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烃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25℃时某气态烃与O2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又恢复至25℃,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 ,再经NaOH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2.按照绿色化学的思想,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制备过程最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B.氯乙烯制备聚氯乙烯
C.苯酚与甲醛制备酚醛树脂
D.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制备乙烯
3.以下结构表示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A.CH≡CH B.CH3(CH2)3CH3
C.CH3CH2OH D.
4.已知酸性:H2SO4> >H2CO3> > HCO3—,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 转变为 的方法有()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B.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氯气 B.溴水
C.氢氧化钠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11.2L甲烷、乙烷、甲醛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15.68LCO2(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A.80% B.60%
C.40% D.20%
7.下列关于苯的结构和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径,不易燃烧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可制取硝基苯
C.溴水能与苯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说明苯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
8.丁烷(化学式C4H10)是家庭用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也用于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C4H10是气体
B.C4H10与CH4互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9.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的是( )
①CH4②C2H4 ③C2H2 ④C2H5OH ⑤C6H6
A.②④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
②
③Na
④
A.①② B.①④ C.② D.③④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水解生成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含有5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其一氯代物有3种
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可能有10种
D.金刚烷的结构为 ,它的二氯化物有六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2.1mol某链状烷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8mol氧气。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代物。该烷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1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断裂O-H键
B.甲烷、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氯化氢反应
C.苯和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D.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将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15.下列选项中能发生反应,且甲组为取代反应,乙组为加成反应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苯与溴水 乙烯与氢气反应(催化剂、加热)
B 油脂的水解反应(催化剂、加热) 苯与氢气反应(催化剂、加热)
C 苯与浓硝酸反应(催化剂、加热) 乙酸与乙醇反应(催化剂、加热)
D 乙醇与氧气反应(催化剂、加热) 甲烷与氯气反应(光照)
A.A B.B C.C D.D
16.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
二、综合题
17.科学家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由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释放出的气泡,这种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
(1)这种“可燃冰”样品是一种夹杂着白色颗粒状的沉积物,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涌出,该白色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2)有科学家预测,从边缘海释放的甲烷,在大气中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有若干全球变化事件(如地球生命灭绝)是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甲烷释放造成的,所以海底甲烷如同高悬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甲烷释放到大气中的危害有( )
A.导致温室效应 B.导致局部大气爆炸
C.使地球生物缺氧而死 D.甲烷有毒,毒死地球生命
(3)已知每1立方米这种晶体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假设甲烷气体体积是标准状况下的数据,且甲烷水合物固体的密度与冰密度相同,若冰密度取水的密度1g·cm-3。试计算“可燃冰”晶体中甲烷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多少,用化学式表示“可燃冰”晶体
18.氯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以下两个反应均可得到氯乙烷:
①CH3CH3+Cl2→CH3CH2Cl+HCl
②CH2CH2+HCl CH3CH2Cl
(1)①属于 反应;②属于 反应。
A.加成 B.取代 C.氧化
(2)你认为采用哪个方案合理?为什么?
19.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2,6﹣二甲基﹣4﹣乙基辛烷: ;
(2)2,5﹣二甲基﹣2,4﹣﹣己二烯: .
