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章句之意,了 解孟子“性善论 ”的要义。
2. 理解孟子的“大丈夫 ”概念,涵养“浩然 之气 ”,砥砺独立人格。
3. 赏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说语言, 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
高中语文
亚圣孟子的成就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
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 周公, 武 、 周公传 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韩愈 《原道》 )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高中语文
孟子生活的时代:大争之世
“ 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 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 。 ”
(《孟子 滕文公下》)
“ 王者之不作, 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民之 憔悴于虐政, 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
(《孟子 公孙丑上》)
高中语文
“性 ”不同看法。 董仲舒说: 其生之自然之质谓之性。
告子曰: “生之谓性。 ”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
曰: “ 然 。 ”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 之白欤? ”
曰: “ 然 。 ”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 (《孟子·告子上》)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1:朗读下面的对话,并概括告子和孟子对
孟子的“性善论”
公都子曰: “ 告子曰: ‘ 性无善无不善也 。 ’或曰:
‘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 … … 或曰: ‘ 有性善, 有 性不善 。 … … ’今曰‘ 性善 ’, 然则彼皆非与? ”
孟子曰: “ 乃若其情, 则可以为善矣, 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 非才之罪也 。
之心人直之_邀这心人直之是这心人
’ ”
……
( 《孟子 告子上》第六章)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2:朗读下面的文字,理解孟子“性善论 ”内涵,
并背诵划线部分文字。
“性善论 ”的内涵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 惕恻
隐之心;非所以内(通“纳 ”)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 yāo,求)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wù,讨厌)其声而然也。
(《孟子 公孙丑上》第六章)
高中语文
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
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 之端也 。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 有 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 者, 贼其君者也 。 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 充之矣 。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 。 苟能充之 , 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 ”
(《孟子 公孙丑上》第六章)
高中语文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曰: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今 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 充乎天地之间, 称 其气之小大。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
高中语文
(公孙丑问曰): “ 敢问夫子恶乎长? ”
曰: “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 直:指道义、正道。
曰: “ 难言也 。 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 直 养 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 。 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 ,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 于心, 则馁矣 。 ” ( 《孟子 公孙丑篇上》 )
学习任务3 wū,何。长,优点,长处。
慊:qiè,快,足。即所行合义,心安理得之意。
指平日不断积累内在的义所产生的。
高中语文
⑴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 ,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 《孟子 滕文公下》 )
⑵孟子曰: “说大人, 则藐之, 勿视其巍巍然 。 ”
shuì 向……进言。 wànɡ ( 《孟子 尽心下》)
⑶孟子曰: “ 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一 乐也;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 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 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 与存焉 。 ” ( 《孟子 尽心上》 )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4:根据下列章句,概括孟子所说的“大丈夫 ”的精神特质。
总 结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 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 尽心下》)
1. 居仁由义
2. 意志坚定
3.人格独立
4. 精神快乐(自由)
高中语文
六层境界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 充实之谓美 ,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 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 尽心下》 )
高中语文
“ 大丈夫行事, 论是非不论利害, 论逆顺不论 成败, 论万世不论 一 生 。 志之所在, 气亦随之; 气之所在, 天地鬼神亦随之 。 ”
(谢枋得《与李养吾书》 )
高中语文
. 孟子曰: “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 … 公明仪曰:
‘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 而食人也 。 ’… … 吾为此惧, 闲先圣之道, 距杨墨, 放 淫辞, 邪说者不得作 。 ” ( 《孟子 滕文公下》 )
【注释】⑴闲: 捍卫; ⑵距: 通 “ 拒 ”, 抗拒 、 排斥 。 ⑶放: 驱逐。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引用了尹焞的话: “学者于是非 之原,亳厘有差,则害流于生民,祸及于后世,故孟子 辩邪说如是之严,而自以为承三圣之功也。当是时,方 且以‘好辩 ’ 目之,是以常人之心而度圣贤之心也。 ”
高中语文
譬喻对比辞从容,刚柔相济心悦服。
>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 ”
高中语文
作 业
1.梳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证思路。
2. 阅读任务单中黄仁宇的《孔孟》,完成练习。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