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一、单选题
1.(2023上·福建泉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生活常识蕴含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用洗洁精去除餐盘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铝制品表面变暗不用刷——铝表面有致密保护膜
D.自来水煮沸后才能饮用——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2.(2023下·江西宜春·九年级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上升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将黄铜与铜互相刮擦,黄铜表面出现划痕
D.高温下CO与CuO充分反应后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3.(2023下·江西抚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食盐 B.茶油 C.高锰酸钾 D.冰块
4.(2023上·河北唐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喝冰镇碳酸饮料后打隔,说明了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5.(2023·江西赣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比较锌、铁金属活动性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A B.B C.C D.D
6.(2023下·江西南昌·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C.冰水混合物属于溶液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7.(2022·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某实验小组模拟湿法炼铜,向50.0gCuSO4溶液中加入10.0g铁粉(铁粉过量),待溶液中CuSO4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10.4g。则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A.20% B.16% C.10% D.8%
8.(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校考自主招生)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t1℃时,100 g 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20 g a
B.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b>a=c
C.t2℃时,分别将 a 和 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 a 的质量大于 b
D.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a<b<c
9.(2023·江西上饶·校考模拟预测)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溶液一定都能导电
B.溶液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0.(2023下·江西南昌·九年级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称取时,氯化钠放于右盘(使用了砝码和游码)
②所用砝码表面生锈
③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有少量洒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④
11.(2023下·江西吉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化学小组要配制100 g 6%的NaCl溶液(称量时5 g以下用游码)。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的是
A.氯化钠放在右盘称量 B.氯化钠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
二、选择填充题
12.(2022·江西上饶·统考二模)下面是厨房中几种常见的物质,其中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小苏打 B.花生油 C.辣椒粉 D.
13.(2023下·江西南昌·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的燃烧的是
A.NH4NO3 B.NaOH C.NaCl D.
14.(2020·江西·统考一模)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
B 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C 用稀盐酸清洗厕所的污垢
D
15.(2021·江西·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C.t2℃时,在100g 水中加入50g 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或“=”)
16.(2023·江西上饶·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温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排序为
17.(2023·江西赣州·统考一模)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的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C.t2℃,将3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75g溶液
D.t1℃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或“=”)
18.(2023·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校联考模拟预测)要使100克10%的食盐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蒸发45克的水 B.蒸发50克的水
C.加入200克20%的食盐溶液 D.加入 克的食盐
19.(2023下·江西·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40 ℃时,甲的溶解度为45g
C.40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仍是饱和溶液
D.40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选填“>”、“=”、“<”)甲
20.(2023下·江西景德镇·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
C.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会析出晶体
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三、填空题
21.(2023下·陕西西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化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防疫关键环节中的灭菌与消毒。
(1)酒精喷雾消毒剂携带方便,试剂是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请写出溶液中溶质是 。
(2)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日常消杀也是必需的防疫措施。二氧化氯(C1O2)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请标出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2.(2023下·江西南昌·九年级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2)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
(3)碘酒可用于皮肤伤口消毒,碘酒中的溶剂是 。
(4)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不容易褪色的原因是 ;
(5)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黑火药中含有硫磺、硝石等,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3.(2022·江西宜春·校考一模)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P点的含义为 。
(2)t2℃,若将4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g。
(3)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B。
(4)t2℃时,若将相同质量的A、B、C固体加水溶解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加入水最多的是 。
(5)将t2℃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24.(2023下·江西宜春·九年级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题目内容填空。
(1)从黄铜矿中提取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X。则X的化学式为 。
(2)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材料。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高温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4)认真观察②,其中的错误操作是: 。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5)改正②错误后,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25.(2023下·江西宜春·九年级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在工农业生产中是常用到的实验操作,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向40g 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 10%的NaOH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某科技人员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
(3)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①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为 。
②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26.(2023下·江西九江·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简答题
27.(2022下·江西吉安·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实验一的正确顺序为 ,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实验二:探究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装置(左)和数字化仪器测定结果(右)。
①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依据是 。
五、实验题
28.(2023下·江西景德镇·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用注射器向含有足量大理石的锥形瓶中加入40g稀盐酸,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下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集气瓶中放植物油的作用是 。
