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复活 课件(第3课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复活 课件(第3课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14: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复 活
(第三课时)
托尔斯泰
列夫 ·
高中语文
·一年一度的校园话剧节到了,同学们想把《复活》 (节选)搬上舞台。
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希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共筹智慧。
·语文课代表正着手剧组的筹备工作,准备组建编剧、导演、演员(聂 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海报设计、沙龙研讨五个小组。
·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原著内容,上网查找与原著和作者相关的 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由选组。
任务情境
高中语文
任务说明
·任务一:搜集作者资料,熟悉小说内容,设计演出海报。 (演出前)
· 任务二:把握人物形象,揣摩心理变化,撰写赏析文章。 (演出前)
· 任务三:举办文学沙龙,研讨小说主题,深刻理解“复活”的含义。
(演出后)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
· 思考讨论:
·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殊含义 有人认为这 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 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结合整部作品的 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高中语文
观点一
“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1.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
· 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
· 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
高中语文
2.典型意义: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紀 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 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观点一
高中语文
“我是犯人,你是公爵……你在这个世界里你把我当作玩物,还要在
另一个世界里用可怜的我来拯救你自己,使你的灵魂得到解脱,好让
你上天堂吗 我讨厌你!”
高中语文
“复活”主要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1.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
·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高中语文
观点二
“我是苦役犯,是窑姐儿……您是老爷,是公爵,您用不着跟我打
交道,免得惹一身脏。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 我的价钱是一张
十卢布的红钞票。” “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
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
你那副肮脏的肥脸!你走开,走开!”
高中语文
“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她先前已经对他说过那些高傲的话,以后就不愿意
改口罢了,而且主要的是因为她知道同他结婚就会使他不幸。”
“她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走
掉,就会使他自由”,于是玛丝洛娃“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性”。
高中语文
2.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
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杜
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玛丝 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 严的回归。
观点二
高中语文
· 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小说结局曾写成玛丝洛娃 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生活。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 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娃和政治犯 西蒙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从而完整地 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情感与思想。
观点三
高中语文
1.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待遇,为何聂赫留朵夫愿意放
弃特权去追逐人性 (韩佳贝)
2.在节选开头部分写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时,穿插其他人的对话
和交谈,有什么用意吗 (刘玺)
回看阅读困惑
高中语文
《复活》主题
《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课文中可以从玛丝洛娃的处 境一窥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在腐败机构的管理统治下,下层劳动人民受 尽迫害与折磨,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同玛丝洛娃一样的命运,社会上到处都 是冤狱,各个监狱人满为患。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了人物的世界观和道德 本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就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共型代表。
高中语文
《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 求。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有浓浓的自传成分,反映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精神 上的艰难探索。 “复活”后的聂赫留朵夫,标志着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达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语文
·托尔斯泰倡导“勿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 “博爱”等观点, 博爱充分体现着人性的善良,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 按照托尔斯泰主义的主张,只有心存人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灵魂的复
活。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活经历表达爱的力量可以救 人,能够让人获得新生这一主张。
托尔斯泰主义
高中语文
课后作业
1. “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是一个具有永久探讨价值的话题,聂赫留
朵夫的“精神复活”在今天有怎样的意义 请联系现实或是你读过的文学 作品,就“人性与道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高中语文
· 2.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见面后,后面还有两次探监的场景,接下来的
故事是怎样描写的呢 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玛丝洛娃这个人物比 聂赫留朵夫更有光彩。”建议阅读《复活》整本书,对作品对作者有 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作业
高中语文
· 上海译文出版社《复活》草婴译本 · 人民文学出版社《复活》汝龙译本 ·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 徐贵祥《穷人树》
· 赵宁《<复活>的四重含义》
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