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8:39:3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1.B2.B3.B4.C5.D6.D7.A8.C9.A10.C11.C12.B13.A14.B
15.C16.ABD17.D18.ABC19.AC20.AD
21.(1)突触小泡(1分)受体(1分)
(2)5-HT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1分)》
(3)M抑制剂通过抑制物质M的活性来防止NE和5-HT被降解,从而提高突触间隙中NE
和5-HT的含量(合理即可,3分)
(4)柴胡皂苷A可以提高大鼠脑组织中NE和5-HT的含量(2分)
(5)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等(答出1点,合理即可,2分)
22.(1)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答出2种即可,2分)
(2)辅助性T细胞(2分)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2分)
(3)抗体(1分)免疫活性物质(1分)
(4)注射疫苗以后,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再次感染相应病原体时,记忆B
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2分)
23.(1)探究不同浓度的IAA和6-BA对植物L性别分化的影响(2分)
(2)雌株(1分)6-BA(1分)
(3)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2分)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2分)
(4)传递信息(1分)
24.(1)甲(2分)
(2)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测量者的人身安全性高
(答出1点即可,2分)
(3)样(2分)等距取样法(2分)扩大(2分)
(4)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给东北豹、东北虎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食物等
资源,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2分)
25.(1)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答出2点,2分)取样器取样(2分)
(2)①1年裸地(或A)(2分)50年人工林(或E)(2分)方向(1分)速度(1分)
②季节(2分)
(3)水体污染、物种丰富度降低(答出2点,合理即可,2分)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167B+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考试
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B.细胞中 ATP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C.细胞外液的pH 能维持相对稳定 D.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远大于散热量
B.发生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细胞外流渗透压平衡
C.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导致人体内的酶变性失活
D.抗体、激素、尿素、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或分
3.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与舒张,形成咳嗽反射。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呼吸肌为咳嗽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
B.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双向的
C.呼吸道黏膜感受器产生兴奋,细胞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
D.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从延髓传递至呼吸肌
4.寒冷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后,相应自主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避质激活褐色脂肪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褐色脂肪分解,同时促进产热蛋白UCP-1合成。UCP-1活化后是终导致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以抵抗寒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神经递质可直接作用于UCP-1 基因
D. UCP-1活化前后,线粒体中产生的 ATP的量可能不同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局限,但较准确 B.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较长 D.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
6.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抑制 TH 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使甲状腺分泌功能紊乱。右图是 BPA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位点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①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过程④⑤可维持T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
C.长期摄入BPA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D. BPA 引起甲状腺分泌紊乱,机体代谢会明显增强
7.某些人对柳树花粉过敏,他们接触柳树花粉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红肿等现象。柳树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PC和细胞1处理柳树花粉是激活细胞2的两个信号途径
B.细胞3不具备识别、处理柳树花粉的能力
C. M是柳树花粉,其能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避免再次接触柳树花粉等过敏原,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8.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种传染病减毒疫苗的接种须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
B.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C.多次注射疫苗能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
D.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
9.将未完全成熟的青色香蕉与成熟的香蕉放到一起密封可加快青色香蕉的成熟。该过程主要利用了成熟香蕉产生的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油菜素内酯
10.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并破坏植物的顶端优势,从而抑制顶芽的生长和茎的伸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鲜素与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B.青鲜素具有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
C.青鲜素是由植物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D.青鲜素可抑制芦苇长高
11.某研究小组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时,对实验数据保存不当,导致a、b、c代表的数据不慎丢失,其余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4-D浓度/(mg·L ) a b c
一段时间后插条的平均生根数 8.7 12.6 6.2
A.若c最大,则a一定大于b B.若b最大,则a一定小于c
C.若a=0,则c一定大于b D.若c=0,则a一定小于b
12.布氏田鼠是造成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害鼠。科技人员对 的草场上的布氏田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研究。第一次捕获了田鼠300 只,其中有布氏田鼠242只,将布氏田鼠全部标记后放回。一个月后再次捕获 200只布氏田鼠,其中含有标记的共4只。该草场上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约为
A.3750 只/hm B.3025 只/hm
C.2500 只/hm D.1500 只/hm
13.某种鸟类 20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λ表示当年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据图分析,第4~10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4.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改造飞蝗发生区的生境可有效控制蝗灾的发生
B.控制玉米田中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需要大量引入天敌
C.使大黄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D.研究穿山甲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有利于种群的保护对策的制定
15.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湖泊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I 10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龙须眼子菜等多种
入侵后 Ⅱ 22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Ⅲ 10 浮水植物 水葫芦