(2)分析图2曲线可知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反应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g,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分析可能的原因 。
六、计算题
29.(2023下·江西吉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将15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一定质量的黄铜合金(铜锌合金)中,所加入的稀盐酸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实验室50g40%的浓盐酸配置成10%的稀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30.(2023下·江西南昌·九年级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小明拾到一小块生铁,设想测定其含铁量(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是他用托盘天平称量其质量为11.5g,将其粉碎后装入烧杯中,逐渐往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稀硫酸。测得产生的气体的质量随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小明将生铁块粉碎的目的是: ;
(2)小明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150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
(3)当往小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溶液至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计算该块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符合题意;
C、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制品表面变暗不用刷,防止破坏氧化膜,不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自来水煮沸后才能饮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此选项错误;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选项正确;
C. 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黄铜属于合金,所以将黄铜与铜互相刮擦,铜表面出现划痕,此选项错误;
D. 高温下CO与CuO充分反应后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为无色溶液,故A正确;
B、茶油不溶于水,茶油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B不正确;
C、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故C不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冰块加入水中,得到是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A。
4.C
【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喝了冰镇碳酸饮料后会打嗝,是由于人体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故选C。
5.B
【详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但是无法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食盐水溶液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室温下,蔗糖易溶于水,但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量地溶解,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B
【分析】设硫酸铜的质量为x
x=8g
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故选B。
8.D
【详解】A、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 a,故A错误;
B、a、b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大于t1℃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b>a>c,故B错误;
C、a 和 b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C错误;
D、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所以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的水的质量关系是a<b<c,所配制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b<c,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有些溶液(如酒精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能导电,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如恒温蒸发结晶,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化合物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该选项推理正确;
D、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①称取时,氯化钠放于右盘(使用了砝码和游码),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氯化钠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②所用砝码表面生锈,会使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③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⑤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
故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①③④。
故选D。
11.C
【详解】A、100 g 6%的NaCl溶液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则需要加砝码5g,移动游码1g,氯化钠放在右盘称量,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则称量NaCl的质量为砝码减去游码,所称质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6%,不符合题意;
B、将氯化钠倒入烧杯时洒出,溶质质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6%,不符合题意;
C、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剂质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A 食盐或糖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详解】A、小苏打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C、辣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D、厨房中食盐或糖都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3. B CaO等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水温降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引起白磷燃烧,故此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水温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引起白磷燃烧,故此项正确 ;
C、NaCl溶于水,没有明显的能量变化,水的温度没有升高,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引起白磷燃烧,故此项错误。
D、要使白磷燃烧,需要升高水的温度,所以应该加入氧化钙或其他放热物质。
故选:B;填:CaO等。
14. B 用洗洁精除去碗上的油污
【详解】A、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污垢是利用应用乳化原理,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清洗厕所的污垢,是利用盐酸与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应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D、用洗洁精除去碗上的油污是利用应用乳化原理。故选B,补充:用洗洁精除去碗上的油污。
15. C =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他温度,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说法错误;
B、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30g,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溶剂的质量为100g,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一定是3:10,说法错误;
C、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的质量为约35g,在100g 水中加入50g 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故选C;填:=。
16. B a<b<c
【详解】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将30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a物质,可得到75g的a溶液,故C选项说法错误;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则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b>c,故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排序为a<b<c。
故选B;a<b<c。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C <
【详解】A.t1℃时,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如果不规定等质量的溶液,所含有的溶质质量可能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如果不规定等质量的溶液,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达到饱和,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达到饱和,将3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25g+50g=75g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填写:C。
D.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小,根据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可得,此时,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物质小,升温至t2℃,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仍小于b物质,故填写:<。
18. B 12.5
【详解】A、要使100克10%的食盐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故选项A错误;
B、要使100克10%的食盐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故选项B正确;