20.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化学物质。
(1)Ⅰ.从化石燃料可以获得多种有机物。
苯的分子式为 。
(2)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
(3)下列物质中,与正丁烷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标号)。
A.甲烷 B.乙烯 C.环己烷 D.异丁烷
(4)Ⅱ.从矿石中可以获取多种材料。
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有:热分解法、高温还原法和电解法。铝的冶炼属于 法。
(5)碳素钢是一种铁碳合金,碳素钢的硬度 (填“大于”、“小于”)纯铁。
(6)下列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标号)
A.玻璃 B.陶瓷 C.塑料 D.橡胶
(7)Ⅲ.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的物质类别关系如图所示。
e的浓溶液使蔗糖炭化时,e的浓溶液主要表现 性质。
(8)c气体使鲜花褪色时,c气体表现 性质。
(9)g的固体与70%的e的浓溶液反应制备c气体时,发生 (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10)工业上用过量氨水吸收c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命名为“2 乙基丙烷”,错误的原因是 ;命名为“3 甲基丁烷”,错误的原因是 ;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 。
(2)有机物 的系统命名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烃燃烧后的气体经NaOH溶液吸收,容器几乎成真空,说明烃和O2完全反应生成CO2和液态水,设此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则:4CxHy+(4x+y)O2 4xCO2+2yH2O(l),根据题意可知:4+4x+y=3×4x,整理可得:8x=4+y,则:
若x=1,则y=4,为甲烷(CH4);
若x=2,则y=12,不存在该物质;
若x=3,则y=20,不存在该物质,
若x=4,则y=28,不存在该物质,
根据分析可知,该气态烃只能为甲烷,
故答案为:A。
【分析】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容器内几乎变为真空,说明气态烃和氧气完全反应,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点燃后又恢复至25℃, 此时容器内的压强减至原压强的,剩余气体为CO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物质的量是烃与氧气总物质的量的,根据燃烧的通式计算。
2.【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同时产生HCl,产生的一氯甲烷还会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因此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制备聚氯乙烯,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制备过程最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要求,B符合题意;
C.苯酚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制备酚醛树脂,同时产生水,原子没有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要求,C不符合题意;
D.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同时产生水,原子没有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最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 即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据此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答】
A、含有碳碳三键,属于炔烃,A错误;
B、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其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相连,属于烷烃,B正确;
C、除碳、氢元素外,还有氧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C错误;
D、苯属于芳香烃,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其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相连,属于烷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为烯烃;含有碳碳叁键的烃为炔烃。
4.【答案】B
【解析】【解答】A. 在足量NaOH溶液中共热生成的有机物是 和CH3COONa,因H2SO4的酸性比苯甲酸、苯酚酸性都强,所以再加入适量H2SO4时将生成 ,不能得到 ,A项不符合题意;
B. 在足量NaOH溶液中共热生成的有机物是 和CH3COONa,因为H2CO3的酸性比苯酚强,但比苯甲酸弱,所以再通入足量CO2时生成 ,B项符合题意;
C. 与稀H2SO4共热后生成有机物 和CH3COOH,因为苯酚的酸性比H2CO3弱,苯甲酸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再加入足量NaHCO3溶液时生成 ,但 与稀H2SO4共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不高,C项不符合题意;
D. 与稀H2SO4共热后生成有机物 和CH3COOH,因为苯酚的酸性比HCO3-强,苯甲酸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再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时生成 ,不能得到 ,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需要注意的是酸性强弱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应的产物结构。
5.【答案】A
【解析】【解答】A、氯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和乙烷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溴水无法和乙烷发生反应,要发生取代反应需要卤素单质,B错误;
C、氢氧化钠无法和乙烷发生反应,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机物为酚、羧酸、卤代烃,C错误;
D、乙烷性质较稳定,无法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B、烷烃的取代反应需要和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机物为酚、羧酸、卤代烃;
D、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醇、酚、苯的同系物、醛等。
6.【答案】C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乙烷、甲醛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燃烧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是15.68L÷22.4L/mol=0.7mol,所以混合气组成中平均碳原子数为0.7÷0.5= 。甲醛、甲烷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碳原子,可以看做1个组分,即
所以甲醛、甲烷的总物质的量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因此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其次利用混合气体中的平均碳原子法进行求解。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苯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入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苯与溴水不反应,与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溴水能与苯作用褪色,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不是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化学键,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苯属于芳香烃,烃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环上的H被硝基取代;
