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 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膀胱内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尿液
B.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C.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RNA 聚合酶、胰岛素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脚掌磨出的水泡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原因是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
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红细胞
氨基甲酰
CO
+
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
(7%)
→H CO
→H O
—HCO
血红蛋白
血浆
(5%)
CO +H O→H CO
lco,-
组织液
co |
H O-
HCO
Cl
-
2碳酸
酐酶
缓冲
作用
(88%)
CO
Cl
)
A. 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H CO —Na CO
B. 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 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
了10层磷脂分子层
C. 随着 CO 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D. 图中组织液中的 CO 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
HCO
(
丝状体
)3.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
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
细胞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
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内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内皮细胞可从中获取所需的营养
B.渗入组织液的血浆蛋白可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淋巴管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淋巴液减少
D. 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少部分进入毛细血管
4.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腺体之一,可
分泌甲状腺激素。如图为人体甲状腺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
程,图中 a 、b 、c 表示不同的细胞外
液 ,d、e、f代表不同的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c 所在的管道堵塞,不会导致b 处出现组织水肿
B. 肾脏是构成e 系统的主要器官,当其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会升高
C.a 中 O 浓度通常小于b 处,而甲状腺细胞中 CO 浓度一般要高于b 处
D. 图中d 是消化系统,e 为泌尿系统,人体的代谢废物均是通过 e 系统排出体外
5. 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下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
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体液。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体c 中的物质进入d 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B. 内环境稳态是指 b 、c 、d三种体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4 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d 与 c相比, d 中的蛋白质含量又比c 高
D.d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
6.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受体缺陷,导致糖类不能及时氧化分解, 部分糖会随尿排出体外。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肾功能受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机体的内环境中进行的
B.糖尿病患者如果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
C. 糖尿病患者体内萄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患者消瘦
D.血糖升高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而出现容易口渴的现象
7.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
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
接电位计a和b。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 和b 均有电位波动,左
后肢出现屈反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b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b 出现电位波动同时左后肢出现屈反射,说明兴奋在
反射弧上是双向传导的
B. 兴奋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 刺激b 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出神经, b 出现电位波动,但a 未出现电位波动,原因是在
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 该实验的反射弧为皮肤上的感受器→ 电位计 a 所在的传入神经→ 中枢神经→ 电位计b 所
在的传出神经→骨骼肌
8.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疾病
B. 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C.艾滋病(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D.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
9、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
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2页/共6页
第 3 页 / 共 6 页
(
哮
)A. 图中T 细胞既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源于E 的增殖和分化
C. 图中 C、E细胞均能识别过敏原
D.与正常的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⑦⑧⑨
10.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 用。可卡因可抑制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影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产生奖赏和依赖效应。 产前可卡因暴露可导致胎儿糖代谢斋乱。实验发现,经鼻腔给予大鼠胰岛素,可降低可卡因所致
的奖赏效应和运动活性,说明糖代谢紊乱与可卡因成瘾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吸食可卡因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此反射活动的完成依赖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
B. 吸食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吸食可能会导致后膜受体减少进而产生
依赖
C. 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D. 大鼠实验表明,胰岛素有望开发成为治疗可卡因成瘾的药物
1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等。研究发现这与患
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图中以“▲”表示)难以作用于细胞2有关,相关机制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发病的原因是蛋白质A 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强导致
B. 研发抑制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
C. 离子 X 进入细胞2的方式不需要消耗ATP
D. 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信号分子在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
12.陈铭曾在《奇葩说》中表示“无数个一捧起书就会困的时刻,都怪童年的深夜”。从心理 学的角度来看,犯困本身与学习活动无关,但由于在大脑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看书学 习,而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不行,从而勉 强支撑。如此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本来并不相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一学习就困”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它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条件反射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而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改变以及新突
触建立有关
D.“一学习就困”的形成是条件反射建立的体现,尽量避免在大脑处于劳累的状态下学习
13、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4页/共6页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 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 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 激素 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14、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 (GC)。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 有免疫抑制作用。正常机体调节 GC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关于 GC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刺激
二
下丘脑
CRH
垂体
AC
TH
肾上腺
皮质
→糖皮质激素
(GC)
)
A.新冠肺炎患者使用GC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淋巴因子消灭病毒
B.长期大量使用 GC, 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增强
C.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调节