C、加入200克20%的食盐溶液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C错误;
故选:B。
D、要使100克10%的食盐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设加入食盐的质量为x,,解得。
19. C >
【详解】A、由于不能确定25 ℃时,甲、乙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故无法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由图可知,40 ℃时,甲的溶解度为85g,错误;
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40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甲乙均有固体析出,甲乙仍是饱和溶液,正确;
D.40 ℃时,甲的溶解度为85g,乙的溶解度为45g,故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解的溶质质量比乙大,则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的溶剂质量,故填:>。
故选C;填>。
20. B a>b>c
【详解】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4g的a物质,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了不饱和溶液,所以可采用加水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所以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c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小,故析出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故选B;填:a>b>c。
21.(1)酒精/C2H5OH
(2)6:1:4
(3)
【详解】(1)75%的酒精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填:酒精或C2H5OH;
(2),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NaClO2中钠显+1价,氧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x=+3,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22.(1)软水
(2)涂油
(3)酒精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5)K2S
【详解】(1)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向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该水样属于软水;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常采用的方法是涂油;
(3)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
(4)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不容易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生成物中含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K、1个S,故X的化学式为:K2S。
23.(1)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70
(3)蒸发结晶
(4)C
(5)
【详解】(1)溶解度曲线图中,相交的点表示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相交的两条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P点的含义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即此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若将4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A的质量为20g,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3)相较于A,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小,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B;
(4)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此温度下,若将相同质量的A、B、C固体加水溶解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小,所需的水越多,故C加入的水最多;
(5)将t2℃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的溶解度降低,降温后溶质质量减少,C的溶解度升高,降温后溶质质量不变,故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24.(1)SO2
(2)
(3)④②①⑤③
(4) 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小于
(5)A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Cu、Fe、S、O的个数分别是8、8、16、42,生成物中含Cu、Fe、S、O的个数分别是8、8、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6个S,32个O,故X的化学式为:SO2;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固体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②中的错误操作是: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0g×12%=7.2g,需要用到游码,故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2%;
(5)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1)8%
(2)88.3
(3) 187.6 9:10 60
【详解】(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故填8%。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1.7%=11.7g,需要水的质量=100g 11.7g=88.3g,故填88.3。
(3)①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则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只能够溶解87.6g硝酸钠,得到溶液的质量=100g+87.6g=187.6g,故填187.6;
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大于90g,则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90g硝酸钠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90g:100g=9:10,故填9:10。
②由图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80℃时,249g NaN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钠的质量为149g,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某温度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则此时溶液中的硝酸钠的质量为124g,即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此时温度为60℃,故填60。
26. B 等于
【详解】A、t1℃时,不确定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正确;
C、t3℃,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40g水最多溶解甲质量=,将40g甲物质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量不变),溶剂和溶质都不发生法改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两者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B。补充:等于
27.(1) 铁架台 BCA 防止液滴飞溅
(2) 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10%左右
【详解】(1)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是溶解、过滤和蒸发,正确顺序为BCA,操作A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不能得出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判断依据是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10%左右,测量结果误差大。
28.(1)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x=5.475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3.7%。
(4) 7.5 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详解】(1)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需要通过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同时排出水至量筒用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故放上植物油以免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数据不准确,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如图所示,温度越高,生成相同质量二氧化碳的时间越短,即反应速率越快;
(3)见答案;
(4)设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是
故填:7.5;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是由于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29.(1)0.4
(2)解:设10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x=14.6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3)150
【详解】(1)由图示可知: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为0.4g,故填:0.4;
(2)见答案;
(3)需要水的质量为:,故填:150。
30.(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30g
(3)FeSO4和H2SO4
(4)a点时,铁与硫酸恰好反应,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11.2g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约为97.39%。
【详解】(1)生铁块粉碎能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设需要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有:19.6%×150g=98%×x,解得x=30g。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在a点处,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在此时生铁中的铁已经被反应完全,再加入稀硫酸,没有物质会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则在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和H2SO4。
(4)详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