A. Ⅰ时段群落中植物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B.Ⅱ时段沉水植物因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弱而消亡
C.Ⅲ时段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低,不存在垂直结构
D.水葫芦入侵后的湖泊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许多毒物或者药物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肉毒杆菌毒素会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滞Na+内流,铅可以减少突触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铅主要影响短期记忆的建立,对长时记忆无影响
C.肉毒杆菌毒素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D.普鲁卡因阻滞 Na 内流会直接影响膜内负电位的形成
17.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该毒素经减毒处理后制成类毒素,以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给乙组小鼠注射免疫血清可长效预防破伤风
B.丙组小鼠可获得最长时间的免疫能力是因为该小鼠体内存在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
C.与注射免疫血清相比,注射类毒素见效更快
D.丙组中类毒素是可以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
18.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闷麦法”是把已经处于萌动状态的冬小麦种子装在罐中,在冬天的低温条件下储存40~50天,以便于春季播种时可以达到与秋播一样的效果。该方法运用了春化作用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闷麦”后种子中的脱落酸含量增加会促进细胞分裂
B.“闷麦”是为了去除种子中的乙烯
C.“闷麦”的目的是提高种子的呼吸速率
D.“闷麦”后种子中的赤霉素含量增加会促进种子萌发
19.“稻花十里飘香,也忘不了,忘不了那人那田。”出自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歌曲《美丽的田野》。袁隆平院士为全世界人民吃饱饭做出了巨大贡献。稻田中存在害虫会让水稻减产,为了解虫害情况以及有效控制害虫,研究人员先后两次(间隔一周)对某害虫种群展开调查,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第1次调查结果说明该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第2次调查结果说明该害虫种群的雌性比例升高
C.水稻等食物是影响该害虫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种群出生率
20.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不同海拔区域分布着热带植物、亚热带木物、高山寒温带植物等。研究人员对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月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植物群落分层情况 鸟种 活动情况
上层 一种雀鸟 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
中层 煤山雀、黄腰柳莺等 营巢
草本层 血雉、白尾梢虹雉等 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A.影响植物群落分层的重要外界因素有光照、温度等
B.煤山雀、黄腰柳莺存在种内竞争关系
C.血雉、白尾梢虹雉都生活在草本层,它们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D.不同的鸟类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当人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抑郁。有假说认为抑郁症与脑中神经递质 NE(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等不足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 NE 储存在 中,NE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5-HT在发挥作用后, 般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其原因是 。
(3)物质 M 能降解 NE 或5-HT。M 抑制剂是一种抗抑郁药,请推测其抗抑郁的机制为 。
(4)为了研发抗抑郁药,科研人员研究了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脑中NE、5-HT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A(正常大鼠)、B(抑郁模型大鼠)、C(抑郁模型大鼠+柴胡皂苷A)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认为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情况有所改善,根据结果分析,依据是 。
(5)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神经生物学方面因素,还有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预防抑郁症,你的建议是 (答出1点)。
22.(10分)当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时,机体可通过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来恢复健康。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C表示物质,其余字母表示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G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其主要包括 (答出2种)。
(2)APC 可将抗原呈递给细胞 H,细胞 H 是 ,细胞 H 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
(3)物质C是 ,其属于组成免疫系统中的 成分。
(4)注射疫苗以后,再次感染相应病原体时,症状会很轻甚至没有症状,原因是 。
23.(9分)植物L 是雌雄异株植物,不同比例的性别分化可带来不同的经济价值。某研究小组取40株植物 L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其中IAA 是生长素,6-BA 是细胞分裂素。回答下列问题:
激素种类 蒸馏水 IAA IAA IAA 6-BA 6-BA 6-BA
浓度/(mg·L ) 0 30 60 120 30 60 120
分化 结果 雄性/株 18 12 8 13 10 3 3
雌性/株 22 28 32 27 30 37 37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2)据表分析,IAA与6-BA均可以促进 的形成,且总体上促进效果更好的是 。
(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还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在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作用是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 。
(4)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 (填“催化反应”、“传递信息”或“提供能量”)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4.(12分)几十年前,我国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东北豹、东北虎,但随着垦荒种地、砍伐森林、建设铁路等人类活动的进行,东北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东北豹、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该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该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东北豹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以下三个图中,图 符合该类型。
(2)该研究小组借助红外触发相机调查东北某森林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具体为在动物的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恒温动物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1点即可)。
(3)某种双子叶植物沿河流狭长分布,常采用 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且使用的取样方法是 。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果该种群个体数量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填“扩大”或“缩小”)。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东北豹、东北虎最根本的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5.(14分)滩涂围垦是沿海地区人类利用土地的主要方式。某研究小组对不同围垦阶段的土壤中小动物群落组成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土壤动物由于具有 (答出2点即可)的特点,不宜选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某研究小组在不同群落的近岸海域处,均匀设置5个取样点,采用 的方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
(2)研究小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①多度是生态学中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如图所示,土壤动物类群多度最低的围垦阶段是 ,最高的围垦阶段是 ,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②据图分析,土壤动物类群的变化除了与围垦阶段有关,还与 有关。
(3)滩涂围垦是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但过度围海及养殖也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 (答出2点即可)等不良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