D.GC的分泌过程受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
15.如图所示是某激素分子的信号传递途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 Gs-蛋白,Gs-蛋白与细胞膜 上的腺苷酸环化酶 (AC) 结合激活AC,AC 激活后将ATP转化为cAMP,cAMP 作为“第二信
使”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细胞液
受体
AC
细胞膜
&s-
蛋日
ATP
cAmp
PKA
PKA-
活
化
强白丙
+ATP
白
质
B-ADP
生理效应
)
A. 从受体位置和信号传递途径分析,该激素很有可能是性激素
B.Gs-蛋白在受体和 AC 间运动,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 激素在细胞内有 cAMP、PKA 等多个环节传递信号,有利于放大激素的效应
D. 对同一细胞来说,不同的激素会有不同的受体,但都会激活 AC, 产生 cAMP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除特别标注外均为每空2分)
16.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和由蛋白质等大分子 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下图是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运到全身各处的示意
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物质运输方向或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a 为 在血液循环系
统中,葡萄糖浓度从高到低的四个点依次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
第5页/共6页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着 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
(3)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通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原因是
(4)某人因一次性饮水过量而出现组织细胞肿胀、功能受损的症状,医生采用静脉注射高浓度氯
化钠注射液的方法为其治疗,使其恢复正常,该治疗方法的原理是
17.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 (ADH) 和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钾离子的排出,如图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血浆渗透压是指
(2)当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位于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
激,促使相应器官分泌、释放抗利尿激素。图
中当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 蛋白促
进, 导致尿量减少。
(3)抗利尿激素 (ADH) 和醛固酮对生命活动
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从作用途径和作用
范围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在于
(4)某患者血压高,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不下降,经检查发现其患有肾上腺皮质腺瘤(会导致肾 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抽血进行检测后发现患者血浆中 (填离子名称)含量低于正
常值, (填离子名称)含量高于正常值。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邀素调节的作用下,通过调节 实现的,水和无机盐
的平衡对于维持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8.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谷氨酸毒性学
说”是解释渐冻症发病机理的一种重要学说。下图表示渐冻症
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变化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刺激发病初期的某渐冻症患者的感受器,此患者 (填“能”或“不能”)感觉到疼
痛,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兴奋在图示结构中的传递是 的(单向/双向)。谷氨酸属于 (填“兴奋”或“抑
制”)性神经递质,理由是
(3)Ca2+ 内流后会引起突触小泡 ,该神经递质可继续作用,引起更多Na+内流,并最
终导致神经元肿胀、坏死
(4)某药物可用来缓解渐冻症的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答出1点即可)。
19、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会损伤肺部细胞,从而导致呼
吸器官衰竭而死亡。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
重。
(1)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 _ 。发热
是机体被感染的重要表现,当人体被新冠病毒侵染后, 一是由免疫系统通过 过程
请除病毒,二是由体温调节中枢 进行调节,从而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调节物质,其表面抗原不明显,不会引起
患者免疫排斥。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进行治疗,效果良
好。结合题意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间充质于细胞发挥的作用可能是 (答出两点)。
(3)机体内的“脑一脾神经轴”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该免疫应答
第 6 页 / 共 6 页
所属免疫类型为 _。研究发现,去除脾神经的小鼠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浆细胞的数量显著
减少。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下丘脑
CRH
神经元脾神经
.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用营上∠酰胆码
腺素受在
乙酰胆
碱受体
浆细胞
T
细胞
B细胞
抗原
抗体
)
(4)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在遭受新冠病毒侵染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 从而保护人
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 (答出一点)。
理
(5)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通常除了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和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外,还具有
(写出一点即可)的生理作用。
20.为研究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哺乳动物的物质代谢强度,某科研小组选择3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
康成年小白鼠,并设计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30只小白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甲组只做手术切口不摘除甲状腺,乙、丙组均手
术摘除甲状腺。5天后,连续给丙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③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10天后测定各组耗氧量并计算平均值,以代表小白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回答下列问
题:
(1)甲状腺激素除了可以采用此实验中的注射方式给药外,可否采用饲喂方式给药 (可以/
不可以)。
(2)每组小白鼠不用1 只,用10只的目的是
(3)10天后,乙组小白鼠的平均代谢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组,原因是
(4)有同学认为还需要增设一组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严谨,你认为增设的一组小白鼠该作何处
高二生物半期考试生物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B C A C D C A
11 12 13 14 15
A D A D C
16:(1)
① .主动运输 ②.BCDA
(2)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代谢活动
(3) ① .小于 ②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细胞中的部分水分渗出,消除细胞肿胀
17:(1)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下丘脑: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
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前者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作用范围较广泛,后者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4)钾离子;钠离子
(5)尿量和尿的成分 人体的稳态
18:(1)①.能 ② .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损伤,但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都完整,能产生疼
痛的感觉
(2) ①.单向 ②.兴奋 ③.谷氨酸与后膜上的NMDA 受体结合后,可促进 Na'内流,引起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 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谷氨酸
(4) 抑制Ca *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神经递质(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
突触后膜 Na'内流等
19:(1)不同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不同: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丘脑
(2)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分化,补充受损细胞;分泌昔养因子,改善肺部细胞微环境;分泌调节物质,抑
制细胞因子风暴
(3)体液免疫;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使T 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减弱了对B 细胞的刺激
(4)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病毒变异快,可
能使疫苗失效
20:(1) 可以
(2),防止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尽量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
(3)①.小于 ② .乙组小白鼠体内无甲状腺激素,丙组小白鼠体内补充了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能促进细胞代谢
(4) 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5) 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