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初中语文《狼》教学设计
一、读对联,入课
1.积累蒲松龄的对联。
【明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意志力的人,做事就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归楚所有;苦励心志的人,上天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灭了吴国。
这副对联告诉世人,无论当下面对怎样的际遇,都要心怀志向,勇敢面对,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本节课共同学习蒲松龄的文言故事《狼》,你是否也能悟出一点生活的道理呢?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第一,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怯懦;
第二,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不逃避。
2.小检验。
30秒识记注释①,随机抽取两位同学板书。
板书内容:蒲松龄 清 文学家 《聊斋志异》
强调蒲和龄字写法,明确“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走进文章,看看这个故事异在哪里。)
二、读懂文章,讲好故事
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古人写故事、写书,没有标点,需要我们判断句读。一句话后面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明确】
划分句读小贴士:
根据主语来断句。
根据句末语气词来处理句读,如:之、也、矣、耳等;
根据句意来划分。
挑战去标点读。
【明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开火车读,结束后,生生评价。)
2.抑扬顿挫讲故事。
(1)我是狼大(后狼)。天色渐晚,我和狼二出来觅食,在路上我们幸运地遇到了……
(2)我是狼二(前狼)。天色渐晚,狼大带我出来觅食,在路上我们幸运地遇到了……
(2)我是屠户。一天傍晚,我终于卖完了肉,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
“狼”“人”以第一人称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添加心理活动,渲染气氛,凸显矛盾,讲出故事的跌宕起伏,有吸引力,必要时可辅以动作表演。
听故事:注意力集中,挑刺,找出故事表述中跟原文内容或意境不相符的地方。
师生纠错,更正,并强调重要的字词句,生3分钟自由巩固,为下一个环节铺垫。
三、品形象,读屠户与狼的较量
1.初级较量——人狼相逢:强 VS 弱
屠户和狼孰强孰弱?你的依据是什么?
“一屠,两狼。”数量上不对等,狼强。
“一屠晚归”“晚”,时间上,屠户不占优势。
【明确】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尾行数里。
——《狼一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二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狼三则》
引导,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孤寂阴森恐怖的氛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心理上,狼胜券在握,目标明显,紧跟,给屠户制造压力和恐惧感。
一狼两屠行不行?中午行不行?闹市行不行?(读出故事的氛围,渲染紧张的气氛)
狼:结伴觅食,精力充沛,欲望饱满,强力跟随。
屠户:疲惫,又饿又累,感到紧张,恐慌。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怎么做?丢了几次骨头?(关注句号,关注“矣”,读出屠户内心的绝望,渲染一种极度恐惧的心理)
狼:悠闲自在,不疾不徐,从容自信,默契井然,游刃有余。 强者风范
屠户:投骨头,复投之……骨已尽矣
屠户动作机械化,思维僵化,采取妥协,不抵抗态度,行动上投以骨,心理上投降。以为这样的妥协可以换来狼的让步。妥妥的弱者样子。
总结:狼强屠弱。
2.中级较量——人狼相持:退VS进
从行动上推测,屠户和狼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预设:
“屠大窘,空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为什么是“大窘”?“很窘、颇窘、非常窘”,可不可以?
【明确】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所谓大患也。
——《教战守策》苏轼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聊斋志异·促织》蒲松龄
用“大”程度更深,语气更强,情感更饱满。
作者为什么不写“恐受其敌”而是“恐前后受其敌”,这里的“恐”和屠户前面恐惧的情感是否一样?
预设:屠户已经开始初步总结狼的活动规律了,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智判断。在恐惧情感发展的同时,屠户有了自我的反抗意识,从之前的懦弱、投降状态走向开始自救的觉醒。
从“野”字读出怎样的信息?
野外,荒芜,没有人烟。让屠户对外力救助彻底绝望,对外力和狼不再心存幻想,只能奋力与狼殊死一搏,所以迅速弛担持刀。
此时的狼,作何反应?如果你懂狼的暗号,你觉得狼的心里会怎么想?(让狼大狼二现身说法,添加心理活动)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害怕,不敢像刚才一样上前了。凶狠地瞪着眼注视屠户。
“哇,他果然拿刀了,坏了,早知道还不如早点猛扑上去了,吃掉他算了,现在危险了,不能硬来。”
……
此番较量,屠户觉醒,以进自救,不仅将恐惧转化为行动,更把恐惧传染蔓延到狼的身上,由之前狼的胜券在握,到此时狼也害怕起屠户了。此时,彼此僵持不下,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双方进退维谷。
(此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关键字词,解读彼此的心理情感大变化)
3.高级较量——人狼相斗:生VS死
生死攸关,狼和屠户是如何相斗的?怎样评价屠户和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表面看,狼做出退让,神态、动作松弛,悠闲。很反常,让人生疑,设置悬念,暗示高潮来临。
实际上,这是狼的伎俩,引得屠户放松警惕,时机成熟,前后夹击,吃掉屠户。
面对狼的表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颇感意外,屠户伺机爆发出一直掩藏在懦弱背后的勇敢果断,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砍狼头,屠刀总算派上用场,刀起狼死,痛快淋漓,一种面对凶残恶势力时发狠的暴力美学让读者畅快不已。屠户亦狠狠地发泄了刚才的恐惧委屈之情。
两只狼已经都被屠户杀死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个补笔是不是可以不要了?
不可以。这个补笔揭示了狼的伎俩,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自以为是的特点。也写出了屠户后怕心理。
总结:
狼:由强势走向毁灭,皆因其:贪婪,凶残,狡猾,自作聪明。
屠户:由弱者走向生存,皆因其:反抗的觉醒,果断,勇猛,机智,谨慎。
高级的较量原来是彼此心理上敢于面对的较量,是智慧上巧识阴谋果敢行动的较量。
读结尾“议”,作者仅在“笑”狼吗?
【明确】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的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
——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揭露的社会现实,同时补上:高级较量,还是正义的较量。
四、补写感悟
生活中遇到了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_______________。
与其说屠户战胜了狼,不如说屠户战胜了_______________。
更可怕的是遇到像狼一样的人;
更可怕的是被恐惧蒙蔽,只知道一位妥协退让的自己;
更可怕的是一颗被狼吓到的心;
……
时代虽然不同,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狼”,我们如何应对?记住蒲松龄先生告诉我们的故事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