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08:2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感动中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2.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典型选材、细节描写的特点。
3.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创新精神,体会“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热爱劳动的美德。
一.作者作品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二.文题解读
本课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的诗句。稻菽,稻谷。千重浪,比喻,指田野中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像波浪一样。这里指稻谷大丰收。
文章正标题突出了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代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三.背景探寻
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悲惨事实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来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和
研究动因
背景探寻
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等9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
1995 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发表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
意义价值
四、通讯知识
1.人物通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报道是群体形象,也往往突出几个典型的人物。
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或某个群体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段事迹的人物素描、特写、通讯小故事等短篇通讯。
四、知识链接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典型事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常见的写法:通过矛盾冲突中对人物的行动、对话等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讯的基本特征:
①新闻性。反映的是真实的事件。内容必须是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不允许有虚构的内容。
2.通讯的基本特征:
②评论性。作者可以对所报道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发表评论,抒发感情影响读者。
2.通讯的基本特征:
③文学性。在叙述真人真事中,应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思想 。通讯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进行生动的情节、 人物细节描写,增强通讯的生动性。
细读明义
任务一: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材料+品质)?
第一部分(1-11 ).写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起始阶段的过程,表现了他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第二部分(12一18 ).写了袁隆平面对杂交水稻世界性的难题的敢于挑战,表现了他作为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第三部分(19-24 ).写了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研究的实事求是。表现了他在论辩中表现出的平和个性。
第四部分(25-35 ).写了他想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远大梦想。表现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任务二:概括主旨
结合文本,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科学家袁隆平努力奋斗、重视实践、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精神。
概括主旨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伟大愿望。
任务三: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选材)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人物品质)(选材+人物品质)
事件 品质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
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心系天下,立志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1.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2.解放思想,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3.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回应贬斥杂交稻
的文章
4.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度进阶
任务一:分析人物通讯的选材和组材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这一观点
①通过写袁隆平面对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早就提出杂交无优势的论断勇于探索,表现了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深度进阶
②通过写袁隆平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写成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 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表现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2.本文通过写袁隆平的“创新”“求真”为要点等具体事例表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行文的。
1.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分成了几个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把人物写得全面又具体。
2.在每个部分都选取了比较典型的、能够突出人物对应品质的材料。
任务二:分析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品质)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的人物描写。
(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任务二:分析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眯”“打量”“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细节神态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袁隆平在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时的敏锐激动的心情;
“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作细节描写更是突出表现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3.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袁隆平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心系天下,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表现了他为中国人,甚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小结
写好人物通讯需要注意的点主要有哪些?
小结
写好人物通讯需要注意的点有哪些?
选好材+写好人
课后作业
就你所了解的当代劳动界时代楷模写一篇简短的颁奖词200字左右。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