C.苯与溴水不反应,与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取环己烷,但苯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常温下,C4H10是气体,故A正确;
B.C4H10与CH4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二者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同分异构体,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故C正确;
D.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分子种有2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分子种有2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丁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即有4种沸点不同的产物一氯代物,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常温下,碳原子数目小于或等于4的烃为气体; B.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C.利用减少碳原子作取代基书写丁烷的同分异构体; D.判断丁烷的同分异构体,再根据等效氢确定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
9.【答案】A
【解析】【解答】对于有机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燃烧通式为:CxHyOz+(x+ - )O2 xCO2+ H2O,在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耗氧量的多少与(x+ - )有关。则
①CH4中x+ - =2;
②C2H4中x+ - =3;
③C2H2中x+ - =2.5;
④C2H5OH中x+ - =3;
⑤C6H6中x+ - =7.5;
因此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A
【分析】会根据有机物的燃烧通式计算有机物的耗氧量。
10.【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有机物结构可知,含有羟基和羧基,既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同时还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不能反映的物质为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来判断有机物的性质,进而判断能够与那些物质进行反应。
11.【答案】B
【解析】【解答】A. 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C6H12O5,为同分异构体,A项不符合题意;
B.五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为戊烷,戊基有8种,因此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B项符合题意;
C.乙烷和氯气光照,其产物,包括一氯乙烷(1种)、二氯乙烷(有2种,分别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有2种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烷(2种)、五氯乙烷(1种)、六氯乙烷(1种),氯代烃一共9种,还有HCl,产物可能有10种;C项不符合题意;
D.可以对金刚烷上的氢作如图 所示的标号,二氯代物氯的位置分别为①①、①②、①③、①④、①⑤、②⑥共6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些基本的烷基的种类要记住,有助于解题,比如B选项中,戊基有8种,可以知道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常见的烷基的种类如下表。
甲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戊基
1 1 2 4 8
C项中,乙烷上一共6个氢原子,如果二氯代物是2种,那么四氯代物也是2种,可以用替代法,二氯代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将氯和氢互换,就变成了四氯代物。同理,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那么其五氯代物也只有1种。
12.【答案】B
【解析】【解答】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xHy,由燃烧通式知x+=8,由此可以排除A、D;B、C的分子式均为C5H12,符合x+=8,B戊烷一氯代物有三种,C异戊烷一氯代物有四种。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烃CxHy燃烧的通式可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由此计算。
13.【答案】A
【解析】【解答】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乙酸与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在反应过程中均断开O-H键,故A符合题意;
B.甲烷不能与HCl发生反应,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即CH2=CH2+HCl CH3CH2Cl,故B不符合题意;
C.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该分子中有一个甲基,甲基中的四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不符合题意;
D.苯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中苯环对甲基影响使得甲基易被氧化,甲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分析】醇与酸均可以通过与金属反应断裂最外层O-H;甲烷只能与卤素单质在一定条件反应,与卤化氢不反应;CC双键只保证相连C原子所连的两个原子与其共平面,而丙烯中含有一个甲基,甲基原子不可能共平面;苯环侧链烃会被氧化为羧基,这是由于苯环对烃基的影响导致的。
14.【答案】D
【解析】【解答】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能发生的反应有:CH4+Cl2 CH3Cl+HCl、CH4+2Cl2 CH2Cl2+2HCl、CH4+3Cl2 CHCl3+3HCl、CH4+4Cl2 CCl4+4HCl,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HCl,
故答案为:D。
【分析】烷烃的取代是分步,并且每步只能取代一个氢原子。取代下来的氢原子和卤素原子结合生成卤化氢。
15.【答案】B
【解析】【解答】A.苯与溴水不反应,充分振荡可以把溴从水中萃取到苯中;乙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生成乙烷,故A不选;
B.油脂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为取代反应;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B选;
C.苯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基苯,为取代反应;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C不选;
D.乙醇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A.苯与溴水不反应;
B.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或盐),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D.乙醇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生成氯代烃和HCl。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中的化学式规律采用分组分类法推出:每4个化学式为一组,依次是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酸.把表中化学式分为4循环,26=4×6+2,即第26项应在第7组第二位的烷烃,相邻组碳原子数相差1,该组中碳原子数为2+(7﹣1)×1=8,故第26项则为C8H18.
故选C.
【分析】根据表中的化学式规律采用分组分类法推出:每4个化学式为一组,依次是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酸,第26项应在第7组第二位的烷烃,相邻组碳原子数相差1,该组中碳原子数为2+(7﹣1)×1=8.
