸收作用
(1)根据湿地公园地区的实际环境,合理地确定湿生植物的数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表中湿生植物在同一区域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芦苇有助于去除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物的原因是 。 湿生植物如睡莲, 吸收水中的铅、汞等有害物质,在体内难以降解, 从而积累在体内,超
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为 。
(3 )为了 维持 该湿地生态系统 的相对稳定, 仍需要加强控制污水的排入量 ,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绘制了该湿地生态系统内不同组分的能量类型、所占比例和去向示意图(d 表示该 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阴影部分表示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第一、二营养级间的 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图中字母表示为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表示分解
者利用的能量是 (用图中字母和文字表示)。
生物学科试卷·第11页(共12页)
44.(11 分)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 每只成年大熊猫每日进食竹子 量可达 12~38 kg,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 8%的纤维素和 27%的半纤维素。研究人员从大熊猫
粪便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所利用的选择培养基营养成分上的特点是 ;
该实验中应设置的对照组有 (填序号)。
①未接种的完全培养基 ②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③已接种的完全培养基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取 法, 用平板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一般需要
将平板 (填“倒置”或“正置”)。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大熊猫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实验中初步预估锥形瓶粪便样 液中细菌细胞数为 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 0.1mL 稀释后的菌液, 且保证每个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 200 个,则至少应将锥形瓶中的菌液稀释 倍。 该方法
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将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加有刚果 红的培养基上会出现透明圈, 据此推测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后,出
现了无透明圈的菌落,其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
45.(11 分) 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 )为显性,长刚毛和短刚毛由 B/b 基因控制, A/a 、B/b 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甲(灰体)、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 F1 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 甲× 乙 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1∶1∶1
② 乙×丙 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3∶1∶3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果蝇的长刚毛对短刚毛为 (填“显性 ”或“隐性 ”);乙果蝇的基
因型是 ,丙果蝇的表现型是 。
(2)根据表中第 (答“① ”或“② ”)组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A/a 、B/b 这两对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进行分析,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
(3)请从 F1 代个体中选择果蝇, 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A/a、B/b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要求:写出杂交组合、预期实验结果)。
生物学科试卷·第12页(共12页)玉溪一中
43.(10分)
玉溪一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生物 学科答题卡 (1)
(2)
学号
班级: 姓名: 座号: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注意事项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学号等填写清楚。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3)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4 (4) .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5.缺考标记由老师填涂,学生禁填。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44.(11分)
一、选择题( 共 50分 )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21 [ A ] [ B ] [ C ] [ D ] (1)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2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23 [ A ] [ B ] [ C ] [ D ] (2)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25 [ A ] [ B ] [ C ] [ D ] (3)
26 [ A ] [ B ] [ C ] [ D ] 31 [ A ] [ B ] [ C ] [ D ] 36 [ A ] [ B ] [ C ] [ D ]
27 [ A ] [ B ] [ C ] [ D ] 32 [ A ] [ B ] [ C ] [ D ] 37 [ A ] [ B ] [ C ] [ D ]
28 [ A ] [ B ] [ C ] [ D ] 33 [ A ] [ B ] [ C ] [ D ] 38 [ A ] [ B ] [ C ] [ D ] (4)
29 [ A ] [ B ] [ C ] [ D ] 34 [ A ] [ B ] [ C ] [ D ] 39 [ A ] [ B ] [ C ] [ D ]
30 [ A ] [ B ] [ C ] [ D ] 35 [ A ] [ B ] [ C ] [ D ] 40 [ A ] [ B ] [ C ] [ D ]
45.(11分)
二、非选择题( 共 50分 )
41.(9分) (1)
(1)
(2)
(2)
(3)
42.(9分)
(1)
(2)
(3)
请勿在此作答
第1页(共1页)玉溪一中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生物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第 1~30 题,每小题 1 分,第 31~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5 BBADC 6~10 DACBD 11~15 DBACD 16~20 CACCB
21~25 DAABB 26~30 BCDCB 31~35 BBADD 36~40 CCDCD
二、非选择题(5 个小题,共 50 分)
41.(9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差速离心(1 分)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相对分子质量(1 分) C3(1 分)
在暗反应过程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然后发生 C3 的还原,放射性首先出现在 C3 中
达到稳定时,1 分子 C5可生成 2 分子 C3
42.(9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生长素(1 分)人吃了含生长素的植物后,由于没有分解生长素的相关的酶,随尿液排出
(2)抑制(1 分) 高温使脱落酸降解,大雨又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于是种子就会在穗上发芽
组别 蒸馏水 脱落酸 赤霉素 脱落酸+赤霉素
含量 处理组 处理组 处理组 处理组
麦芽糖含量(g/mL)
(3) (3 分)
43.(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协调 垂直
(2)湿生植物根部释放的氧气可被微生物(分解者)用来参与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去除
水体部分污染物(湿生植物根部释放的氧气可提高水体溶解氧,使得好氧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
繁殖,微生物的聚集能通过分解有机物为植物提供无机物,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有利于提高污水净
化效率)(2 分) 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a2+b2+c2+d2)/(a1+b1+c1+d1)×100% (2 分) c1+(消费者摄入量中的)粪便量(2 分)
44.(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①②③(2 分) (2)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 倒置
(3)104(2 分) 偏小 该方法得到的单菌落可能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产生的(2 分)
(4)自养(需氧)型
45.(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隐性 aaBb 灰体短刚毛
(2) ②(2 分) 丙果蝇的基因型为 AaBb,能够产生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2 分)
(3)(4 分)方案 1:选择第①组 F1 代中的灰体短刚毛果蝇与黑体长刚毛果蝇进行杂交(1 分),观
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1 分)。子代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
=1∶1∶1∶1(2 分)。
方案 2:选择第①组 F1 代中的灰体短刚毛雄、雄果蝇进行杂交(1 分),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1 分)。子代灰体短刚毛∶灰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9∶3∶3∶1(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