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一中高一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语文试题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一《山中》
考生注意:
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所以产生了行与标点符号之间的不同形式:偶数行前空一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格的写法使这首诗参差错落,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6个字,阁数行均为5个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字,从字数上体现出节奏的“慢一快一慢”的律动,打破了国有的节奏范式。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在青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
中,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漫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游般轻
4,本卷命题范图: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
柔。特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夹杂着紧凑又明朗的情绪,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
泼。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流律中添加不和游的停顿,以至于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积塞,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室空间。空格如同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被定义的文字,传达肴不被定义的清感,这情感源于作品的意境以及意兹烘托,也源于读者内心
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
深处偶然产生的共鸣、想象或是回忆,“一方空格、万丈情愫”,也正是这错落的排布方式,使这
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
段本来平席的陈述文本变得诗意纵横。
却是独一无二的。“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
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词
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
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谕悦欢快的。第
迹。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
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鲸
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
乱的。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
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中找到了结果,思绪开始纷飞,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較
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捉出“我手写我口”的
之上一节,在清绪上义多了些许积极活泼的成分。然而情绪刚有起色,到了第四节又急速回落,
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撞惯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
或后一节,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流露出对心上人的爱恋心绪,此刻全诗的情绪回归平
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
缓。诗中情感的跌宕起伏与节奏的高低转换呈“起一落一起一落”之势,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
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曾经将诗歌的
沉凄婉,扣人心弦,起承抟结间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
节赛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
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着诗行形式结构以及情辖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诗歌中
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心主张涂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的这种音乐化诉求,一部分的确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诗经》这种乐经中…另一部分则
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
要在其所阅读、模仿或翻译的英语诗歌中寻找。”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青律,在作诗之余
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案·诗歌卷》收录了
也偶尔谦写乐请,或是为他人而作,或是为自己而作。在今天看来,古典诗歌流传下来的音乐性
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黑格
测应该是至臻的创作资源,徐志摩扎根中国传統诗歌艺术的土壤,奋力吸取西方现代诗歌的养
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证,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这种像枸
分,创造那个时代“具有中国古典主义特色的现代新诗范式”。
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
(摘编自周天逸《“旧”与“新”的完美融合
一论徐志摩新诗文本结构》)
感张力,止于平瓜以及普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逢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祥,其中
【注】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不项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秋诀之一,同时,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于工整
A.新引旧交替之际,徐志摩的诗歌有时会文白交杂,但这诈不影响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音乐性。
的古典格律诗,空格的出现使现代诗歌产生了频挫感,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
B.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时期,新月派憧憬、尝试新文学的同时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
动飘逸之美
统-一格律。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241349D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2413491D怀仁一中高一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错误,根据原文“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
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可知,
“参差建行”的诗歌并未占据大部分:“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大部分”也不能体现徐志摩诗歌形式多
样的特点。)
2.B(“闻一多认为…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张冠李戴,“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
一个关键问题”是李丹的观点。)
3.A(“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范式”错误,原文表述是“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
4.①引用学者、名家观点进行论证,如借卞之琳的评价论证徐志摩诗歌极具音乐性: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
以阐述,如将《山中》的慢板节奏和丰富情绪比作莱茵河畔的连漪,阐述徐志摩诗歌给人的感受:③列举事例
来证明观点,如以《山中》为例,具体阐述徐志摩诗歌的节奏特点。(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①《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你的波心”,写了云和水的偶像相遇,体现了萍水相逢时的惊喜之情;②“你不
必讶异…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写偶然相遇后又乍然相离,言语间透露出离别时的惆怅:③“你我相
逢…我有我的,方向”,写海上相逢的人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人生,偶然相逢但终究要朝着各自的方向
前行,情绪上又多了一些无奈:④“你记得也好…互放的光亮”,写诗人对于偶然的态度,坚决中又带着西
脱、祝福,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每点1.5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C(“附庸风雅”过度解读。)
7.B(“外貌描写”错误,这里应是神态描写。)
8.①朴实自然而风趣活泼:如“开刀、合刀、清刀,弹刀”,直接体现何爹高超的剃头手艺:开篇用脑袋代指人来写
村里剃头的人越来越少,具有幽默诙谐色彩。②多处运用方言俚语,具有乡土气息:“不能油”“刨光头”“搭伴
你”等方言俚语的使用,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符合小说的乡村背景。③富有文学气息:对关羽的描写、剃刀
功夫的四字取名、“阅人间头颅无数”等,让文章又带有古典文化气韵,意味深长。(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
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矛盾斗争”指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斗争,如文本一中,人们的审美价值有所改变,不再囿于剪一个普普
通通的头,而是追求现代文明下的焗油和染发,负离子和爆炸式。但何爹不愿趋时,坚持不焗油、不染发。
②“思考与抉择”主要指文本一中,何爹在思考现代文明下的发式、发样后,认为新式美发是不入流的,他选择
坚守传统文明阵营,坚守他的青龙偃月刀技法,不愿改变。③“批判和反思”是指文本一通过何爹的故事,展
示了传统技艺、文化的没落和坚守,对传统技艺、文化不重视不保护需加以批判,同时在继承传统技艺、文化
时也需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BDF(原文标点为: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
11.A(“所有子女”结误,唐代萌补数量有限。)
12.D(“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可知,房琯是凭借前宰相
的职位担任巡内刺史,不是兼任。)
13.(1)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频为自负骄傲。(“之”“优游”“矜大”各1分,
句意通顺1分)
(2)他的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之子!”但却经常管教他。(“奇”“然”“禁救”各1分,句意通
顺1分)
14.①材料二相比材料一,多介绍了严武和杜甫的交往及严武死后其母的忧虑。②更体现严武狂妄恣肆,喜怒
无常的性格,及其性格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3分,酌情给分)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3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