17.【答案】(1)甲烷
(2)A;B
(3)1立方米“可燃冰”晶体释放出的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
164m3÷22.4m3·kmol-1≈7.32kmol,
则其中的水的物质的量:
(1m3×1000kg·m-3-7.32×16)÷18kg·kmol-1≈49.05kmol。
所以,CH4∶H2O=7.32kmol∶49.05kmol≈1∶6.7
甲烷水合物的组成可能是7CH4·47H2O。
【解析】【解答】(1)甲烷水合物不稳定,在水中极易分解而产生甲烷气体,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气体成分就是甲烷。(2)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所以这是大气中甲烷含量多而导致的危害;另外当大量的甲烷逸出到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当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闪电或火花即可导致局部甚至整个地球大气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3)见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甲烷的化学性质和可燃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1)B;A
(2)②方案合理。因为①方案在产生氯乙烷的同时,有副产物生成。
【解析】【解答】(1)用氯原子取代甲烷中的氢原子,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2)第二个方案更合理,方案一在产生氯乙烷的过程中,有副产物生成。
故答案为:B;A;②方案合理。因为①方案在产生氯乙烷的同时,有副产物生成。
【分析】(1) 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三键(不饱和键)的物质中,使双键或三键断裂 ;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试剂中同类型的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在此过程中提供氧。
(2)第二个方案更合理,因为没有副产物。
19.【答案】(1)CH3CH(CH3)CH2CH(CH2CH3)CH2CH(CH3)CH2CH3
(2)C(CH3)2=CHCH=C(CH3)2
【解析】【解答】解:(1)2,6﹣二甲基﹣4﹣乙基辛烷中最长的主链含有8个C原子,甲基处于2、6号碳原子上,乙基处于4号碳原子上,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CH2CH3)CH2CH(CH3)CH2CH3,故答案为:CH3CH(CH3)CH2CH(CH2CH3)CH2CH(CH3)CH2CH3;(2)2,5﹣二甲基﹣2,4﹣己二烯,主链为2,4﹣己二烯,在2号C、5号C上都含有一个甲基,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CH3)2=CHCH=C(CH3)2,故答案为:C(CH3)2=CHCH=C(CH3)2.
【分析】(1)最长的主链含有8个C原子,甲基处于2、6号碳原子上,乙基处于4号碳原子上,据此书写;(2)2,5﹣二甲基﹣2,4﹣己二烯,主链为2,4﹣己二烯,在2号C、5号C上都含有一个甲基,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
20.【答案】(1)C6H6
(2)
(3)A
(4)电解
(5)大于
(6)CD
(7)脱水性
(8)漂白性
(9)非氧化还原反应
(10)2NH3·H2O+SO2=2++H2O
【解析】【解答】(1)苯的分子式为C6H6。
(2)聚丙烯是由丙烯(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后得到的,所以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3)A、甲烷与正丁烷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因此互为同系物,A符合题意。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正丁烷的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B不符合题意。
C、环己烷中含有环状结构,与正丁烷(链式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C不符合题意。
D、异丁烷与正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取铝,因此铝的冶炼采用电解法。
(5)碳素钢属于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的硬度,因此碳素钢的硬度大于纯铁。
(6)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
D、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7)e为H2SO4,其浓溶液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过程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8)c为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同时具有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SO2使鲜花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9)g为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10)氨水过量,则反应生成(NH4)2S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NH4++SO32-+H2O。
【分析】(1)苯的分子式为C6H6。
(2)聚丙烯是由丙烯(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后得到的,据此确定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3)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的有机物。
(4)铝的冶炼采用电解法。
(5)合金的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6)塑料、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7)e为硫元素的含氧酸,且硫元素为+6价,因此e为H2SO4,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分析。
(8)c为硫元素的氧化物,且硫元素为+4价,因此c为SO2,结合SO2的性质分析。
(9)g为钠盐,且硫元素为+4价,因此g为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据此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0)氨水过量,则与SO2反应生成(NH4)2SO3和H2O,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1.【答案】(1)主链未选对;编号不正确;2-甲基丁烷
(2)2,2,4,6 -四甲基- 5 -乙基庚烷
【解析】【解答】(1)有机物 的主链碳原子有4个,且从距离支链较近一端给碳原子编号可知,其系统命名为2 -甲基丁烷。(2)对烷烃的命名,若主链的选取有多种可能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为主链,且碳原子编号应使总序号和为最小。即
【分析】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与题目中给出的命名进行对照即可判断命名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