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2《 蒹 葭 》 教 学 设 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12《 蒹 葭 》 教 学 设 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7:11: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 蒹 葭 》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经》的特点及影响。(重点)
2.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提起诗歌,我们会不由地想起唐诗宋词元曲。的确,唐诗宋词元曲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你们知道诗歌的起点和源头吗?
明确 :《诗经》。
2. 你们了解《诗经》吗?
学生回答后屏显《诗经》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诗经》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蒹葭》。
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先自由地朗读一下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再请三位同学合作朗读本诗,一人读一节。
1.重章叠句
(1)刚才三位同学朗读的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明确 :句式相同,只有几个词语不同。这样的特点,《诗经》中称之为“重章叠句”。
(2)在预习的时候有 11 位同学也注意到了诗歌的这种特点,他们问这种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 :《诗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通过反复吟咏,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其实,诗与乐是不分家的,“诗三百”就是最早的一部民歌集,重章叠句也称重章叠唱,自然体现咏唱的音乐特点。
2. 合辙押韵,双声叠韵
(1)在预习中有些同学还注意到诗歌的局部特点,即“苍苍”“萋萋”“采采”意思相同,为何不用同一个?(PPT)引导 :请先把三小节每一句话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标出来,有什么发现?
明确:押韵。押 ɑnɡ和 i,这称为合辙押韵。
追问:“苍苍”什么意思?把“苍苍”换成“苍盛”,行吗?
明确 :茂盛的样子。不能。“苍苍”读起来有韵味, “苍盛”没有。这就是叠音(韵)的味道。
还有一个词也很有韵味,就是诗歌题目,蒹葭(ji ān jiā),这是声母一样的词语,称之为“双声”。
(读一读诗歌,感受一下合辙押韵、双声叠韵这些特点的效果—— 使音韵和谐)明确 :古人就是通过合辙押韵、双声叠韵,再加上重章叠句来使诗歌音韵和谐,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我想,这也是《诗经》之所以能传诵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通过学习探究我们发现,古人在写诗的时候特别注意“音韵”。正如宋代史学家郑樵所说:“凡律其辞,则谓之诗。”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2017.566 备课·设计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 :“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诗所以能发情感,完全在音韵。”
2. 诗歌的音韵不仅能使诗歌呈现出咏唱的音乐特点,它还能传情达意。(PPT 学生问题)这三节诗内容相同,那么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吗?
预设 :想找寻伊人却找寻不到的忧伤、对伊人的思念之情、有向往憧憬……
我们还是请音韵来帮忙:在诗词曲赋、民歌等韵文中,根据韵母声音的响亮程度,将韵母划分为三类 :洪声韵,往往表现昂扬激越的情感;柔声韵,常婉转回味;细声韵 , 常表现哀怨低沉的情感。
——《古音韵研究》
明确 :洪声韵指开口大,鼻腔同时产生共鸣的韵母 ;细声韵相反,开口小,鼻腔不产生共鸣的韵母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柔声韵。看看我们刚才标出的韵母,ɑnɡ是洪声韵,i 是细声韵。
结合古音韵知识,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节诗表达的情感。
明确 :第一小节押 ɑnɡ韵,是洪声韵,表达的情感是激动憧憬之情;下面两节押的是 i 韵,细声韵表现哀怨低沉的情感,那么这两小节的情感应该是寻不到的惆怅忧伤。
诗人通过音韵的反复咏唱,让我们听到了他内心的情感,感受到了诗情。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人的情感也往往在画意中流淌。
三、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闻一多先生说 :“诗借助音韵来发情感,也通过图画来达意。诗歌还有绘画美。”同学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有感情地朗读几遍,然后说说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
预设 1 :我喜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仿佛看到了一片浩浩荡荡的芦苇在秋水中摇曳,给我们营造出惆怅凄婉的氛围。
(学生问题)那茫茫一片的芦苇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 :营造出惆怅凄婉的氛围。
预设 2 :我喜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仿佛看到了盈盈秋水,一位美丽的伊人在河岸伫立,缥缈朦胧。
追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预习中有同学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位“伊人”。不过他们有疑问:“伊人在哪儿?这是幻境还是现实?”
明确:“伊人”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一个“宛”字表现出如在幻境。
(生自由读,指名读,朗读建议:语速放慢、声调放轻。)
预设 3:我喜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为了见到河对岸的心上人,主人公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苦苦追寻。
追问 :你从哪里看出他追寻之苦?
明确:“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艰险又漫长 ;“伊人”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也是追寻难的原因 ;“溯洄”“溯游”这两个词是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的意思,从中看出他的辛苦。
追问 :如何用声音传达出这种艰难呢?以这句为例,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明确 :朗读这句时,可以将“阻”和“长”的尾音拉长些,将字音咬住,慢慢送出,就会有阻滞之感,从而表现他的艰难。
(老师示范后,生自由读、齐读。)
四、探究主题
1. 尽管艰难,主人公为何仍苦苦追寻?预习中有 12 位同学也读到了这一点。
预设 :伊人很美,让他魂牵梦绕。伊人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很神秘,主人公很想去看个究竟。越得不到的东西就越觉得美好,越美好就越要追寻。
明确 :《蒹葭》这首诗最经典之处也许就是营造了这样一种朦胧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吧。
2. 你还觉得伊人只是主人公的心上人吗?伊人还可以如何理解?
预设:他的理想;他所要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也许只是追求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
追问 :诗只写到了找寻之难,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追求者将会如何呢?也许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也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许会愁肠百转……当然这些只是也许,但是我们可以从诗歌中真切感受到的是什么?
明确 :主人公的坚持不懈,执着不放弃。正是主人公这颗执着、坚持不懈的心感动了后来的人们,于是就有了屈原对明君贤臣的渴望,有了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贤才的渴望 ;有了杜甫“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美政高吟……我坚信,这种不放弃同时也感动了在座的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诗歌,用我们美妙的声音和最真挚的情感送去我们的敬意!
五、作业
1. 有感情背诵《蒹葭》。
2. 阅读 《关雎》,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